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新品TFZ T1S對比FINAL E1000、JBL C100SI、ALPEX A1000等型號

新品TFZ T1S對比FINAL E1000、JBL C100SI、ALPEX A1000等型號

T1S是TFZ才推出不久的新款入門級(動圈)耳機,替代的是上一代大獲成功的T1,T1S因採用該品牌第二代石墨烯單元技術,且磁通量提升超20%,按說音質是很可能好於初代。此外它的插頭、線材目測也要明顯好於初代。下面開箱和微距圖,末尾算是個「年度大戲」。

透明殼下面是層乳白色的內襯,T1S有花色(寶石藍)、純黑(曜石黑)和純白(珍珠白)。

這裡面,白色似乎是更別緻的那個。記得初代T1沒有出白色款。

打開

一份說明書、一個乳白色抽繩膚質收納袋,袋子里有6對白色耳套(3對偏高頻大孔徑套和3對偏低頻小孔徑套)

可看到內部單元的T1S

內側的英文增添一份時尚氣息

線挺軟,質地也夠韌,較粗,晶瑩感漂亮

插頭明顯好於以往的TFZ耳機,即便放眼整個200元內耳機市場,這種檔次的好像也沒有。

硬橡膠質地的分線器,與新加坡DITA頂級耳機的分線器類似,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打結。

里里外外,目測沒有瑕疵。由於不是金屬材料,也避免了「凍耳朵」或「被電到」的情況,由於外形確實漂亮,多拍了些照片。

正文:

佩戴:以出廠默認的耳套,佩戴完美。繞耳式設計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擾人的「聽診器效應」。

易推性:TFZ的靈敏度一直是業內標杆級的存在,不論低端、高端,都保持了對手機、各年代播放器的友好度。實際聽感聲壓甚至要好於一些手機標配耳塞,如MH755、MH750

煲機必要性:很低。開聲就挺對胃口,舒展有力。

聲音方面:

前端:海貝R6PRO、索尼X1060BI限量版、SONY F886 hires安卓walkman、羅永浩手機(堅果Pro)

對比型號如下:

對比(得罪人)型號:美國JBL C100SI(100元左右)、日本FINAL E1000(199元)、日本ALPEX A1000(129元)、還有個索尼MH755(20元)、INTIME SORA(碧)(350元)沒拍進去。

首先可以確認的是T1S相比初代T1,在高頻解析、全頻動態上都有明顯進步,初代T1動態不夠,順滑度欠缺是不用對比也能察覺到的,得虧外形強勢拉分。而新品T1S若不對比定位更高的耳機,幾乎無可聞缺陷,距離自家S2的音質差距也是迅速縮小,一耳朵給人完成度很高的感覺,加之外形、做工明顯優化,價格僅增加三十塊錢……

音色:奔放、順滑、較中正、衝擊的興奮感,相對自家T2(400元左右)音色略暖。

音質(終極參考以最底下的R6PRO為標準):

每個聽感結論的排序均是建立在耳朵本能的喜好基礎上,結合必要的「硬素質」前提綜合給出的。有些排序可能不夠準確,會在下方緊跟著補充。

1、以索尼X1060BI為前端(高頻好,控制力強、極經典的eq調節)

聲場:TFZ T1S>ALPEX A1000>JBL C100SI>FINAL E1000

T1S聲場優勢明顯,而且是建立在每一個聲音結像飽滿的基礎上,加之泛音能量較充足(動態),立體感(橫縱與垂直方向)由此凸顯。

排名最後的E1000與索尼XK的搭配不如預期,不如與山靈M0的搭配,過小的腔體似乎需要更大推力的前端。

人聲:TFZ T1S>ALPEX A1000>JBL C100SI>FINAL E1000(以飽滿度和密度(凝聚力)為標準)

前三個人聲都足夠明晰清爽,E1000同樣吃虧在前端不匹配上了。A1000的低頻厚度相對略少,加之人聲結像突出(口型更大),給人透明度更高的體驗,但三頻密度相對遜色於T1S,否則在人聲表現力上或會威脅到T1S。

低頻:JBL C100SI>TFZ T1S>A1000>FINAL E1000

前端XK的低頻除非開cb(索尼清晰低音),否則這幾個塞子也就前兩個合格(InTime sora也可以),JBL C100SI低頻量感充沛,在XK cb0或1時,不會影響中頻和高頻表現,解析力給人良好印象,TFZ T1S由於中頻更紮實,聲場也給人更寬闊的感覺,低頻量感相對JBL會有略少的感覺,但cb開至1後,其低頻量感和力度會明顯增強。聲音的整體氣勢也隨即超越C100SI。A1000的低頻在XK下開至1和2都可以,都是合理的低頻量感,但相對A1000R(進階型號)不夠猛。它的結像焦點還是在中頻和中高頻。

