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維一首精彩送別詩,最後10字是一個著名典故,卻少有人知

王維一首精彩送別詩,最後10字是一個著名典故,卻少有人知

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最著名的詩人,王維在後世贏得了很高的評價。尤其在今天,相比李白杜甫的詩歌,王維的接受程度是最高的。因為在他的詩歌當中,總滲透著有關生活態度的描繪,他在詩歌中體現出的歸隱山林的從容豁達,以及對山林景色的獨特感悟,是今天的我們最缺乏的。

所以今天我們讀王維的精彩唐詩,就是為了能夠從中汲取營養。我們不見得一定要學習他歸隱山林的生活方式,但是從他字裡行間當中,滲透著有關人生生活態度的描繪,我們不自覺地就會進入所描寫的景色當中,重新去感悟生命,看待生活。

比如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詩,就是一首王維的精彩送別唐詩。最後10個字是一個很著名的典故,但是直到今天,或許並沒有多少人知道。且看這首唐詩的全文:

萬里春應盡,三江雁亦稀。

連天漢水廣,孤客郢城歸。

鄖國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懸知倚門望,遙識老萊衣。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送友人南歸》,題目當中就能夠看出這是一首送別主題的古詩。實際上,王維在這首唐詩當中送別的正是自己的好朋友,也是和自己齊名的唐代詩人孟浩然。雖然兩個人的年齡差距也比較大,但是王維和孟浩然有相同的詩歌審美追求,志趣相投,人生也有很多交集,早就成了一對忘年交。

寫這首唐詩的時候,王維還不到40歲,但是孟浩然已經50出頭。孟浩然經歷了仕途的挫折之後,自感人生仕途無望,決定歸隱山林。王維就拿這首唐詩作為送別友人的紀念,其中拳拳之心溢於言表。

開篇就寫如今已經是春天的季節,甚至在江南之地早都已經是暮春時節,在南方越冬的大雁都已經回到了北方。開篇以大雁起興,寫兩個人今天的別離。然後目光投向了陸地,看到漢水浩渺無邊無際。「連天漢水廣,孤客郢城歸」,雖然沒有柳永「暮靄沉沉楚天闊」那樣的離愁別恨,但是這幾個字也體現出了兩人之間的深厚友誼。

「鄖國稻苗秀,楚人菰米肥」,這都是南方獨有的作物,也是王維對老友回歸故鄉的想像。此時南方的稻田生長很茂盛,楚地的菰米也都已經迎來了收穫的季節。

最後的兩句依然是王維的想像。「懸知倚門望,遙識老萊衣」,王維在北方獨自依靠在門上,想念老朋友回到故鄉的模樣。好像遠遠的看著他穿著孝敬父母的「老萊衣」,不覺間生出幾分感慨。

最後十個字,有一個很著名的歷史典故,那就是「老萊衣」。什麼是「老萊衣」?其實源於春秋時代楚國的隱士,名字叫老萊子。這個人非常孝順,是個著名的大孝子,他70歲的時候,還經常穿著五彩斑斕的衣服,裝作嬰兒來逗父母開心。

所以這句唐詩,也就是王維表達對老朋友回到家鄉奉養父母的一種肯定。畢竟50多歲的遊子了,回到家鄉讓父母頤養天年,也是不錯的人生歸宿。只不過在漫長的歷史進程當中,這個歷史典故很少被人提及,以至於今天的我們並沒有多少人真正明白。

王維的這首唐詩,並沒有多少詩情畫意的描繪,和他後期歸隱山林寫就的唐詩中對山林景色的描繪有比較大的差別。但是他最後這一個典故的運用,也透露出了對於人世間情感的表達方式,和內心對真善美的追求。這樣的典故,今天依然值得我們學習。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陶淵明古詩題目不講究,但是開篇10字極富哲理,最後20字更是精彩
蘇軾一首寫給歌女的宋詞,嘆其命運,最後9字讀來讓人心疼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