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日戰爭秘聞:日軍進攻南京前夕,參謀次長多田駿曾試圖抗命

中日戰爭秘聞:日軍進攻南京前夕,參謀次長多田駿曾試圖抗命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社會等級十分森嚴的國家,不過在整個二戰期間,日本軍內卻屢屢發生「下克上」的事件,甚至有部分手握實權的皇道派軍官敢於直接對抗裕仁天皇的命令,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想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先了解日本陸軍的內部矛盾。由於統制派與皇道派的作戰思想長期對立,導致日本陸軍從內部被嚴重分化,而形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則是:對蘇還是對英美。在皇道派的軍官看來,日本在亞洲的最大威脅並不是英美,而是蘇俄,因為英美等國只看重自己的經濟利益,而蘇俄在亞洲有十分強烈的領土野心,如果蘇軍在遠東地區恢復元氣,那麼早晚會對關東軍動手,奪回1904年失去的利益。

而統制派則認為,日本在未來與英美等國必須要全面開戰,因為蘇聯遠東地區的資源並不是日本未來走向整體戰時所迫切需要的戰略物資,加上這批人基本上都是留外派,所以他們是親眼見識過西方國家的武裝力量有多大強大,因此英美等國也被統制派視為日本向外擴張的最大威脅。

在裕仁天皇上位後,日本的主流思想明顯向統制派靠攏,因為裕仁本人也曾遊歷過歐洲多國,所以他的思想與統制派十分接近,不過由於日本法律的限制,天皇無法直接頒布作戰命令,裕仁只能在參謀本部上乘的作戰意見上籤署自己的名字。而這對於一心想要抓住軍部實權的裕仁來說,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忍受的,加上時任參謀本部作戰部部長的石原莞爾公開將裕仁天皇的多個指導意見束之高閣,最終促使裕仁將其調往關東軍。

此時坐鎮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的參謀總長正是裕仁的叔父閑院宮親王,接替石原莞爾擔任作戰部部長的是裕仁的親信下村定,當1937年11月中旬日軍準備跨過嘉興與蘇州一線支取南京時,有一個人突然站出來再一次反對裕仁天皇,他就是時任參謀本部次長的:多田駿。

作為參謀次長的多田駿極力反對日軍進軍南京的做法,他曾數次向裕仁天皇進言提議不能在此時擴大與中國的戰爭,身為鐵杆皇道派的多田駿認為此舉是削弱日軍現代化建設的錯誤行動,一旦日軍被拖入戰爭泥潭,那麼北方的蘇軍就可以藉此機會快速壯大自己的力量,最終威脅日本的側後。

可是此時的整個日本陸軍已經被唾手可得的勝利沖昏了頭腦,沒有人願意聽多田駿等人的勸阻,在幾次安撫無果後,震怒的裕仁暗示多田駿將把他調離現職,並派往陸大擔任校長,至此多田駿知道在繼續抵抗下去也沒有意義了,所以在提出了兩點要求:

第一,進軍南京的命令雖然簽發於11月27日,但是執行此命令需要等到12月1日。

第二,此命令關係重大,需要得到天皇手中的日本國玉璽蓋章後才可以生效。

那麼多田駿為何要在明知反抗無效後還要多此一舉的加條件呢?其實這與日本陸軍的歷史有關,在軍隊的傳統中,有一個約定俗成的默契,那就是軍官簽發作戰命令的時間與日期如果相隔4天,那就是說明此命令並非其本人意願而簽發,多田駿是希望用這種辦法撇清自己的責任,對歷史負責。

第二個要求更是直接將攻佔南京的責任推給了裕仁天皇,因為一旦加蓋國家玉璽,那就是說明此命令系天皇直接頒布,參謀本部只是負責傳達,而且通常需要加蓋玉璽的文件周期是一星期左右,可是讓多田駿沒想到的是11月29日早上,加蓋著玉璽的進發南京作戰命令就已經送達參謀本部,而這也說明對於裕仁來說,攻佔南京是一件多麼急迫的事情。

而多田駿也因為此事,徹底的將裕仁給得罪了,沒過多久他便被派往了二線陸軍大學擔任校長,而後又再一次被貶,轉入了預備役,雖然在後期他被重新啟用,但是卻再也沒有出現在日軍的主要戰場上,直到1948年,多田駿作為戰犯被捕病死獄中,他與裕仁天皇的恩怨才最終畫上了句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衍水小生 的精彩文章:

日軍派遣1.5萬人進攻龍潭,戰後僅剩216人,遺骨堆滿山野

TAG:衍水小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