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Uber值1000億美元嗎?
編者按:
《外媒頭條》是創業邦新推出的海外欄目,服務於廣大創業人群,為他們提供專業、有啟發性和實用性的海外訊息。
欄目通過分享優秀的行業熱點文章,幫助創業者打開新思路,洞悉全球市場動向,掌握大企業背後的秘密。創業不應盲目,張開眼睛看世界,才能找到新風景。
語音合成技術:標貝科技
美國時間上周四,顛覆全球出行方式的網約車平台Uber正式遞交招股說明書。
作為過去10年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公司之一,Uber此次IPO將募資100億美元,估值可能高達1000億美元。這將是自2014年阿里巴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以來規模最大的IPO。
本期推介文章來自Mike Isaac 和Kate Conger發表在紐約時報的文章《招股書顯示Uber年虧損18億美元》(Uber, Losing $1.8 Billion a Year, Reveals I.P.O. Filing),分析了Uber的現狀及問題。
作者首先指出招股書重新引發了人們對Uber業務可持續性的質疑。文件顯示,2018年公司收入113億美元,利潤為9.97億美元,主要來自在東南亞和俄羅斯等地出售部分業務,調整後的EBITDA虧損18億美元。
此外,Uber火箭式的收入增長開始放緩,近四分之一的訂單嚴重依賴5大城市:洛杉磯、紐約、舊金山、倫敦和巴西聖保羅,月度用戶數量同步放緩。
而對Uber來說,這也是它面臨的主要問題。既然公司近期很難盈利,那麼高的市場估值是否合理呢?
在美國,Uber與Lyft燒錢競爭,降低訂單價格,增加司機招聘的支出。在世界其他地區,為了與Ola等對手爭奪市場份額,Uber還給乘客折扣,並向司機提供獎勵。此外,Uber在食品配送和摩托車等業務上大舉投資。
Uber在招股書中表示,預計運營費用「在可預見的未來將大幅增加」,並警告稱「可能無法實現盈利」,原因是將在應用程序使用、拓展新市場以及發展自動駕駛等領域追加投資。
作者提到Uber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沙希(Dara Khosrowshahi)在招股書附帶的一封信中寫道:「我們不會迴避做出短期財務犧牲,因為我們看到了明顯的長期利益。」
作為一家私人公司,Uber公布了兩年的季度業績,就是為了減少最終上市時虧損和難盈利給市場帶來的衝擊。
作者還在文中提及Uber在2017年遭遇了「刪除優步」(Delete Uber)運動,被曝光了有害的工作環境,尤其是與司機之間摩擦不斷。
比如,Uber的司機沒有資格享受醫療保險等員工福利,這一方面幫Uber節省了部分成本,另一方面卻引起了司機的不滿。
Uber表示,已有6萬多名司機打算對此提起仲裁。
Uber在招股書中稱,有一天可能會被迫將司機視為員工,而這對其業務會構成生死存亡的威脅, 「將從根本上改變Uber的商業模式。」
Uber給出的解決方法是向美國110多萬名司機發放現金獎金。根據司機完成的訂單次數,獎金從100美元到1萬美元不等,他們將可以用這筆獎金以Uber的IPO價格購買股票。
文章最後認為,Uber上市的最大贏家將是其創始人和早期投資者,他們持有大量公司股票。根據招股書,最大的股東是軟銀,它擁有16%的股份。
而相比Lyft,Uber更討投資人歡心的一點在於,它在其主要市場都是最大的市場份額佔有者。
投資者願意在利潤問題上保持耐心,前提是這家公司能說清楚它打算如何實現盈利。
例如,亞馬遜直到1997年上市6年後才實現了年度盈利。即便如此,投資者也花了一段時間才看到一條可持續的盈利之路。
這是Uber唯一的希望,用時間證明自己。
方正集團的執行合伙人埃里克·佩利(Eric Paley)曾提及Uber的意義,不在於這家公司能否盈利,而在於Uber創立於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在10年的時間裡顛覆了出行市場,創造了網約車模式,這樣的企業精神定當激勵下一代創業者勇敢變革。
※是時候「扶正」QQ了
※喜茶得了焦慮症:網紅當三年,還能火多久?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