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關條約》:李鴻章在日本談判遇刺,那名刺客最終怎麼樣了?

《馬關條約》:李鴻章在日本談判遇刺,那名刺客最終怎麼樣了?

一說到中日關係,無數的國人心裡五味陳雜。而造成這一切的源頭,應該追溯到那場甲午戰爭。結果每一個人都知道,清政府敗了,作為失敗的代價,那又是割地、又是賠款的,甚至還被逼迫通商。這就是引人憤慨的《馬關條約》。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了,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加上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有意委身求和,而此時的日本,為了打贏這場戰爭傾其所有,導致國力損耗嚴重,甚至到了勢如強弩之末的地步。在這種雙方都承受不住,且雙方都不知道對方承受底線的情況下,議和開始了。

當時李鴻章作為代表領命親赴日本和談。由於主動權掌握在對方的手中,所以面對日本的威脅和訛詐無可奈何,在李鴻章看來,這有點乘火打劫了,唯有擺出據理力爭,毫不退讓的態度。就這樣,談判陷入了一種僵持的狀態。這一次談判,日本並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一方面是日本咄咄逼人,另一方是李鴻章的據理力爭,毫無疑問,第二次談判也無疾而終。

在第三次談判之前,事情有了轉機。原來是因為日本右翼份子對於此次和談有不同的聲音,這群激進主義者為了使戰爭繼續,想要破壞這次和談,於是就派了一個叫小山豐太郎的日本青年對李進行行刺。這次刺殺行動發生後,李因受到槍擊,造成左眼下臉方受傷。

這次李鴻章的遇刺引發國際嘩然,對日本和談處於不利的局面。因為按照當時的國際法規定,在外國使節出訪的時候,本國有義務保衛使節的安全。而此次行刺事件發生在各方矚目的和談期間,所以消息很快就傳播開來。

日本為了儘力消除此次事件的影響,避免列強出面干涉,積極採取補救措施,一方面派人對李鴻章進行醫治,讓天皇實時關注李的救治情況,另一方面同時讓日本各界有影響力的代表探望李鴻章,把面子里子都給做足了。

就這樣一直持續了半個月,直到李鴻章的傷勢好轉,然後第三次和談開始了。經過激烈的言辭交鋒,李鴻章以此次被刺殺為借口,最終讓日本同意停戰,並在原有條件的基礎上進行退讓,不僅減少了通商的口岸,更在遼東半島減少了割地的範圍。最大的成果就是原本要求的賠償3億白銀減少到兩億。這樣的結果已經是很不容易了,總算是讓李鴻章對朝廷有了交代。

這件事到此就告一段落,而那個刺客小山豐太郎事後被判了無期徒刑,禁錮於北海道網走郡。不過,然而隨著後來國際形勢的變化,十二年後他就被釋放了,不免讓人唏噓不已。而後人在總結分析這次事件的時候,認為當時和談清政府能夠變被動為主動,在當時國力不濟的情況下少賠一個億,跟那次刺殺行動有直接的關係,你們怎麼認為呢?

參考資料:《甲午戰爭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虎 的精彩文章:

他們是三國時期的英才,若非英年早逝,必將改寫三國歷史

TAG:歷史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