2、以索尼F886為前端(開闊感、支持高解析度音頻文件、略薄的聲底、如啤酒般的流行味)

聲場:TFZ T1S>ALPEX A1000>JBL C100SI>FINAL E1000

結論與搭配XK時相當,但上述四個型號的聲場都比搭配XK時有進一步的提升,進步幅度各不一樣。ALPEX A1000進步福大相對更大點。

人聲:TFZ T1S>ALPEX A1000>JBL C100SI>FINAL E1000

結論與搭配XK時相當,E1000仍然沒有明顯起色,具體表現在相對其他三個型號,它的聲音較溫吞,無光澤感(不鮮活)。T1S在這裡面以音樂性和音響性兩個維度來看,還是第一的水準。ALPEX A1000相對只是密度欠缺,和C100SI類似,這倆型號由於信息量不夠充足,在《when you believe》(瑪麗亞·凱莉和惠特尼·休斯頓)播放時,都難以明確聽出哪句歌詞是誰唱的,對嗓音的解析度都有些乏力(同索尼MH750/755)。

低頻:TFZ T1S>ALPEX A1000>JBL C100SI>FINAL E1000

結論與搭配XK時相當,但cb0時,T1S的低頻比XK下要更多點,其餘幾個塞子也都有低頻稍許增多的感覺。

3、以海貝R6PRO為前端(低頻有力、均衡器強大、氣勢、密度強大)

聲場:TFZ T1S>ALPEX A1000≥FINAL E1000≈JBL C100SI

E1000的聲場開始有所呈現,給人印象比搭配前兩台walkman時好不少,但對比類似造型的微型動圈耳塞JVC FD7(售價400 )差距較大。而TFZ T1S動態、瞬態、分離度、聲音厚度在R6PRO下都有明顯的強化,相對搭配前兩台數字walkman,HIFI了不少,但偶爾在某些音樂文件下會有比較噪的感覺,瞬態還不夠優秀。至於E1000,它的氛圍倒是更醇和,樂感舒適,但動態、瞬態相對T1S、A1000都顯出不足,也影響了某些音樂的情緒感染力。

人聲:TFZ T1S>FINAL E1000≥ALPEX A1000≥JBL C100SI

T1S的信息量相對其餘幾個型號優勢明顯,人聲也因全頻更舒展順滑的形態,有著更自然的聽感和更明確的分辨力;FINAL E1000在被推好後,人聲厚度優良,只不過風格上,我更偏向A1000的開闊和明銳,當然C100SI人聲也挺好,但密度感稍欠以及低頻量感超標,在有較強勁低頻出現的音樂中,人聲會被明顯干擾,甚至於大聲壓下可能會波及到高頻,建議調低音量或調下均衡器以緩解問題。

低頻:TFZ T1>JBL C100SI>ALPEX A1000≥FINAL E1000

T1S較大的聲場,較好的瞬態以及不過分誇張的低頻量感,讓低頻呈現出更好的形態(既乾淨也深沉)。JBL C100SI如果不是量感偏多(影響整體的控制力),它的這部分聽感會非常討喜,尤其適合嘻哈、電音(人聲結像偏小)這類偏旋律感的音樂(而且它的高頻還特明亮),A1000低頻能量適度,確保了中頻和高頻的解析,通常情況下不累耳,民謠、後搖給人較溫存和唯美的印象。至於E1000,其在前兩部walkman上,低頻坍縮感較厲害,具體到聽覺上,只剩下下潛的那個「力」,無法炸進心窩,但在R6PRO下,其低頻深度和力度都開始呈現,只是聽感上相對前三位的「燃」,它還是類似點到即止的做法,素質其實很不錯(按說可以排在接近T1的水平),但聽感上,我覺得E1000還是更強調中頻的意境,那種FINAL特有的氣質。低頻可能不是它著力發功的頻域。

上面之所以僅給出聲場、人聲、低頻三個維度的PK結論,是有原因的(也有懶的緣故)

聲場包含了我認為的解析分離、瞬態和各頻段信息量,而人聲,則照顧到了大部分消費者對中低端耳機的最基本預期,人聲越自然,越潤澤,越飽滿越好,而低頻,是照顧到了近幾年流行音樂的趨勢,單獨拎出這個部分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我想也是有參考價值的。由於T1S外形、音質都牛逼拉轟,截止2019年4月13日,200元內若不考慮線控,還喜歡繞耳式設計,T1S可作為首選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音聲指南 的精彩文章:

TAG:音聲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