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揭秘顧景舟:他的壺一把上千萬,為何一生清貧?

揭秘顧景舟:他的壺一把上千萬,為何一生清貧?

紫砂屆泰斗級的人物——顧景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顧景舟

顧景舟(1915-1996),當代陶藝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他的作品工藝精湛,氣質高雅,形式多樣,將「工」和「藝」兩者的結合做到了極致。他把紫砂工藝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所享的聲譽可媲美明代的時大彬,世稱「一代宗師」、「壺藝泰斗」。

但是若有人問起這樣一位鼎鼎有名的紫砂壺大師,是一個怎樣的人?估計沒有多少人能回答上來。對於大師,人們總是離作品更近離人很遠。

徐風將顧景舟的一生以小說體的形式作成了傳記

不僅用輕鬆生動的文字,將顧景舟原本單薄的人物形象,立體飽滿起來。並在書中拉近了讀者與大師的距離,進一步走進一代宗師的內心世界,真切感受大師的人格魅力。

徐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一級作家、紫砂文化學者。有長篇小說、散文隨筆、文學傳記等著述十五種,四百餘萬字。重要作品屢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讀者》《散文選刊》轉載,或被改編為影視劇。近年致力於紫砂題材的文學書寫,被譽為當代紫砂文學的領軍人物。

風骨入壺·壺即風骨

顧景舟的一生頗為傳奇,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他的每一把壺上,都有他「不妥協」的綿綿浩氣。

顧景舟出身布衣,幼時家道中落,求學中斷。為養家糊口,只得繼承技藝做壺。

但與當時其他做壺人不同,顧景舟極愛看書,古文功底深厚,故其壺與其人的文人氣質卓然。

整本書看完,小編對顧景舟大師最大的感觸便是其人清高、為人耿介,極具風骨

這樣的人,如今看來有些呆板而不懂得變通,但也因此顧景舟才與一般紫砂大師不同。

因為壺,顧景舟得罪的人並不少。早先,養子燮之下放農村,「知青辦」的領導放出口風,只要顧景舟肯送把壺來喝喝茶,可以讓燮之提前回城。但顧景舟就是不給。他認為,壺,就是他的人格載體,他不可能拿它去做交易。「知青辦」的人很惱怒,不就是一把壺嗎?你傲什麼傲,在鄉下呆著吧!

如此,顧燮之一直在農村堅守,直到政府規定的照顧政策出台,他才回到顧景舟身邊。

顧景舟就是這麼一個不願意低頭,堅持自我又驕傲的人。他留給徒弟們一句話:跟我的人,無文化者得我技,有文化者得我藝。

是「天選之子」,也是眾多做壺人的「高山仰止」。顧景舟不僅創造了諸多紫砂壺款,更代表了一個紫砂時代。

一代宗師·篳路藍縷

顧景舟的弟子、學生:如徐漢棠、單淑芳、周桂珍等,如今大都成為了著名的工藝美術大師。

顧氏一脈,枝繁葉茂,但最初這些弟子都很害怕老師。

顧景舟頗有文人習性,律人律己都甚嚴,做他的徒弟,但凡有點小紕漏,毫不留情,肯定要挨一頓當頭痛罵。

書中有一幅「顧景舟為弟子們製作的水平壺樣板」圖片,大大小小排排攤開,精細到家。

另有幾幅顧景舟草圖、筆記的掃描,讀者能直觀感受到顧景舟的嚴格要求,但同時也能領悟到這是傾囊相授。

徒弟們從老師身上學得的不僅是技藝,更是為人處世之道

顧景舟在紫砂壺史上的獨特性,不僅僅是其壺地位之高,更是其後無人能及。

他的制壺理念,得之實踐,高人一籌,早已深深契入一代紫砂藝人的心靈。

書中截取了他許多經驗之語,涵蓋了紫砂各個方面的知識,也蘊含著人生智慧。無論是誰,讀後皆大有裨益。

本書是顧景舟先生家人唯一一本正規授權的傳記,文字凝練,布局宏觀,細節嫻熟。

讀來別有意趣,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都被記錄在冊,一改讀者對一代紫砂宗師的刻板印象。

一代宗師顧景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小眾到絕跡的紅茶,99%的人都沒喝過
一生故宮七十載 將紫禁城的故事娓娓道來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