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無藝術家,不普羅旺斯

無藝術家,不普羅旺斯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註:魯曉芙看歐洲。合作請聯繫微信:Xiaofu_Lu

普羅旺斯地處法國東南,臨著地中海,全年至少有300天沐浴在燦爛陽光中,地形起伏景色多樣,也就是如此明媚風光與艷陽,讓世界遊客慕名而來;

但其實一百年前,這兒耀眼的陽光和自然色彩,便已啟發許多藝術家,如塞尚、梵高、雷諾瓦、高更、馬蒂斯、畢加索等人在此麇集,開展現代藝術史重要的進程。

普羅旺斯絕佳的地理環境,吸引彙集許不少藝術家。

其中最有名的是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與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塞尚原來就是普羅旺斯當地人,反抗銀行家父親意志,拒絕成為律師改而學畫;雖然在藝術專業養成路上,老爸還是不情不願地支付了所有費用,但父子倆的關係始終緊張。

直到1886年老塞尚去世,塞尚繼承了一大筆遺產,此後原來便孤僻的塞尚更是離群索居,窩在南法鄉間研究自然、色彩、光線拚命做畫,專心追求自己的藝術主張,也讓他的成就比同儕高出一大截,甚至被同輩稱為「艾克斯城的大師」(Master of Aix)。

塞尚

梵高則是截然相反。梵高來自天氣變化轉瞬翻臉,偶爾晴空萬里,但時而狂風陰雨的荷蘭,這樣的生長環境,多少也影響了他最初的藝術表現。

梵高是牧師之子,最早是成功的藝術經紀人,也曾經是牧師,歷經鬱悶和挫折後,在弟弟西奧的鼓勵下走上畫家之路,先是在荷蘭學畫五年,1886年才來到巴黎。

梵高

巴黎時期之前的作品,已經可以看出梵高處理構圖的野心,他這時的用色雖細膩卻陰暗。直到認識了巴黎印象派,色彩突然如炫麗花火般,繽紛熱鬧地在眼前綻放:藍、黃、紅、綠等對比色調,如此濃郁極端,中間色調的和諧效果,又這般迷人,即興、厚塗技法,加上廣受巴黎前衛藝術家愛戴的浮世繪影響,讓畫面從陰鬱暗沉,變得多彩豐富。這段時間,他的創作主題圍繞在肖像畫、靜物畫、蒙馬特景象、塞納河風光,還有仿作浮世繪練習上。

兩年後到了普羅旺斯,梵高的震撼教育再度上演,南歐炙熱的陽光,對來自北歐的他簡直有如神啟,即使在巴黎已經接觸過印象派,但是強烈光線下展現的色調變化與明暗對照,都讓事物更加立體突出。

光是在阿爾勒的十四個月里(1888年2月~1889年4月),他便畫了超過200幅作品,包含風景、花草、人物和自畫像等,即使中間歷經高更來訪、割耳事件,後來還被強制住進醫院等連續狀況。

《麥田裡的收割者》

對於塞尚,又是另外一回事。

地中海夏日的炫目陽光和熱烈氣候,總讓當地人躲進屋裡避暑,刻意陰暗的室內常有一道光線滲透進來。陰影里的這道光,在黑暗背景襯托下,顯得更加明亮強烈,形成明暗對比,這就是塞尚童年視覺的重要背景。又因在強光照射下,色彩相形失色,只剩下體積讓物體顯得真實,由此塞尚透過明暗對比,將體積表現於畫中。

為了呈現嚴謹觀察後的真實映照,塞尚不追求印象派或當時新興攝影技術所捕捉的瞬間影像,他以主觀篩選題材;為了追求「觀看」的真實,左眼和右眼成像不同,塞尚提出「雙視角」作畫觀點。他也簡化物體輪廓,將風景如樹木、山脈等轉變成一系列的幾何形狀,就像我們觀看風景時,多半只會看到輪廓而不會一下子看到細節一樣。

除了重複畫蘋果、橘子等靜物表現質量、空間感,以力求觀看的寫實,雄踞於普羅旺斯,高大壯闊的聖維多瓦山,也是塞尚體現藝術堅持的重要主題。他以圓柱體、球體、圓錐體的組合反覆呈現這座山脈,竟達87幅畫作之多。

雖然塞尚在1870年代,因與「印象派之父」畢沙羅交好而一度印象派,開始到戶外寫生(之前多半都在畫室內),用色變得較明亮,但是不同於印象派表現大自然四季變化的美感,塞尚一再描繪家鄉景色,永恆的特質。

塞尚的影響力之大,讓畢加索也跟著練習類似主題:水果、桌巾、小丑、浴者等,後來甚至在聖維多瓦山北面,買下城堡(Chateau of Vauvenargues),自稱「我買下了我的塞尚之山」。

塞尚與梵高曾經有幾年的光陰,一同待在普羅旺斯,梵高後來住進的聖雷米精神療養院,就在塞尚家不遠處,兩人稱不上有私交,但藝術表現形式,都是對於印象派的反動。

塞尚覺得,印象派缺乏結構和穩定性,不夠客觀顯得輕薄;梵高認為印象派只描寫現世生活,讓題材大受限制缺乏感情。所以塞尚革命性的觀念技法,啟發立體主義和抽象藝術,也讓塞尚被尊為「現代藝術之父」;而梵高的扭曲線條、厚重油彩,讓畫作簡直如3D立體雕塑般的效果,以表達主觀感受與更深刻的真實人性,則引動了表現主義。

這兩位偉大的畫家,處在同一環境,眼見類似景物,想法與表現卻大不相同,但是對於藝術的堅持,卻很一致。

只是塞尚有著老爸遺產照拂,可以任性執著追求理想,不需要像其他同輩,得畫些討喜題材,以符合中產階級市場的平庸口味;而梵高有好弟弟西奧的資助和支持,即使生前只賣出一幅畫和兩張素描,多半時候也是清風兩袖,被當時視為古怪且不夠寫實,但幸好他繼續堅持,才得以留下許多精彩作品。

突破傳統,引領革命,從來困難重重,得承受非常人所能忍,但是塞尚與梵高都做到了,並且成就非凡。尤其在美術館,看到他們描繪普羅旺斯景物的作品並列,更讓人對於兩者間的重疊、關聯及差異性更有興趣。

雖說兩人與高更、秀拉,一同被高明的英國藝評家兼策展人Roger Fry名為「後印象主義」(Post-Impressionism)或「後印象派」,1910年在倫敦籌畫了一場這四位風格迥異畫家的展覽,使得「後印象主義」一詞從此流傳,但這都是他們身後的事了。

編輯:鶴立高崗 格式:黃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