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自稱太子,大臣一看,紛紛下跪哭道:完了,我們成亡國奴了
滿清入關建立統治以後,建國兩百多年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作為最後一個漢人朝廷,許多人對明朝有難以割捨的情分,王鐸就是其中一個,王鐸在洛陽的故居修繕完畢以後,開始對外展出,讓人重新認識了這個明清之交的名臣。
萬曆20年,王鐸在河南出生,父親是本本分分的農民,勞作之餘從未放鬆對兒子的教育,8歲的時候就開始臨摹王羲之的作品,14歲進入舅舅開班的學堂,王鐸家境非常貧寒,很多時候生計都難以維持,家中經常斷糧,靠著舅舅救濟才得以渡過難關。
天啟元年,王鐸考中鄉試,隨後披荊斬棘,入朝做官,崇禎皇帝即位的時候,王鐸在北京擔任「皇陵陪祀」,深得皇帝信任,崇禎8年,王鐸因為與溫體仁等人政見不合,奏請皇帝調往南京做事,抵達南京以後,王鐸遍覽當地風景名勝,曾作《臨蘭亭序卷》留世。
只不過此時明朝各地都不太平,王鐸一行人曾遇到起義軍,帶著家眷四處逃奔,崇禎11年,王鐸擔任太子出閣,曾代表朝廷祭祀,再次遇到起義軍,王鐸帶著家人衝出重圍,不過父親卻因此受驚病故,王鐸辭官回家守喪。
1644年,守喪完畢以後,王鐸前往南京述職,成為南明的頂樑柱,崇禎死後,大臣擁戴福王登基,王鐸曾在福王落難時出手相助,因此積攢了深厚的情誼,身邊無人,福王也想著重用王鐸,然而王鐸上任以後先後6次提出辭職,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福王朱由崧得益於三鎮軍閥助力,才登上皇位,江北諸鎮都以「天子恩人」自居,南明自上至下都沒有人能站出來控制他們,手握兵權的將領也都清楚朱由崧是個扶不起的阿斗,皇權威嚴一去不返,朱由崧也看透了自己的現狀,整日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權都把持在奸人手中,王鐸對此心灰意冷。
王鐸年事已高,早已失去了爭鬥的銳氣,知道自己無法挽回敗局,王鐸毅然決然的決定辭官,可惜這次辭官被朝廷駁回,反而讓他捲入了一場更大的災難當中。
1645年,一個名叫朱慈烺的人出現在南京,攪亂了整個政局,朱慈烺自稱是崇禎的太子,朱慈烺住在寺廟當中,接受百姓朝拜,每當有百姓聚集的時候,朱慈烺就會給人講述自己的身世,久而久之,許多人都被朱慈烺身上的氣質吸引,認為他就是真正的大明繼承人。
福王知道這件事以後擔心自己的統治會受到威脅,表面上雖然裝作很開心,卻不能表現出來,所以就找來一幫大臣打探消息,下旨表示如果確認身份屬實的話,就會請他入宮。
許多南明大臣都曾在京城任職,雖說過了許久,還是能清晰地分辨出太子的長相,通過對皇宮中的一些細節描述中,可以了解到真相,王鐸曾擔任過太子老師,對皇宮的的一些設施也極為了解,於是福王就派王鐸前去查看,王鐸看了一眼就斷定此人是冒充的,隨後命人將他關了起來,連夜進行審訊。
原來這個人本名叫王之明,是京城的禁軍首領,對宮裡的情況十分了解,憑藉長相上的相似,王之明開始冒充太子到處招搖撞騙,不明真相的百姓都被唬住了,由此可見百姓雖然還對南明抱有一絲希望,但是承認「王之明」的身份,間接也就是對福王的統治表示不滿。
這次「假太子」案過後,朝中官員都知道了真相,不過這件事造成的影響不止如此,福王的合法性受到質疑,許多不滿的人趁機興風作亂,到處散布留言,圍繞「假太子」一事福王極力掩蓋,不過卻越描越黑。
很多大臣私下裡哭道:「明朝沒有太子了,明朝亡了,我們要成亡國奴了。」利益心讓他們決定將錯就錯,掩飾「假太子」的身份,維護他們的高官厚祿。
此事還沒有平息,南明沒有及時給出答覆,就在此時左良玉堅持認為「太子」的身份是真的,起兵對抗南明政權,滿清多鐸也率兵南下,南明受到兩面夾擊,沒有辦法只能調兵抵抗左良玉,如此一來根本無法防禦清軍進攻。
南明集中所有力量對抗左良玉,左良玉不敵,兵敗身亡,士兵們失去了管束,淪為流寇,在江淮地區燒殺搶掠,後來被清軍南下收編,大部分士兵舉手投降,此後清軍一路進攻,沿路不斷有明軍投靠,「揚州十日」慘案過後,清軍肆意屠殺,屍橫遍野,南明陷入危機。
幾番戰亂以後,王鐸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整天都有人謠傳是王鐸害了真太子,作為大臣,王鐸感覺自己受到了極大侮辱,1645年,福王丟棄南京逃走,宮門大開,百姓紛紛闖進宮裡,搶奪可用之物,史料記載:「男女出城者如蟻,有出而復返者... ...」
搶完東西以後才想起來,「太子」還被關著呢,一群百姓闖入牢中,將「太子」救了出來,王鐸也被人抓了出來,被逼當面澄清太子身份,無數人對其打罵羞辱,還把他的鬍子颳了個乾淨,後來南京守將以治罪為名,把王鐸關進大牢,保護了起來。
「太子」上位,雖說大臣們都知道真相,但是真正的皇帝早就跑的無影無蹤了,百官也沒有了抵抗念頭,王鐸在恥辱中成了亡國奴,淪為滿清棋子,王鐸經歷的種種困境,成了困擾他多年的心結,順治年間,王鐸擔任清朝禮部尚書,三年後病逝,謚號文安。
明朝是一個奇怪的朝代,也是大臣叛逃最多的一個朝代,往往真正的漢奸比如吳三桂可以高官厚祿,而對大明有恩的功臣卻被千刀萬剮,明朝雖然稱最有骨氣,實際上,如果顛倒是非也是一種骨氣的話,這種骨氣也未免太過盲目,其實並不值得。參考資料:
【《清史列傳》、《明季南略》】
※小官修墓,見石碑上12個大字,竟是千年前諸葛亮預言,句句應驗
※乾隆出一對聯,誰對上賜狀元,大臣抓耳撓腮,路邊乞丐說:我來對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