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戰國根本區別是什麼?可以歸納為六條二十四字
西周時期,周天子猶如父親,制定了一套行事準則,各個諸侯像子女一樣乖乖地按規矩行事。隨著歷史進入春秋戰國時期,父親已經病重纏身,管不住長大的孩子,諸侯國之間的戰爭爆發了。關於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史學上眾說紛紜,主要參考兩大事件,一是三家分晉,一是田氏代齊。雖然事件不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破壞了周禮秩序。那麼,春秋和戰國到底有什麼不同?可以歸納為六條二十四字。
1.國家形態
雖然西周被稱為「周王朝」,但是其國家形態與如今國家概念完全不同,它只是一個國都加上若干野邑,野邑就是原始的縣。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大多一樣,只是隨後又衍生縣、士大夫封邑,這些縣邑都是以點狀形式分布,但是到了戰國時期被郡縣取代,這時呈現的是面狀分布。因此,在大多數的先秦地圖中,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是沒有國界線,而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卻有國界線。
2.軍事制度
西周時期,戰爭是一場高貴的遊戲,因為軍人都是貴族,平民是沒有資格上戰場,最多只能當後勤兵。到了春秋時期,隨著戰爭升級,不僅平民可進入戰場,連野人(與國人對立的說法)也被徵召入伍。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矛盾更加尖銳,入伍的資格進一步加寬,凡是適齡的男子都有參軍的義務,這也是戰國時期的戰爭動輒死傷數十萬的原因。
3.官僚制度
周王朝並非是統一政權,雖然各個諸侯名義上是周天子的臣子,可是天子卻管不了諸侯。春秋時期,各諸侯君主下面也有許多士大夫,他們同樣有世襲的官職和封地,君主一樣也管不了。但是到了戰國時期卻不同,這種世卿世祿制被打破,三家分晉就是典型,官職和封地不再世襲,布衣將相開始登上政治舞台。
4.經濟制度
西周時期,因為生產力落後,人們為了生存,依然以氏族集體生產為主要形式,這種情況在春秋時期也沒有改變。直到春秋末期,因為牛耕技術的普及和鐵器的廣泛使用,使得生產力大規模提高,氏族集體生產逐漸分解成多個家庭生產,小農經濟開始興起。所以,春秋時期人口總數難以計算,而戰國時期有了編戶卻相當容易。
5.教育制度
西周時期,教育全部在官方,文化水平高的都是貴族,幾乎每個諸侯國都是如此,這種情況在春秋時期也沒有改變。到了春秋晚期,氏族集團解體,各個諸侯國出現了私學,孔子便是私學第一人。到了戰國時期教育制度更加開放,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因此,春秋時期的「士」大多為綁定在血緣族團的武士,而戰國時期的「士」則是縱橫捭闔的文士。
6.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春秋時期,姓與氏涇渭分明,姓是大宗,氏是小宗,規定同姓不能結婚。到了戰國時期,氏族概念弱化,個體作用增強,姓氏開始合流,而且不再變化。「鑄刑書」的出現,表示國家法律公開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血緣氏族開始解體,國法將取代族規。
除了以上六條外,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祖宗信仰也發生了改變。西周時期,諸夏雖然認同周王朝的統治,但是追認的始祖卻不同,比如周祖為棄,商祖為契。隨著氏族的解體,諸夏文化開始融合,各族祖宗都逐漸歸為一系,這也為秦始皇統一天下奠定了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春秋戰國的社會變遷》
※劉邦有八個兒子,呂后先後剷除四人,唯一人善終還當了皇帝
※劉邦能放走張良,為什麼朱元璋不願放走劉伯溫?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