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內塔尼亞胡勝選,安全牌比經濟牌管用?

內塔尼亞胡勝選,安全牌比經濟牌管用?

根據2019年4月的以色列大選結果,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領導下的利庫德集團贏得36個席位,以利庫德集團為首的右翼陣營的勝利使內塔尼亞胡在組建聯合政府的談判中處於優勢地位。

內塔尼亞胡向支持者揮手,圖源:AP

據利庫德集團消息,內塔尼亞胡已經在與其他右翼政黨的談判中取得了進展。以色列總統魯文·里夫林將於4月15日與通過議會門檻的政黨領導人進行磋商,決定並委任組建下一屆政府的政黨領袖。儘管以色列的選舉制度中並不一定由獲得最多席位的政党進行組閣,但在此次選舉中,利庫德集團所屬的右翼-宗教政黨陣營獲得的席位達66席,為內塔尼亞胡順利進入下一任期鋪平了道路。

以色列第21屆政府最有可能由包括利庫德集團(Likud,36席)、沙斯黨(Shas,8席)、聖經猶太教聯盟(United Torah Judaism,7席)、右翼政黨聯盟(Union of Right-Wing Parties,5席)、全民黨(Kulanu,5席)和「以色列我們的家園黨」(Yisrael Beytenu,5席)在內的右翼-宗教政黨聯合組成。

在此次選舉中通過了議會門檻的政黨還包括獲得35席的藍白黨(Blue And White)、分別獲得6席的工黨(Labor)和阿拉伯裔政黨「新黨」(HADASH-TA"AL),以及分別獲得4席的阿拉伯裔政黨巴拉德黨(Raam-Balad)和梅雷茲黨(Meretz)。

2019年2月21日在特拉維夫宣布他們新的選舉聯盟後,藍白黨的領導人合影,圖源:AFP

有望組閣的政黨:右翼-宗教聯盟

本雅明·內塔尼亞胡是繼本·古里安以來以色列任期第二長的總理,此次大選獲勝將使他在23年中第五次出任以色列總理。在其首次任職期間,內塔尼亞胡曾是以色列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而到2019年7月20日,他將有可能打破本·古里安在位4872天的記錄,成為任職時間最長的以色列總理。

內塔尼亞胡領導下的利庫德集團全稱「以色列全國自由聯盟」,1973年9月由加哈爾集團、自由運動等修正主義黨派聯合組成,是以色列第一任執政的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強調猶太民族屬性,認為以色列國土永恆而不可分割,強調所有猶太定居點都對以色列的安全和發展有重要作用,支持「以安全換和平」。

在內塔尼亞胡總計長達13年的總理任職期間,儘管巴以和平進程停滯不前,但以色列仍然贏得了更為安全的內外環境。

在對美外交方面,內塔尼亞胡獲得了包括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美國將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美國承認以色列在戈蘭高地的主權、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以及美國宣布伊朗革命衛隊為恐怖組織在內的外交成就;並進一步打開了全球外交的局面,同包括阿曼、沙特、埃及在內的「溫和」阿拉伯國家修好,與中亞、拉美和非洲國家建立更緊密的關係,與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加強合作等。

利庫德集團在執政期間取得的外交成績和以色列國內安全的改善,是其此次勝選的重要原因。

以正統派賽法迪猶太人(Sephardim)和東方猶太人(Mizrahim)為主要選民群體的沙斯黨在選舉中獲得8個席位。儘管由於沙斯黨精神領袖的去世以及極端正統派猶太人的分裂,沙斯黨相較其90年代全盛時期的席位數有所下降,但較選舉前的民調而言,該結果仍然可以看作宗教政黨的一次勝利。

以阿什肯納茲極端正統派猶太人(Ashkenazim)選民群體為主的聖經猶太教聯盟最終獲得7席,同樣超越了民調預期。

阿什肯納茲極端正統派猶太人,圖源:HISTORICA

以色列宗教政黨有著較為穩定的選民群體,在此次投票中,猶太教社區集中的城市如Modi"in Illit、Beitar Illit、Elad、 Bnei Brak等城市都表現出了極高的投票率,其中El』ad 和Modi"in Illit投票率甚至分別高達99%和98%。如果將深受宗教思想影響的右翼政黨聯盟囊括在內,猶太宗教政黨在此次選舉中共獲得20個席位。

