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優步愚公移山

優步愚公移山

作者丨Eastland 虎嗅研究總監

頭圖丨Pixabay

2019年4月12日,Uber(以下簡稱優步)向SEC正式提交了招股文件,背景是競爭對手Lyft已於2019年3月29日掛牌。

上市後,Lyft股價一路下滑,收盤價從首日的78.29美元跌至4月12日的59.9美元,11個交易日跌掉23.5%,市值171億美元。

優步畫的餅是以1000億美元估值IPO(中國的TMMD也或明或暗地給過類似預期),在這個時點「突擊上市」未必能獲得滿意估值,有倉促應戰的意味。

戰線拉到63個國家也救不了增速

優步將營收分為三個部分:個人出行(Personal Mobility)、優步外賣(Uber Eats)及優步貨運(Uber Freight)。2018年凈營收(Core Platform Adjusted Net Revenue)分別為90.1億美元、7.57億美元和2.55億美元。其中,個人出行業務收入佔比90%,較2017年高1個百分點。

進入2018年,優步核心業務營收增速大幅下降,Q1同比增長80%,Q4同比增幅僅13%。再看環比,Q3環比增長了1%、Q4環比減少1%。一切跡象說明,優步的增長已經是強弩之末。

盈利遙遙無期,營收增速即將跌至個位數,資本市場會越發看淡優步。時不我待是優步突擊上市的主要動因。

優步MAPC(季度月均用戶數)的計算方法是將某月至少接受一次服務的用戶數,取本季度三個月的平均值。2018年Q4,優步月均用戶數為9100萬,較2017年Q4增長33.8%,而2017年Q4較2016年Q4增長了51.1%。

用戶數增速不理想,用戶的使用頻率則完全停滯。單看出行業務,2018年後三季度用戶月均使用優步的頻率均為5.5次/月。

2018年,63個國家的優步用戶出行總里程260億英里。優步引用的數據說這些國家居民每車出行總里程為4.7萬億英里,優步出行的滲透率僅為0.55%,意思是「增長空間很大很大」,其實不然。

自駕和乘坐公交車是絕大多數居民主要的出行方式,打車只偶爾為之。對窮國來講車太貴,富國則是人力成本太貴,不論貧富,打車都是最奢侈、最浪費資源的出行方式,在許多國家的滲透率100年也未必能超過1%。#等自動駕駛吧#

創新及補貼令優步出行的成本低於打車,但仍高於自駕、更遠遠高於公交。除了個別國際大都市而且是在有羊毛可薅的時候,優步等網約車仍是小眾出行方式,與4.7萬億英里總行里程挨不著。

原本「油水有限」的行業,優步在美國的市場被Lyft瘋狂蠶食(後者在美國的市佔率兩年上升了17個百分點),中國業務賣給滴滴勉強保住臉面,在東南亞被Grab壓得翻不了身。

儘管Lyft目前的收入規模只有優步的五分之一,但營收增速超過100%。

多元化、全球化往往是增長放緩,寄望「其它業務」和海外市場「救駕」時慣用的策略。優步把戰線拉長至全球63個國家,涉足外賣、貨運,核心業務凈營收季度增速仍然跌到13%,形勢不容樂觀。

投資者可以暫時容忍虧損,但不會無視增長疲軟。


優步盈利的"可行性"

平台賺錢的模式可歸納成「三部曲」,以優步為例:

一是獲得總訂單金額(Gross bookings),相當於GMV。 2018年優步總訂單金額為498億美元。

二是按比例獲得營收,營收與總訂單金額的比例稱為變現率(Take Rate)。優步出行變現率約為20%,外賣不到10%。

三是依次扣除成本、費用,獲得經營利潤。

2018年,優步總訂單金額為498億美元,核心凈營收109億美元,變 率21.9%。

「核心凈營收」(Core Platform Adjusted Net Revenue)是扣除給司機的補貼(或稱獎勵、返現)後優步的凈收入。大致框架是優步、司機「二八分賬」,優步二、司機八。#據說郭德綱、于謙是二八分賬#

根據財報數據:2018年司機每跑一單,優步獲得1.73美元營收(2017年是1.72美元)。

扣除營收成本(cost of revenue和operations and support)後,尚有可觀的毛利潤。2018年為37.6億,毛利潤率33%。

問題是在常規的補貼(或稱獎勵、返現;2018年為17億美元,沒有計入凈營收)之外,優步還向司機支付數倍於此的「額外激勵」(Excess incentives)、「老帶新獎勵」(Driver referrals)並將之計入市場費用(sales and marketing)。

