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業化克隆犬背後的科學問題

商業化克隆犬背後的科學問題



博雅秀岩交付的克隆犬 博雅秀岩供圖

博雅秀岩交付的克隆犬 博雅秀岩供圖

  來源:中國科學報


  儘管體細胞克隆技術已經誕生二十餘年,全球首隻克隆犬「史努比」的克隆後代都已近10歲,但近日,全國首例克隆警犬「入學」的消息一經披露,仍然格外引人關注。


  克隆犬與其他克隆動物有何不同?在日趨火熱的寵物克隆市場需求的背後,又有哪些引人深思的問題?近日,《中國科學報》記者結合第六屆中國北京國際寵物用品展(以下簡稱2019年京寵展)的見聞及相關專家觀點,對克隆犬背後的科學問題進行了探究。


  DNA一樣,就完全一模一樣?

  「剛開始規劃寵物克隆服務的初衷是希望以我們的動物克隆技術,為那些失去愛犬的人士撫平悲傷。長久以來,我們提供的克隆犬服務也證明了這一點。」在2019年京寵展上,博雅秀岩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科學報》,其團隊已在全球範圍內提供了1400多隻克隆犬。


  資料顯示,博雅秀岩由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博雅控股集團與韓國秀岩生命工學研究所共同出資設立,是國內首家把克隆犬技術帶到公眾面前的機構。早在2014年,他們就以中華藏獒王「嘉瑪」為父本克隆了中國首例純種藏獒。


  在現場,博雅秀岩一位不願具名的技術人員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舉例說,他們曾經交付的一隻「博美」,不僅外形、毛色如出一轍,就連它走路的姿勢、吃食喜好都與原犬神似,「還都喜歡側著身子上樓梯,寵物主人都驚呆了」。


  克隆犬以幾乎相同的樣貌特徵、「影子」般的存在,給選擇克隆寵物犬的主人們帶來心靈上的慰藉和認同。然而,克隆犬雖是「複製」,也並非意味著跟原寵物完全一模一樣。


  「受表觀遺傳學影響,克隆寵物不一定和原來的一模一樣。」南京農業大學動物技術學院教授李娟如是說。

  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有些克隆犬的毛髮、條紋和顏色也不一定跟供體犬完全一樣。比如達爾馬提亞犬這種帶有斑點的犬,它的斑點位置會不同。」上述博雅秀岩技術人員對記者說,這也是目前科學上難以解決的問題。不過,他也表示,大多數顧客不會因為斑點位置的些許不同而不滿。


  克隆一隻犬,難度有多大?


  出於一些特定原因,與克隆羊等其他動物相比,克隆犬的難度更大。


  體細胞克隆犬的步驟是,取供體體細胞後培養保存,等待與卵母細胞結合;從其他母犬取卵母細胞,去核;供體細胞與去核卵母細胞結合形成克隆胚胎,將克隆胚胎植入代孕犬體內,觀察並等待克隆犬降生。在這些環節中,除了最初的體細胞提取和後期的等待環節,其他步驟均具有一定難度。而對於克隆犬而言,首要難題是獲取成熟且質量好的卵母細胞。


  曾參與克隆犬「龍龍」項目的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副教授鍾友剛對《中國科學報》解釋說,犬類由於特殊的生殖生理特徵,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技術人員可獲取犬成熟卵母細胞的窗口期較短且難度大。「這需要準確判斷犬的排卵及卵子成熟的時間,而一旦錯過,就需要再等半年甚至一年。」

  此外,一隻犬平均每次排卵7~8枚,若手術取卵時間過早,卵子不夠成熟;若取卵時間過晚,卵子則容易老化。並且犬卵母細胞對外界刺激較為敏感,在體外對細胞或胚胎進行顯微操作時(去除和植入細胞核等),容易死亡。


  不過,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演進,克隆犬的成功率也在提升。上述博雅秀岩技術人員告訴《中國科學報》,成功率的提升,意味著可以減少取卵和代孕犬的數量,同時也意味著能夠更快完成克隆犬的交付。


  「目前,博雅秀岩已經將克隆犬的出生周期縮短至3到4個月,隨著技術攻關的深入,未來克隆犬有望達到人工授精的孕育率(70%)水準。」該技術人員表示。


  克隆犬商業化,有沒有規範?

  與克隆人在全球範圍內被明令禁止不同,各國對動物克隆都沒有明確的規定。特別是寵物克隆,已經開啟了商業化步伐,各國的監管卻仍處於空白。


  該博雅秀岩技術人員告訴記者,實施克隆犬項目,全過程須在第三方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的監督下進行,並在整個克隆過程中向上述委員會出具報告書。


  作為從業者,該技術人員希望行業或有關部門與時俱進,儘快明確寵物克隆的商業化規範。


  克隆犬技術會成為寵物犬的「流水生產線」嗎?對此,受訪專家表示並不認同,「即便是寵物犬克隆,也是系統規範的生物技術應用,克隆技術還可以用於疾病模式動物的培育,助力新葯研發,相關項目的開展將推動細胞存儲等技術的進步」。


  「目前,很多疾病模式動物的研究都集中於嚙齒類動物。而與人類基因更為相近的犬類,作為新葯研發的模式動物,得到的臨床試驗結果有助於提高研發創新型藥物的成功率。這不僅體現在人類藥物的研發和醫療技術的進步上,對獸葯研發也會提供極大幫助。」 博雅秀岩技術人員介紹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最後一隻母斑鱉死了,這是全人類的失敗
致死率60%,刷屏的超級真菌真的超級可怕?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