宗教政黨選民的高投票率是制度化組織投票的結果,宗教社區以哈瑞迪拉比的名義發出投票指令,將為宗教政黨投票作為維繫哈瑞迪世界「存在」的宗教義務。

而宗教政黨獲得重要席位數目,對以色列的下一屆政府而言將演變成實質性的政治力量。具體而言,宗教政黨影響力的增長將意味著對以色列宗教和國家現狀的任何改變都是完全不可能的,包括無法實現全民兵役制、無法改革安息日商業活動禁令、無法制定世俗婚姻法、無法實現平等主義與多元主義等。

全民黨和以色列我們的家園黨在此次選舉中分別獲得5席。全民黨領袖摩西·卡隆為現任財政部長,該黨主要關注經濟問題。利庫德議員正在努力尋求將全民黨併入利庫德集團,以此鞏固利庫德集團的席位。

考慮到以色列我們的家園黨領袖、前國防部長阿維格多·利伯曼(Avigdor Liberman)在任期間與內塔尼亞胡的不同政見,目前來看,利伯曼將成為內塔尼亞胡組閣談判的難關之一。利伯曼仍然希望拿回國防部長的職位,並希望能實踐其對哈馬斯的強硬政策;此外,利伯曼對極端正統派猶太人服兵役的要求也將與政治聯盟中的宗教政黨產生衝突。

從猶太家園黨出走的教育部長拿弗他利·班內特(Naftali Bennet)和司法部長阿耶萊特·沙凱德(Ayelet Shaked)組建的「新右翼」政黨(the New Right)以微弱的差距未能通過3.25%的選票,未能進入此屆議會。班內特和沙凱德的新黨擺脫了猶太家園黨宗教勢力的控制,但也因而丟失了來自宗教團體的選票。

同時由於藍白黨的異軍突起,以及摩西·費格林(Moshe Feiglin)領導的極右翼「身份黨」(Zehut)在支持大麻合法化方面贏得了年輕人的大量選票,新右翼黨原本有望爭取的右翼票倉被嚴重分化,使班內特和沙凱德與內閣席位失之交臂。

本屆議會的其他政黨

本次以色列大選中,利庫德集團的最強勁對手曾是由國防軍前總參謀長本尼·甘茨(Benny Gantz)、前國防部長摩西·亞阿隆(Moshe Yaalon)、未來黨黨魁亞伊爾·拉皮德(Yair Lapid)領導組建的政治聯盟藍白黨。

本尼·甘茨,圖源:AP

身為前總參謀長的本尼·甘茨在安全政策上對以「安全先生」著稱的內塔尼亞胡構成了極大的競爭;而前防長摩西·亞阿隆自從在2016年的士兵槍擊事件中黯然離職、讓位利伯曼以來,也一直在蓄力組建新黨,力圖捲土重來。

藍白黨既提出了力求和平的口號,同時保證要加強定居點、維持整個以色列地的安全,將「廉潔政府」同「和平與安全結合」起來。

在競選中,藍白黨以強調安全政策與抨擊內塔尼亞胡貪腐案為重點,迎合關注安全事務的右翼選民;同時聯合中左翼政黨未來黨,爭取中產階級世俗派的選票。

然而,儘管聯合中左翼的戰略使藍白黨成功地分得了原屬於工黨的大量選票,但同時也導致了右翼選票的流失,最終藍白黨以一票之差負於利庫德集團。同時,中左翼政黨影響力的整體收縮態勢,也導致藍白黨即使勝選也很難獲得足夠的議會席位。

曾經領導以色列幾十年的工黨在此次選舉中遭受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慘淡的選舉結果使工黨黨內要求現任黨魁阿維·加比(Avi Gabbi)辭職的呼聲高漲,但加比仍表示將繼續擔任議會議員。工黨在選舉中側重於強調以色列的社會和經濟改革,以及與巴勒斯坦人達成兩國方案的目標,但顯然仍無法與右翼所強調的安全訴求相抗衡。

在當前議會中列第三大黨的阿拉伯政黨聯合名單(Joint List)在選舉前重新分裂成新黨和巴拉德黨,總席位也從13個下降為10個。阿拉伯裔政黨從未加入以色列的執政聯盟,而2018年猶太基本法在議會的通過,也使阿拉伯政黨一度遭到以色列阿拉伯公民的抵制。在此次選舉中,以色列阿拉伯公民的投票率極低,其身份認同也越來越傾向於「巴勒斯坦人」,而不是「以色列阿拉伯人」。

左翼政黨梅雷茲黨(Meretz)在以色列長期處於反對黨地位,其選民群體主要為以色列自由派中產階級,主張與巴勒斯坦達成兩國方案、要求哈瑞迪猶太人服兵役等。

政治氣候右傾:安全至上

截至2019年,內塔尼亞胡已經累計13年穩居總理寶座,他的領導對以色列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政治生態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此次議會選舉的結果表明,以色列的政治氣候正在持續右傾,右翼已成為穩定的多數,民族主義傾向和社會分化也變得更加明顯。

