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賭局!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到底是為了什麼?
1941年12月7日(美國時間),日本海軍對珍珠港美國海軍基地進行了奇襲,從戰術效果來看,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日本海軍航空兵擊沉及重創美軍8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188架戰機,美軍傷亡3000餘人,太平洋艦隊暫時癱瘓,而日軍僅損失29架飛機和5艘袖珍潛艇(甲標的),共65名士兵陣亡或失蹤,還有一位潛艇乘員被俘虜。
但這是戰術上的,在戰略上現在我們知道,日本人的這個做法可以說是二戰最愚蠢的舉動之一,日本人的偷襲直接導致當時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美國參戰,當美國的國家機器開始全面轉向戰爭狀態時,其強悍的工業能力和財力根本不是日本人能抗衡的!
所以呢?美國緩過神來之後,日本是節節敗退,最後被吊起來打,二戰慘敗…
後世在評價日本人的舉動的時候,通常會用一句話來評價:日本賭輸了!是的,日本在二戰時期的確是一個瘋狂的賭徒,最終輸得傾家蕩產,但既然是「賭」,就說明也是有賭「贏」的可能性的。
那麼,日本人偷襲珍珠港本來想贏回什麼呢?換句話說,日本人做出偷襲珍珠港這種風險極大的舉動到底想達成什麼目的呢?
要分析這個問題,首先要看看當時日本處於什麼狀況。
20世紀30年代起,軍國主義狀態下的日本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步伐,中國東北被掌控,華北和蒙古被滲透,最終忍無可忍,1937年,中日兩國終於爆發了全面戰爭…
但頑強抵抗起來的中國卻讓日本吃了一驚,戰爭打了好幾年,日本原計劃的「三月亡華」徹底淪為泡影,自身反而是深陷泥潭,到了1940年,日本每天要耗資超過400萬美元在中國,而在中國戰場上的日本人在150萬以上,陣亡人數和受傷人數均達到數十萬!
日本本來是想按照甲午戰爭,最多日俄戰爭的打法打這一仗的:一擊得手,攫取巨大利益。然而,中國的全面抵抗使得日本有些懵——日本人發現,他們嚴重輕視了中國的潛力。
七七事變前形勢圖(日本原圖)
這種結局使得日本國內矛盾也迅速激化,按東條英機本人的話說:一億人過著苦日子。
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那戰爭收益呢?在中國軍民的頑強抵抗下,日本人在中國佔領區的收益非常有限,相對於開銷完全是杯水車薪!
這樣日本就陷入一個戰略窘境:如果任由此狀況發生,日本的國力遲早會透支,到了那個地步,早就把日本視為東亞「不安分子」的美英列強肯定會趁火打劫,日本在東亞70多年的經營會打水漂,繼而被永遠壓制;而如果就此從中國罷手呢?那國內亢奮的情緒根本無法交代,日本政府會垮台。於是日本百般誘降中國,可中國根本不理會…
淪陷區遍地的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嚴重影響了侵華日軍對佔領區的控制
如何打開這個死局呢?日本人只有一條路走了:搶新地盤!那哪裡最合適呢——自然是資源豐富,又與日本地緣聯繫緊密的東南亞!
