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長江,我是宜昌
長江長江,我是宜昌。
奔騰不息的長江
攜唐古拉山之雲
劈波斬浪
沖夔門、穿瞿塘
踏巫峽、破西陵
一瀉千里
峽盡天開
山平水闊之際
一座小城英勇浮出
它以巴山的明月為印章
以楚國的大地為宣紙
以長江的驚濤為濃墨
洋洋洒洒寫下屈原故里的楚韻風華
寫下昭君沉魚落雁的美麗
寫下塞外古道揮之不去的鄉愁
寫下中國歷史生生不息的長歌
它是勇敢的宜昌
圖片來自網路
山中有峽江漁女綻放的春色,水中有龍舟召回的楚國魂魄,雲中有土家兒女的綿綿情長。山水塑造了這裡的美景,但你依舊記不起宜昌。除了宜昌人,幾乎沒有人能準確地說出它的位置。有宜昌的朋友感慨,如今與外省人提起宜昌,仍舊有很多人一臉茫然。再說起三峽,對方就「哦」的一聲說一句:不是重慶的么?
作為曾經貫穿中國東西的一條交通要塞,宜昌這座城幾乎被人們淡忘了。它像是一幅古老的山水畫,墨痕已斑駁不清。但巴風楚韻的日麗風和,綿綿涌動的夷陵之水,依然在訴說它昔日的波瀾壯闊。
圖片來自網路
宜昌,古稱「夷陵」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楚、拔郢、燒夷陵」,夷陵之名始見於史冊。古夷陵位於長江中上游的分界處,西陵峽口,屬鄂西山區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即山到了這裡就變成了小的丘陵了,水到了這裡就化險為夷了,故得名夷陵。它地扼渝鄂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荊襄,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圖片| 三峽人家
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就發生在這兒。
公元 221 年,劉備稱帝三個月後,為報東吳襲荊州、殺關羽之仇,親自率軍東征。面對當時兵力強大,居高守險的蜀軍,東吳的將軍陸遜採取了暫避鋒芒的策略。於是吳軍從鄂西高山峻岭全部退出,把兵力難以展開的山地留給了蜀軍。
半年後,等到了夏天,蜀軍移入山林避暑。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蜀軍。劉備不得不倉皇逃回重慶奉節的白帝城,在永安宮病逝。這是三國時期蜀國和劉備的命運轉折。對宜昌來說,它的命運也在大轉折之中。
夷陵之戰後,宜昌被孫權佔領。吳黃武元年(孫權第一個年號),改夷陵為西陵。三國歸晉後,西陵復改為夷陵縣。東晉分夷陵西境另置一縣時命名「宜昌」,寓意祈福分境置縣宜於國運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見於史。
圖片來自網路
19世紀中葉的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巨大的轉折點。隨著英、法等國打開了中國沿海和長江門戶,又開始惦記中國內陸的後門。1874年,英國再次派出以柏郎上校為首的探路隊,在近兩百名武裝士兵的護送下,向雲南邊境進發,結果可想而知。1876年9月,《中英煙台條約》簽訂後,增開宜昌、蕪湖、溫州、北海為通商口岸,宜昌被列為四埠之首。
圖片來自網路
19世紀末,宜昌辟有18個碼頭,沿江綿延十餘里,四千多名碼頭工人,六千多個「散扁擔」。因當時起運的洋油(煤油)、「洋」貨較多,這一帶碼頭俗稱」洋碼頭「。洋碼頭與宜昌江邊的老碼頭相接,依次有招商局碼頭、二馬路碼頭、大阪洋行碼頭、日清公司碼頭、隆茂洋行碼頭......鹽局碼頭。郭沫若在《初出夔門》記有「宜昌的江面飄著萬國旗」,外國人稱之為「有城牆的碼頭」。
圖片來自網路
在國難當頭的時刻,宜昌肩負起了最重要的使命。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南下進攻上海、南京,國民政府決定內遷至重慶。然而自晚清以來,中國工業大多集中在東南沿海和長江中下游流域,其中約70%集中在上海、武漢、無錫等城市。戰爭爆發後,上述地區先後全部淪陷,此時,素以」三峽門戶、川東咽喉」著稱的宜昌,成了此次大撤退的集結地。
圖片來自網路
古人對西陵峽有「兩山夾江如壁立」的描述,因此大型船隻很難通過。此時,民生公司總經理、交通部次長盧作孚緊急調配海輪駁船,徵集民船,並親率民生公司全體職員,與數百萬宜昌人民肩挑背扛,冒著日軍飛機的轟炸和炮火,日夜不停。
宜昌大撤退
此次宜昌大撤退,運送部隊、傷兵、難民等約350萬,各類物資約120萬噸。日後盧作孚回憶起當時的景象:
「每晨宜昌總得開出五隻、六隻、七隻輪船,下午總得有幾隻輪船回來,當著輪船剛要抵達碼頭的時候,艙口蓋子早已揭開,窗門早已拉開,起重機的長臂,早已舉起,兩岸的器材,早已裝在駁船上,拖頭已靠近駁船。輪船剛拋了錨,駁船即已被拖到輪船邊,開始緊張的裝貨了。」
「兩岸照耀著下貨的燈光,船上照耀著上貨的燈光,徹底映在江上。岸上每數人或數十人一隊,抬著沉重的機器,不斷地歌唱,拖頭往來的汽笛,不斷地鳴叫,輪船上起重機的牙齒不斷地呼號,配合成了一支極其悲壯的交響曲,寫出了中國人動員起來反抗敵人的力量。」
實業家盧作孚
歷史會銘記宜昌,但今天的人走著走著就忘了。歷代文人,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歐陽修、蘇軾、陸遊等等,他們都曾在宜昌西陵的山水中留下詩文。
然而這座因水而生的城市,並沒有因水而名。三峽大壩,絕對是個比宜昌更響亮的名字,它就在宜昌。今天,它一刻不停,兢兢業業地保證著華中、華南等地的電力供應。
圖片來自網路
橋在江中、江在城中、城在山中,相互映輝。
宜昌,一半山水,一半城。它或許比不上重慶的震撼、武漢的遼闊,但如果沒有它,中國歷史會少了很多激蕩壯懷的故事。
圖片來自網路
※地球上唯一活在海底的民族,能在海里自由行走,上岸會暈陸地
※中國各朝代喝酒的文化
TAG:地理知識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