自2009年以來,以色列議會數度通過民族主義色彩濃厚的法案和法律,如2009年禁止使用術語「Nakba」的法案(該詞將以色列獨立定義為導致巴勒斯坦難民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災難日")、2015年的猶太國家法案以及2018年將以色列明確界定為猶太國家的基本法等。以色列阿拉伯少數民族的地位被持續削弱,而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和賽法迪猶太人的分歧也在擴大。

圖源:MEM

在周邊安全環境方面,巴以和平進程的停滯使選民對和平談判失去信心,在沒有和平協議的環境下,安全成為選民關心的主要問題。由於伊朗在敘利亞南部的軍事部署,以及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以來以色列與伊朗在戈蘭高地和北部邊境的多次衝突,以色列民眾對於北部國土安全問題極為敏感。

而南部加沙地帶近期多次發生由於哈馬斯所謂「失誤」對以色列發射火箭彈的事件,導致斯代羅特甚至主要城市特拉維夫出現平民受傷;以及2018年3月以來的風箏縱火事件、每周五「回歸大遊行」,使得以色列安全局勢一度緊張,主流媒體甚至多次預測下一次加沙戰爭的到來。

安全形勢的變化為打「安全牌」的利庫德集團提供了機會,內塔尼亞胡的勝選反映出在以色列,安全問題的重要性遠勝過經濟問題。

根據以色列2018年民主指數調查,以色列18至34歲之間的年輕選民中,有64%都將自己界定為「右翼」;而在35歲以上的選民中自認為屬於右翼的群體則為47%。大選前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18至34歲之間的以色列選民中有53%聲稱支持內塔尼亞胡,這反映了以色列的年青一代選民更加支持內塔尼亞胡的政治主張和政治成績。

其中一個原因是哈瑞迪猶太人的高出生率,導致其在年青一代中的比率升高,因此對右翼意識形態的支持率隨之上升。另一方面,多數年輕的以色列人對上世紀90年代的和平進程印象並不夠深刻,相反,他們在第二次「因提法達」的陰影下長大,見證了恐怖襲擊在以色列最為猖狂的階段之一;

而在沙龍撤出加沙後,哈馬斯勢力範圍的迅速擴大和持續的火箭彈襲擊,也導致許多年輕的以色列猶太人對任何願意放棄土地的領導人都心懷怨恨,並且導致他們完全不信任巴勒斯坦人,對和平談判不抱期待。

右翼政黨在此次選舉中的勝出,意味著以色列未來的內政外交也會呈現出「向右看」的姿態。

由於組閣和維持政黨聯盟都需要各黨派之間的談判與妥協,在此次選舉中勝出的宗教政黨和極右翼政黨在內塔尼亞胡的組閣談判中都可能會成為「否決政黨」,獲得與其席位數不成比例的強大影響力。這導致以色列在安全和外交政策,尤其是巴以問題方面必須表現出強硬姿態,以迎合其他右翼政黨的政治立場。

儘管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強硬姿態使內塔尼亞胡長期受到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的譴責,但在以色列國內,內塔尼亞衚衕時也受到來自右翼政黨「過於軟弱」的抨擊。

在大選之前,內塔尼亞胡宣稱將「吞併約旦河西岸定居點」,這一表態就是為吸引右翼選民和鞏固右翼政治聯盟而做出的強硬姿態。未來即使成功組建政府,內塔尼亞胡也不可能為了實現巴以和平而冒險採取溫和政策,因為「軟弱」將不僅導致他失去利庫德集團黨內的支持,同時也可能會失去政治盟友,致使右翼政黨聯盟組成的聯合政府垮台。

今年2月,以色列司法部長阿維哈伊·曼德爾布利特(Avichai Mandelblit)針對第4000案件(Bezeq-Walla事件)、1000案件(非法禮品事件)以及2000案件(控制媒體事件)對內塔尼亞胡發起指控,但聽證會日期最終被定在7月10日,給予了內塔尼亞胡充分的選舉與組閣時間,而最終結果公布時間仍然未定。

根據《耶路撒冷郵報》分析,以色列法律訴訟到最終判決可能需要持續數年,因此內塔尼亞胡仍很有可能成為在位時間最長的以色列總理,並對以色列政治和社會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

今日主筆 張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東研究通訊 的精彩文章:

美國步步緊逼,給「波斯獅」設下天羅地網
在美國制裁下 遭受洪災的伊朗無法得到外國援助

TAG:中東研究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