根據優步給出的模型,沒有「額外激勵」時變現率約為20%,即10美元總訂單金額優步拿2美元。「額外激勵」後,變現率為負10%。也就是說,優步為獲得10美元總訂單金額要倒貼1美元!用戶出行次數越多、訂單金額越高,優步倒貼的錢就越多。

用戶對網約車的需求取決於價格,便宜則坐的人多、貴了坐的人自然少。司機則相反,收入越高願開網約車的就越多。

優步即便一美分不補貼,網約車也會有人坐、有司機願意開。但總訂單金額、營收這些數據不增長哪裡來的高估值,還怎麼上市。於是優步就通過給司機補貼來加大供給,準確地說就是「壓價保量」。靠燒錢使供需曲線的交叉點向右(也就是成交量擴大的方向)移動,頗有愚公移山的勁頭。

優步宣稱補貼是為「明顯的長遠利益」付出的「短期財務犧牲」。但一定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下,在某一個價格上的供求(多少司機願意接單、多少用戶願意付這筆錢)是常量,不是一家可以改變的。

比如司機跑一單要收10美元、用戶只肯付8美元,優步補貼了2美元。對司機、用戶來講,交易價格都沒有改變,中間的「坑」優步填。1單補貼2美元,10億單就是20億美元。優步錢燒光了,司機還是要收10美元,用戶還是只肯付8美元。

說優步培養了坐網約車的習慣是笑話,好逸惡勞是天性,打得起車誰會擠公交,這不用培養!

假如優步只進行「常規補貼」或者不補貼,虛增出來的「供給」和「需求」勢必灰飛煙滅。

總之,優步的補貼不僅是「短期財務犧牲」也沒有「長遠利益」可圖。優步更像慈善機構,讓打不起車的人有專車坐、讓司機靈活就業。唯一的區別是:為這一切買單的不是慷慨的捐助者而是本打算「賺大錢」的投資人。

同樣是補貼,為什麼**咖啡有可能成功?因為中國新一代白領剛剛踏入社會、獲得穩定收入、具備消費咖啡的能力。但他們祖宗十八代沒有喝咖啡的習慣,對「什麼咖啡」好喝沒概念。搶先佔領新生代的味蕾,讓他們覺得只有**咖啡好喝,別的品牌都「難喝」,這個思路值得一試。

虧損收窄,多元化在路上

增速放緩、扭虧無望,優步突擊上市帶來的好消息只有「虧損率收窄」,主要靠壓縮費用來實現。

2016年,優步市場、研發、行政費用合計34.4億美元,占凈營收的89.5%。2018年,三項費用合計67.4億美元,占凈營收的61.8%,較2017年掉了將近28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優步在壓縮費進程中對市場費用格外「優待」。2018年市場費用31.5億美元、較2017年凈增6.3億美元、同比增長25%,占營收的比例只降低了3.2個百分點。而三項費用合計占營收的比例降了14.3個百分點。足見優步市場費用的「剛性」,要保增長就別想省錢!

2018年,優步經營虧損33億美元,較2017年減少19%,虧損率從2017年的51.9%降到30.3%。

從提交招股說明書的時間點看,此舉似是因Lyft上市而採取的應對之策,但虧損的絕對金額和相對比例都大幅收窄,決非一日之功,優步確實早有準備。

最後看一下優步的多元化。

優步外賣(Uber eats),2015年12月在加拿大測試,截至2018年末已在全球500個城市開展服務2018年Q4總訂單金額26億美元,核心凈營收1.65億美元,變現率降至6.3%。

進入2018年,優步外賣業務增速「戲劇性」下降:Q1同比增長438%、Q2同比增長191%、Q3隻有75%、Q4跌到11%,比急剎車還急。

2018年各季,貨運業務均呈負增長,連外賣業務的曇花一現都沒有。

對此,最合邏輯的解讀是優步計劃2019年伺機IPO,外賣、貨運這「倆坑」填多少美元也收不到速效,不如集中資金和精力把出行業務做好,同時儘可能壓縮虧損。

能壓縮的費用都壓縮了,多元化、國際化也已經搞了好幾年。站在資本市場的大門外,這是優步最靚麗的扮相,心虛否?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虎嗅App猛嗅創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尬首發,吹高端,北汽沒戲
來華第三年,WeWork講眾創故事行得通嗎?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