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別出「心」裁的俄羅斯心理語言學

別出「心」裁的俄羅斯心理語言學

心理語言學是心理學和語言學互動產生的交叉學科,主要探討言語生成和言語理解機制的信息傳遞過程、言語活動在社會中的功能、交際信息和交際承載者間關係、個體發展與語言演化間關係等問題。俄羅斯心理語言學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因主要研究言語活動而獲得「言語活動論」的別名。「言語活動論」由列昂季耶夫率先提出,旨在說明言語活動是人認知現實的積極、特殊形式。「言語活動論」的學科使命是「論」言語活動。言語活動是人類活動的核心要素,具有客觀性、理據性、動態性、層級性、調節性、目的性和啟智性等特點。「言語活動論」自誕生之日起就有獨特的理論基礎、研究方法、術語體系和研究對象。

三大主要流派

俄羅斯心理語言學流派林立,主要可歸為以下三派。莫斯科心理語言學派。該學派由列昂季耶夫創立,是俄羅斯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心理語言學派,在世界心理語言學界被視為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的代名詞。學派主要成員有:列昂季耶夫、阿胡金娜、齊姆尼亞婭、弗魯姆金娜、沙赫納羅維奇、塔拉索夫、烏費姆彩娃、索羅金、克拉斯內赫等。其研究方向囊括了普通心理語言學、發展心理語言學、應用心理語言學、文化心理語言學、交際心理語言學、民族心理語言學、語篇心理語言學等多個學科領域。該派主要探討了「言語活動論」的術語體系和研究對象、言語活動的結構要素及其關係、「言語活動論」的方法論原則、言語活動與語言符號的關係、言語生成理論及模式、言語感知研究、語言的民族心理等問題。

聖彼得堡心理語言學派。該學派以聖彼得堡大學語文系普通語言學教研室為陣地。代表人物包括:維爾比茨卡婭、薩哈爾內、切爾尼科夫斯卡婭、多采恩科、伏爾科娃等。20世紀90年代初,維爾比茨卡婭在該校提出新的理論語言學方向——心理語言學,其研究不基於心理學的心理語言學,而是語言學的心理語言學。該學派在語義、語篇和人腦機制的心理語言學領域成果豐碩,其對語篇的分析尤為獨到,是對莫斯科心理語言學派言語活動理論的有力補充。

特維爾心理語言學派。該學派由俄羅斯著名心理語言學家特維爾國立大學教授扎列夫斯卡婭領軍。其科研成果頗豐,扎氏本人著述就達350多部(篇)。學派主要成員有:勃列夫、佐洛托、卡敏斯卡婭、列別捷夫、梅德韋傑娃、米哈伊洛娃、拉菲科娃等。該派主要探討詞和語篇的心理語言學研究,核心內容是認知心理語言學和民族心理語言學交互機制下的心理辭彙研究,開創了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界從詞的視角下手研究人語言能力的新模式。學界將特維爾心理語言學派稱為「詞的心理語言學學派」。它科學地回答了心智如何對世界作出主觀能動反應、語言能力如何形成、語言如何習得、心理辭彙如何構建起世界模型和語言個性等問題。

關注理論研究和方法

俄羅斯心理語言學在多個領域影響深遠,源於其理論和實踐的不斷完善。「理論全」和「實踐全」是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的最大優勢,闡釋了其獨有之「美」。科學理論是描寫、預測現實宏觀、穩定的認知系統。心理語言學框架下理論被視為「抽象客體的完整體系」「探尋新知的認知類型」「驗證模式的現實產物」等。俄羅斯心理語言學先後提出了言語活動理論、言語生成理論、言語理解理論、言語互動理論、言語程式理論、世界映像理論、語言意識理論、心理語義理論、心理辭彙理論、民族文化空缺理論、社會文化定型理論、語言個性理論、語言世界圖景理論、先例情景理論、文化伴隨理論、文化空間理論、文化觀念理論等諸多理論,從心理、認知、語言、文化、社會、民族等多個視角完善了它的學理形態。

除了理論建構,俄羅斯心理語言學兼顧歐美心理學的研究方法,進行了全方位的實驗研究。自然條件觀察法、啟動法、區分交際法、自我調節閱讀速度法、眼神移動記錄法、聯想實驗法、語義微分法、詞義直接闡釋法、分類法、神經生理法等多法並行。學科的研究方法在發展過程中經過許多研究者不斷探索、創新、實踐、遴選和檢驗逐漸得到學術界廣泛認可。方法的成熟是學科成熟的標誌,方法的多元化是一個學科走向成熟的必然選擇。這些研究方法為心理語言學研究者提供學科背景、操作步驟、範疇特徵等方面的參照,為該領域研究者展示完整的方法論體系。總之,俄羅斯心理語言學不僅理論「全」而且實踐「全」,在世界心理語言學中獨樹一幟。

探討語言意識及發展路徑

當今俄羅斯心理語言學最重大、最突出的成就是對語言意識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意識是人內部感覺和經驗的認知狀態。語言意識可揭示言語中人的心理功用的重要性、內部心理狀態的重要性以及主體意識等,強調言語活動中心理和語言因素的融合。俄羅斯學者維果茨基、列昂季耶夫、加里別林、德里澤、齊姆尼婭婭、克拉斯內赫、塔拉索夫都論證了語言意識理論。然其術語地位是心理語言學家塔拉索夫正式賦予的。語言意識是語言符號系統的認知應用,由形象、概念和思維構成。語言意識是常規意識的一種,是語符產生、儲存和加工、語符組合及使用規則、交際者對語符所持態度的表達手段。「言語活動論」框架下語言意識是活動中精神和語言結構的對立和統一。它的術語稱名是從語言、交際、認知、文化等多個層面考慮的,具有多維性和跨學科性。研究它的主要目標是揭示其反映功能、評價功能、遴選功能、闡釋功能、調節功能和支配功能。

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界主要通過聯想實驗來探討語言意識。聯想是人意識中感覺、知覺、思維之間的聯繫,刺激其中一方可以作用於意識的其他要素。聯想實驗推動了對個體意識內容的分析,而這些內容一般是觀察者無法直接獲取的。這種實驗客觀、科學,是對符號映像的主觀呈現。語言意識研究在俄羅斯碩果累累,多部大型聯想詞典先後問世,對展現人心理的意識單位內容意義較大。聯想實驗可以展現人語言意識的功能特點,判斷言語表達的方法,揭示交際者語義場中的心理等值信息等,對認知科學意識的研究有較大推動作用。透過聯想實驗研究語言意識已經成為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界的核心課題。

俄羅斯心理語言學受到東、西方學界的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在全世界都受轉換生成語言學影響時,俄羅斯的「言語活動論」和「辭彙語義學」交相呼應,延續了其獨有的巨大優勢和特色。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的範式對語言符號學、跨文化交際學、語言文化學、民族語言學、語篇語言學、神經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辭彙學、詞典學、術語學、語義學等學科產生了深遠影響。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俄漢文學敘事話語指稱交際模式研究」(17BYY00196)、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漢俄語言意識對比研究及聯想資料庫建設」(18BYY234)、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專項項目「俄語新聞話語語用特徵及其言語策略研究」(17YYD255)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胡雪菲 排版編輯:胡雪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張曙光 閆玉榮:移動社交應用影響社會整合
吳傳華 李新烽:加強中非學術研究 深化中非文明互鑒——寫在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之際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