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青銅劍被300斤陶俑壓兩千年,挪開瞬間恢復,古代鑄劍術有多牛

青銅劍被300斤陶俑壓兩千年,挪開瞬間恢復,古代鑄劍術有多牛

在我國古代,劍是戰爭中常用的兵器之一,無論是大俠豪客還是出征將士,寶劍都是他們不離身的工具,我國的鑄劍技術在當時的世界來說是遙遙領先的,從這點來看,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在中國古老傳說中,一直有著各種名劍的傳說,而鑄成各把名劍的鑄劍師們,以血肉殉劍的例子並不在少數。春秋戰國時期,戰事頻繁,諸侯爭霸。劍的地位不斷提升,從戰場上的兵器,逐漸成為一種權勢和地位的象徵,為此,當時鑄劍技術也隨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在戰國後期,秦國已經是青銅劍、鐵劍並用,秦國冶鐵技術的發達,成為秦軍事上一統六國的堅實基礎。秦始皇陵墓里兵馬俑二號坑出土了一批青銅劍。這批青銅劍當初在挖掘時,考古人員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300斤的陶俑壓彎了。當工作人員把陶俑移開後,又窄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和秦始皇同時期的西方世界,還沒有呈現能超過30厘米的銅劍,而兵馬俑里發現的那些古青銅劍,均都將近1米長,至今寒光逼人。

越王勾踐的劍出土時仍完好如新,毫無鏽蝕,寒光閃閃,刃薄鋒利,在場的考古、挖掘等專家無不為之嘆服。勾踐劍的劍身黑色菱形暗格花紋處含硫量略高。有學者據此撰文認為,越王勾踐劍採用了硫化銅的防鏽技術。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原因正是劍身經過硫化處理。採用硫化銅防鏽也是當時發明的一種先進工藝。

遺憾的是,古人的鑄劍技術,並沒有被後人流傳下去,相反,日本卻是繼承學習了我國的鑄劍術。日本刀最早仿自我國西漢,到了唐朝又模仿唐樣大刀,其後便以此為藍本,對冶煉方法、淬火技術、造型變化等發展出自己的風格。關於古刀劍的資料,歷史遺留的甚少。戰國漆鞘鐵劍,漢環首刀,唐金銀平錯橫刀,乾隆大閱刀,這些頂級刀劍的原物,大多早已流失海外,現散存於日本宮內廳正倉院、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那些留存到現在的劍,以其突出的歷史與工藝價值,不僅見證了中國古代的興盛與衰亡,也成為顯示古人絕世才智與精湛工藝的不朽代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參閱 的精彩文章:

二戰騙術70年後重現,充氣假傘兵現身空中,利比亞政府被坑慘
這國39年摔機一萬架戰機,八千飛行員死亡,連印度都自嘆不如

TAG:軍情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