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為何有人自私、有人無私?研究發現,催產素讓人變得更慷慨

為何有人自私、有人無私?研究發現,催產素讓人變得更慷慨

人一旦降生,就投身於一種、或多種「社會關係」中,無論這個人是深居簡出的「御宅族」、還是左右逢源的社交達人,都要學會在極為複雜的社會關係中生存和發展。社交的過程中,人們周而復始的在「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利己」和「利他」之間進行著思量和抉擇,曾經的一些研究表明,人們在心裡默默思量和抉擇的時候,所用的價值標準是穩固的、對等的,這一套價值標準如同人們心中的「天平」,以一種絕對平衡的方式衡量著人們的利弊和得失。不過,實際的情況並不是這麼單純,人們對某種分配方式的滿意程度,很可能會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

設想一下,你率領的一支團隊獲得了公司的高額獎金,作為團隊的領導者,你要如何把這一筆獎金分配給20名團隊成員呢?你認為自己應該分得多少獎金呢?換一個立場,如果你是這一團隊里的成員,做出了有目共睹的傑出貢獻,你是希望分得更多的獎金、還是希望獎金平均分配呢?如果你是這一團隊里的成員,做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有人分得了較少的獎金、而你分得了較少的獎金,你能接受這樣的分配方式嗎?以上的問題,很可能會引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議,這意味著每個人對於「利己」和「利他」的主觀價值評定不同、進行決策的參照標準也不同。近日,北京師範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馬燚娜率領的課題組發現,若一個人傾向於做出「利他」的決策,很可能是受到了催產素的影響。

(助人為樂)

馬燚娜的課題組通過比較研究和建立計算模型,提出了一種新的「社會參照模型」,即人們做出社交性的行為時,其依賴的價值標準有著不同的參考點,這意味著人們內心裡的「天平」呈現了不同幅度的傾斜。研究的過程中,馬燚娜等人記錄了「被試者」(「被試者」就是參與心理學實驗的志願者)的大腦活動,發現被試者們做出「利己」和「利他」的決策時,他們大腦的活躍區域也不一樣:傾向於「利己」的被試者,其大腦中的側眶額葉更為活躍;傾向於「利他」的被試者,其大腦中的杏仁核更為活躍(杏仁核與情緒喚起和加工有關)。

另一個獨立的重複實驗中,馬燚娜要求「利己」被試者們以鼻吸的方式攝入催產素,待催產素生效之後再進行價值判斷。此時,「利己」被試者們的杏仁核被激活,他們做出的決策更為慷慨、更為親社會,也就是說,原本比較自私自利的被試者變得比較慷慨大方了。催產素(oxytocin)是一種垂體後葉分泌的肽類激素,它有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讓人更好的適應社會,而馬燚娜等人的研究證明了,催產素還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利他」傾向、抑制一個人的「利己」傾向。

(助人為樂)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伊恩.羅伯茨(Ian D. Roberts)認為,馬燚娜等人的研究有助於解決人類社會中的一些突出問題,很可能會成為社會神經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參照點。不同於比較金錢和必要物資的絕對價值,馬燚娜等人提出的社會參照模型表明,人們在判斷某種分配方案是否滿意時,更在乎相對的分配比例,也就是說,他們寧可獲得少一些的金錢、也要遵循更均衡的分配比例——這對應了《論語.季氏》中的一則名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助人為樂)

小考題:你是傾向於「利己」、還是傾向於「利他」呢?歡迎你留言討論。

(本號專註於科技前沿、歷史拾遺、奇聞異事和人物品鑒,還望你的關注和訂閱,萬分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讀百卷 的精彩文章:

英國生物學家發現怪異的遠古海參,狀如克蘇魯神話中的怪物
考古學家在菲律賓發現新人種,人類大家族又添一員

TAG:品讀百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