別問為什麼日本無法通過內政外交的手段打開困局,當時日本是軍國主義當道,軍閥財閥掌控全國政權,根本無任何妥協餘地。
可東南亞當時已經是歐美的地盤了:菲律賓是美國的,印尼是荷蘭的,印支半島是法國的,緬甸和馬來是英國的,日本人要想動這塊地方,勢必和歐美列強展開正面衝突…
其實早在珍珠港事變前,日本就已經打起東南亞的主意了:1940年7月,日本聲稱為了截斷重慶國民政府自中南半島獲取國外軍援(援蔣路線),趁法國向德國投降時佔領了法屬印度支那,以奪取更多戰略物資。
但是這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法國當時無力抵抗是不假,可日本人這一動作,佔據緬甸的英國人立刻警覺了,歐美聯合起來抵制日本擴張。
1941年7月24日,美國羅斯福總統要求日本撤出中南半島與中國的軍隊,接著在26日下令禁止對日本出口多項戰略資源(其中對日本來說以石油與鋼最為重要),並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不久英國和荷蘭殖民政府也跟進。
此政策被日本稱為ABCD包圍網(乃取美、英、中、荷四國之英文縮寫而成)。
與美國的貿易一斷,這等於是日本最後的經濟血脈也給切斷了,這下子,日本人只能挺而走險了。
日本內部有沒有人知道這「鋌而走險」意味著什麼呢?當然有!這就是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他數次赴美求學或考察或任職,對美國的經濟和軍事潛力有著極為深刻的了解,最初,山本五十六竭力反對對美開戰,也反對參加「三國軸心」,這甚至還使得他遭到了軍部激進分子的敵視和威脅。
山本五十六是個鬼才,他之前就已經預料過了:即使通過偷襲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也只不過能保持一年到一年半的優勢。這一年和一年半日本能完成抵抗美國全面報復的準備嗎?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過戰爭打到1941年了,微乎其微的可能性也比坐以待斃好啊,所以山本五十六就一改之前的態度,竭盡全力策劃組織對美國的作戰方針,而且,山本五十六,或者說整個日本民族從明治時代開始一直有一種心態——賭徒心態!與一般戰略決策者先想敗局不同,日本人先不管輸了會怎麼樣,先想著賭贏!
山本五十六想贏到什麼地步呢?
日本人不是傻子,打完珍珠港也不是裝完逼就跑,其實山本五十六的策略是:利用突襲手段力求在開戰初期就一舉全殲或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確立起日本的軍事優勢。然後呢?一方面不斷對美國實施主動進攻(軍事佔領珍珠港,甚至進攻美國西部本土,打擊美國戰爭潛力),使其無法積蓄起足夠與日本對抗的力量;另一方面,由於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力量暫時癱瘓,日本成了該地區唯一霸主(蘇聯深陷蘇德戰場,無力對付日本),趁機搶佔東南亞富庶的土地,同時擊敗中國,控制全中國!然後全力消化。
這下子日本就有戲了:一旦日本將東南亞,中國等侵佔地達成有效控制,那美國如果再緩過神來,它將面對的就不是日本一個島國了,而是整個東亞地區的地緣力量,儘管彼時東亞地區開發程度不高,無法擊敗美國,但抗衡美國還是可以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一旦將該地區消化成功,那日本就會取代中國,成為亞太地區的霸主,以此為資本成為世界第一強權!
不過這個賭局的勝算是很低的,首先偷襲珍珠港容易,繼續打擊美國很難;其次,想征服中國也沒那麼簡單,果然,日本在戰略上落空了,雖然「南方作戰」成功,日本徵服了整個東南亞,但中國始終是在頑強抵抗,第三次長沙戰役日軍慘敗;而對美繼續攻勢則是全敗,盟軍成功在珊瑚海海戰之中,阻止了日本海軍持續往前推進,甚至,杜立特還象徵性地轟炸了東京!
戰爭打到這裡,實際上日本已經沒有勝算了。
可以說,正是中國的頑強抵抗,使得日本深陷泥潭,無法整合東亞,最終陷入戰略困局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對此一清二楚,他如此評價:如果中國因孤立而屈服,你知道這將意味著發生什麼?這意味著日本人不僅可以從中國騰出一百萬到一百五十萬軍隊,而且還會再武裝起五百萬到八百萬中國人來。這些黃種人的大軍會像蝗蟲,不,像獅子一樣撲向白種人的澳洲,撲向印度和俄國,佔領埃及,然後和德國人在中東會師。那時候美國人還能指望幹些什麼呢?噢,上帝才知道。」
這是很中肯的評價。
※明朝最「短命」皇后,因杖責皇帝寵愛的老宮女而慘遭廢黜
※日本首都是東京?還真不一定,這座城市表示不服氣!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