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葬禮上,張學良沉思良久,留下16字轉身離去,字字誅心!

蔣介石葬禮上,張學良沉思良久,留下16字轉身離去,字字誅心!

張學良與蔣介石的相愛相殺,演繹著一段永不落幕的民國傳奇史。張學良曾經說過,他的人生在1936年就結束了,這是何等的滄桑與落寞!大半生的囚禁,使這位東北名副其實的王者,心中早已沒有了當初的衝動,歲月能夠磨平一個人的稜角,但是掩蓋不了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悸動。在蔣的葬禮上,張學良沉思良久,斯人已去,過往情仇理當放下,但是內心的悸動久久無法平靜,他留下16字轉身離去,字字誅心!

張學良戎裝

1975年,風光半生的蔣介石帶著終生的遺憾在台灣去世。本以為被蔣介石囚禁半生,張不會前去弔唁,但他還是去了。此時的張學良已經年過古稀,50年的恩怨情仇早已看淡。在蔣的葬禮上,他沉默寡言,沒有吐露過多的心聲,也沒有表露出特殊的喜怒哀樂,只是沉思良久,臨走時留下16個子:「關懷之殷,有如骨肉。政見之爭,有如仇讎。」

雖然說往事如煙,此時再談恩怨榮辱早已失去了意義,但是念及過往,心緒總是難平。這16個字,每一個都是對內心的拷問,即使親如骨肉,在絕對的利益面前,也不值一提。

張學良與蔣介石

關懷之殷,有如骨肉

說起張學良與蔣介石的交往,就得從張作霖說起了。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向張作霖強索鐵路權未果,遂下歹心,精心策划了著名的皇姑屯事件。張作霖乘坐的專列在經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洞橋時,被日本人事先埋好的炸藥炸成重傷,回到瀋陽後,當日不治身亡。張作霖死後,東北政權落入少帥的手中,張學良從此成為了真正的東北王。

張作霖死後,張學良清楚地認識到日本人試圖侵略中國的野心。所以他為了阻止日本人的陰謀,在父親死亡一周後,宣布東北易幟,接受南京國民政府的節制。面對民族危亡,少帥的決心可見一斑。他放棄了自己稱王稱霸的決心,義無反顧地接受了中央的統一領導。張學良的這一舉動,給蔣介石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從此時起,蔣介石對張學良頗具好感。

張學良劇照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軍閥混戰。為了奪權,汪精衛聯合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軍閥發起了反對蔣介石的戰爭。這場大戰歷時7個多月,雙方投入近百萬部隊,在十幾個省展開了曠世大戰。

此時的中國,外部有日本虎視眈眈,內部各軍閥還在為了一己私利戰爭不斷。張學良出面調停,他擁護蔣介石,希望各方握手言和,一致對外。反蔣聯盟看到張學良加入,自認再爭鬥下去對自己毫無益處,就達成和解,一致擁蔣。

由於張在蔣最困頓的時刻雪中送炭,所以蔣對張愛護備至。又加之宋美齡這層關係,張與蔣的關係可以說情同手足。關懷之殷,有如骨肉,這也正是此時張與蔣關係的真實寫照。

張作霖墓園

政見之爭,有如仇讎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之後,開始遵從南京政府的號令行事。然而在「九一八事變」發生時,蔣介石卻以「攘外必先安內」的緣由,命令東北軍面對日本人的挑釁,不做任何抵抗,這樣東北三省盡數落入日本關東軍的手中。

張學良作為東北三省實際的統治者,面對國土淪喪,外界輿論的口誅筆伐,內心肯定不好受。而蔣介石還在宣揚自己的「攘外必先安內」策略,所以此時張已經對蔣心生怨念,政見不和從此開始。

宋美齡

在西安事變前,張曾經多次面見蔣,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而蔣介石總是嚴詞拒絕,他不僅不允許張學良北上抗日,還命令其聯合西北軍共同剿共。

張學良眼看自己苦口婆心的勸說,已經沒有多大的作用了,就借蔣介石訓話為由,誘騙蔣介石到西安,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實行兵諫。這次事變在張學良的人生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讓所有中國人改變了對他的看法。

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張學良、楊虎城功不可沒。也正是由於此次事變,楊虎城被殺,張學良遭到了終生囚禁。政見之爭,有如仇讎,這正是少帥對於半生監禁的無奈嘆息。

西安事變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人物一個個遠去,留下的只有無盡的傳說以及後人的瞻仰。張學良為了民族大義,悍然發動西安事變,實行兵諫,卻遭到半生囚禁。在蔣的葬禮上,張學良沉思良久,還是心緒難平,道出「關懷之殷,有如骨肉。政見之爭,有如仇讎。」往事不堪回首,這16個字,字字誅心,張學良雖然活了101歲,但是自認輝煌的日子卻只有短短的36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蛀蟲 的精彩文章:

此皇帝有多窩囊?被親生母親逼迫下台,看著皇后和大臣在床上下棋
抗日名將張靈甫,在孟良崮被擊斃,他的妻子和兒女後來怎麼樣了

TAG:歷史小蛀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