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知打不過美國,為什麼還要偷襲珍珠港?原來都是被逼的!
熟悉二戰的朋友應該都了解過,日本當年偷襲美國珍珠港的這一事件了。那還要追溯到1941年12月7日的凌晨,當時的日軍指揮官山本五十六,在下令讓183架戰機從航母起飛的那一刻,便證明他們已經做好了和美國開戰的準備。
不過,至今讓許多人都還想不通的是,那時的美國可以說是非常的強大,日本究竟是如何做出不顧與美國開戰的風險,也要偷襲珍珠港這一決定的呢?其實原因也不難理解。照小編看來大致可以歸到兩個方面,第一是「賭徒心理」。第二則是「形勢所逼」了。
賭徒心理
首先,小編之所以這麼分析,那也是有一定依據的。早在我國還是清政府統治的時候,日本就對中國發動了「甲午戰爭」。而當時的清政府雖然國力衰弱,但憑藉「洋務運動」建立起來的北洋艦隊,那在當時的亞洲也是噸位排名第一的存在。因此,戰爭初期就連許多歐美國家,都認為中國會贏。
然而,現實卻是日本大獲全勝,迫使中國簽了《馬關條約》。並且利用這一次的巨額賠款,進一步完成了自己的工業化改造。這是近代日本第一次賭贏的國運。
此後,日本又在1904年為奪取中國東北控制權,公然挑戰了俄羅斯帝國。雙方的這場戰爭,日本同樣是一度不被看好。但結果卻是俄羅斯帝國在亞洲的軍隊,以慘敗而告終。至此,日本不僅接管了俄國在東北的權益,還成為了能跟歐美相提並論的大國。這是近代日本第二次賭贏的國運。
或許正是因為這2次的成功經歷,讓日本在面對強大的美國之時,很多軍國主義分子有了再賭一把的勇氣。
形勢所逼
而除了「賭徒心理」之外,當時的二戰的局勢其實也逼得日本「不得不打」。1940年希特勒開始進攻英國,作為其盟國的日本被要求同時在亞洲對英國作戰。也正因日本是德國同盟的身份,英法美在亞洲也對日本形成了夾擊之勢。作為日本主要貿易國的美國,凍結了對日本的所有軍工資源貿易。
日本是個資源欠缺的「小國」,當美國的凍結到來之時,作為戰爭血液的石油立馬告急,日本國內儲備僅夠半年使用。若不及時解決,日本絕大多數軍艦、坦克、汽車都將「癱瘓」,陷入不戰而敗的絕境。
以至於,當時擺在日本面前的只有2條路,要麼乞求美國爭取在貿易上的解凍。要麼就跟美國撕破臉皮,自己直接去「搶」!
最終,在「賭徒心理」和「形勢所逼」的情況下,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們選擇了「搶」,於是,便有了「偷襲珍珠港」的這次軍事行動。
TAG:大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