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成功學:農夫諸葛亮怎樣讓劉備迅速發現自己並得到工作

古人成功學:農夫諸葛亮怎樣讓劉備迅速發現自己並得到工作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東漢末年,他避亂南陽隆中,劉備三顧茅廬才把他請出山。從此以後,他盡心輔佐劉備,為蜀國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劉備死後,他再度輔佐劉備的兒子劉禪,一生為蜀漢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諸葛亮的《出師表》一文中,諸葛亮曾經提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意思就是:「我本是個平民老百姓,在南陽耕田,只求在亂世中保全性命,不要求在諸候中聲明顯赫。先帝不因為我出身卑微,不惜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廬來拜訪我,向我詢問天下大事。因此我非常感動,答應為先帝效力」。那麼問題來了,劉備創業時,天下人才何其多,作為一個毫無工作經驗身份為農夫的諸葛亮是怎樣讓劉備迅速找到自己並給自己一份滿意的工作的?

諸葛亮

諸葛亮雖然身份為農夫並且沒有打戰治國的經驗,但他做了一系列事情,讓他的知名度很高,劉備很迅速的就找到了他。那麼,他做了哪些事呢?

第一步,讓自己行出於眾,成為人才中的人才。諸葛亮的具體做法是,讓一眾好友成為自己的鋪墊,幫忙宣傳彰顯自己。《三國演義》里說,諸葛亮每次和好友一起看書交流學習。看書時,別人總是一字一句地看,但是諸葛亮卻是一目十行,只看大意。但是最終交流時,卻總是諸葛亮的觀點最能讓大家信服。這就讓諸葛亮行出於眾,別的同學就被他比下去了。

第二步,找一個導師名人給自己做一個最佳評價。諸葛亮的具體做法是,找到東漢末年大名人隱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在向他請教或者交流時展露自己的才華,看到諸葛亮的才華,水鏡先生給了他很高的評價。在《三國演義》里,劉備在去請水鏡出山時,水鏡先生拒絕了,並向他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他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雖然書中並沒有詳細寫到諸葛亮去見過水鏡先生,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推測。為人舉薦輔國之材,如果沒有見過這個人,不知道他的真才實學,誰敢亂說,否則,肯定砸了自己的招牌。

司馬徽

第三步,展示自己的超強自信。諸葛亮的具體做法是,選擇古代名人,用以自比,抬高自己的身價名聲,展示自己的超強自信。《三國演義》里,諸葛亮未出山前,好為《梁父吟》,常自比管仲樂毅。管仲樂毅什麼人?一個是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幫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一個是軍中名帥,差點攻滅齊國。以這二人作比,是說明這個人自認為能文能武,文能安邦,武能定國。聽到諸葛亮的自比,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他狂妄自大,但是有些人也會認為這個人對自己能力極度自信。總而言之,也進一步宣傳了諸葛亮。

第四步,平時和同行搞好關係,關鍵時這些人會推薦自己。諸葛亮的具體做法是,注重自己的德行修為,和同行搞好關係,贏得好名聲。《三國演義》里,徐庶在不能為劉備效力時,推薦了諸葛亮代替自己。

徐庶

第五步,運用矜持。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說法,能輕易得到的,很多人都不會去珍惜。諸葛亮的具體做法是,在劉備來找自己時,自己先暫避,讓劉備經歷一些波折,然後再和劉備相見,劉備會更珍惜見面機會。《三國演義》里,劉備三顧茅廬,第三次才見到諸葛亮。

第六步,精心準備,拿下面試。諸葛亮的具體做法是,提前精心準備,當劉備和他一見面提出面試問題時,能從容不迫地回答劉備,讓劉備滿意。《三國演義》里,劉備第三次去見諸葛亮,見到諸葛亮時,詢問諸葛亮怎樣恢復漢室時。諸葛亮獻上了「奪取西川,聯合孫權,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計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隆中對。讓劉備十分滿意,當即錄取了他,給了他一個軍師的職位。

所以說,三國前期劉備在失去徐庶後能迅速找到諸葛亮接替,不僅是劉備努力的結果,也是諸葛亮努力的結果。

劉備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獵奇 的精彩文章:

我國的四大家魚 有一種知名度很高的魚因一朝代未能入選
古人成功學:曹操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追隨 他年輕時是真豪傑

TAG:古今獵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