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合併心衰,需規範化治療!
【 作者: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 李凌教授 】
房顫和心衰是21世紀兩大心血管疾病,也是心血管內科領域最大的挑戰,二者互為因果,惡性循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房顫可導致患者死亡率、血栓栓塞風險增加,生活質量、認知功能下降,心衰風險增加,20%~30%的房顫患者伴左室收縮功能下降,另外還有相近數量的舒張功能不全性心衰。房顫患者發生心衰的風險遠高於卒中,而且新發的房顫是心衰惡化的重要指標,是心衰住院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對於房顫合併心衰患者更加需要規範化的治療。
我們病房收治了一名典型的房顫合併心衰的患者。該患者3年前開始出現陣發性的心慌、胸悶癥狀,當地醫院查心電圖提示陣發性房顫,患者及家屬未重視,未正規治療。
近幾個月,該患者胸悶、心慌癥狀持續不緩解,不能平躺,遂來我院就診,被確診為「心力衰竭心房顫動」。
房顫合併心衰患者,若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則行心臟復律治療;根據卒中風險決定是否行抗凝治療;使用利尿劑恢復體液平衡及改善癥狀;抑制RAAS系統;及早考慮節律控制;心室率控制的起始目標<100bpm,若存在持續性心衰/房顫癥狀,則目標更嚴格;積極治療心衰及其他原發病。
房顫治療主要包括節律控制和室率控制。轉復的方法主要包括藥物轉復、電復律及導管消融治療。前兩種方法多數需要長期藥物維持(常用的藥物有胺碘酮等),而導管消融治療是近些年發展比較迅速的有效的介入治療。
在藥物治療方面,房顫合併心衰的患者,宜進行心室率控制,節律控制效果可能欠佳。慢性期可使用β受體阻滯劑和地高辛控制心室率,急性期可用胺碘酮,既能安全有效控制心室率,又具有復律作用。
導管射頻消融手術治療可改善房顫合併心衰患者的左室舒張末期內徑,顯著改善心功能,改善患者的癥狀和生活質量,並可以改善患者的預後。
該患者做了房顫射頻消融手術、術後調整藥物治療後,心慌、胸悶癥狀明顯好轉。出院後1月複查心臟彩超提示左心房大小及心功能恢復正常。患者及家屬非常高興,特別感謝我們的治療。
因此,如有房顫,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及時得到規範化的治療。尤其房顫合併心衰的患者,施行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及時終止房顫對心衰的治療大有益處。
專家簡介
李凌,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心導管室主任,國家心血管病專業質控中心冠心病工作組專家,衛生部介入培訓基地主任,內科醫學部副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康復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河南省心血管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心血管疾病防治控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專家理事。擔任《實用心血管疾病藥物治療學》主編,《診斷學》及《臨床新葯精匯》副主編。1984年河南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掌握國內外先進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及相關學科的專業理論,熟練進行心血管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搶救和治療,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肺栓塞、心力衰竭、高血壓病、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先後獲得「中青年優秀骨幹教師」、「優秀科主任」、「河南省優秀醫師獎」等榮譽。2012年榮獲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原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的「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015年被評為「全國醫德標兵」、 「優秀紅十字醫療專家志願者」、「中原健康好衛士」稱號。2017年榮獲中國首屆「白求恩式好醫生」榮譽稱號。【 作者: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 李凌教授 】
※世界帕金森病日,讓我們一起聊聊這個多發、但尚未引起重視的病!
※老人腹股溝長腫塊,15年後增至拳頭大小!拖延不治險誤病情!
TAG:豫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