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失聯了4天的嘉興14歲女孩找到了
好消息,嘉興失聯了4天的14歲小女孩終於找到啦!
小女孩到底為何離家出走?
失聯的4天里,她又去了哪裡?
為何10多歲孩子失聯、離家出走的事情頻頻發生呢?
跟著記者往下看。
不是第一次離家出走
這幾天,相信好多嘉興市民都有關注到這條尋人啟事。
小女孩今年14歲,就讀於南湖區一所學校的初三年級。據其父親介紹,4月11日(周四)早上七點多,孩子離開家裡(翰林蘭庭)去學校讀書。後來班主任竟然問起,孩子怎麼沒來讀書。父母得知情況後大吃一驚,這才知道孩子又一次離家出走了。
之所以說「又一次離家」,因為孩子已經不是第一次離家出走。原來,女孩在學校成績不錯,但就是有一個讓父母無法容忍的地方——就是喜歡玩遊戲。
「太喜歡玩手機遊戲了,現在戴的眼鏡已經達到500°。再這樣下去,那還得了。」女孩的父親劉先生說。為了讓女兒遠離遊戲,劉先生與老婆沒少與女兒就玩遊戲而進行無數次「鬥爭」,然而,非但效果不好,反而引起女兒強烈反抗。他的女兒性格內向、孤僻,很大膽。稍有不順心就會離家出走。
劉先生還有個兒子,今年才4歲多。妻子不但要照顧兒子,而且還要上班,關心女兒自然而然就要少些。「曾經離家出走很多次了,搞得我頭很大。」一說起女兒,劉先生就直嘆氣。不過,以往出走的次數雖然很多,也有在外面過夜的經歷,但基本上第二天就回來。這一次破紀錄,整整4天,依然還沒有任何消息。
據劉先生介紹,以往女兒離家出走基本上都是在嘉誠綠都、雙溪花園、景湖花園、同方燕語等小區這一帶,奶茶店沒關門之前就在奶茶店呆著,到了晚上就在小區過道、車庫以及架空層里過夜。
4月14日,劉先生在監控上看到,女兒於當天上午8點不到出現在翰林蘭庭西門。實際上,4月12日,劉先生也有在監控里看到過女兒,她出現的地方依舊在小區附近。
各方力量終於把她找回來
今天中午,記者從南湖警方了解到,小女孩已經找到了。
2019年4月13日14時,群眾劉先生報警稱其女兒小劉在4月11日周四早上七點多從家裡離開未歸。
南湖警方接到報案後,廣泛發動各方力量多方尋找,經分局情指聯勤中心、片區刑偵隊、東柵派出所的共同努力,4月16日上午該女孩已找到。目前,南湖警方已聯繫家長、學校及相關部門,後續工作正在進一步跟進中。
為啥頻頻發生孩子失聯、出走事件?
記者梳理了一下,近段時間,嘉興就發生過幾起類似的時間。
今年2月14日,15歲的女孩從海寧家中出走,失聯3天多。
今年3月25日,海寧初三學生從學校門口走失,失聯2天多。
分析:孩子出走的「病根」在哪?
心理學上一般把孩子心理發展劃分為3個「反抗期」:第一個是2歲到4歲,第二個是6歲到9歲,11歲到16歲則為「第三反抗期」(也就是常說的青春期叛逆)。
青春期孩子開始認知這個世界,覺得很多事情已經懂得,其實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都不足,但成人意識和獨立意識卻很強,覺得不需要別人的指導,也聽不進道理,有著敏感的神經和脆弱的自尊。如果家長過多干涉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往往會發生矛盾和衝突,孩子逆反心理加重,他們可能覺得遠離這個環境就舒服了,才不管後果。
獲得別人的尊重是每個人的內心需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僅身體在成長,心理上也渴望得到別人特別是家長的認可,受到必要的尊重。考試給他過大的壓力,沒考好家長就一頓臭罵;和同學發生糾紛或者被老師批評時,家長不問緣由就開始批評;家長總是質疑孩子做不好一件事,貶低孩子,從不讚美孩子……類似事情的發生,都會使孩子覺得得不到想要的尊重和理解,離家出走對他們來說或許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可能是他們當時能想到的唯一辦法。
很多小孩子離家出走,表面上看是一次爭吵導致,實則是家長的不良情緒引燃了「導火線」。
一些家長的工作節奏比較快,平時不注重孩子的學業、生活,很少與他們溝通。有一些外來務工人員忙於打工掙錢,孩子在感情缺失的環境中,缺乏安全感和溫暖。
也有家庭只是在物質生活上滿足孩子的需求,並沒有關心孩子的心理成長,導致孩子孤獨內向。如果孩子在家裡得不到快樂和溫暖,也會嚮往「外面世界」。
家庭關係不和諧,父母經常吵架,孩子夾在中間成為「出氣筒」;單親家庭孩子缺少關愛,家長忽視了對孩子心理成長的關注,這樣的孩子容易出問題。有的孩子會在虛擬環境中尋求關注,受影視作品、網遊或者周圍不良人員的影響,去尋找所謂關心他的人,覺得可以行走江湖,闖蕩世界,導致離家出走。
有的孩子把離家出走作為嚇唬父母的手段。小時候哭鬧,父母滿足他們,漸漸長大後哭鬧後不管用,就選擇更加激烈的手段,迫使父母滿足他們的某種願望。
孩子受溺愛,漸漸養成自我甚至自私的性格,事情稍有不如意,就大吵大鬧,甚至離家出走,回家後家長很快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一旦用這個方法屢試不爽,遇事就總以這種方式解決。
應對:家長如何預防?
面對「第三反抗期」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家長該正視,調整觀念,努力解決親子溝通中遇到的矛盾。
一、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11歲至16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強,家長如仍緊緊束縛,容易招致孩子抗爭。與其堵不如疏,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他們在體驗到翱翔的快樂後,也會認真對待父母的意見和建議。
二、轉變家庭教育觀念。家長要轉變家庭教育觀念,充分尊重孩子。多傾聽孩子的意見,會讓孩子有強烈的家庭責任感。同時,讓孩子多了解父母工作、生活和教育的艱辛,喚醒孩子的同情心,孩子自然會多體諒父母,做好分內事。
三、智慧地「冷處理」矛盾。面對孩子學業、生活中的矛盾和衝突,要有智慧地「冷處理」。多學習了解青春期孩子心理、生理特點,理性應對。事實上,「第三反抗期」孩子正值生理髮育期,身體內充滿躁動和不安,特別是感情的變化、注意力的轉移,往往讓他們更容易出現看待問題的偏激。這時,家長必須在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特點的基礎上,理性做好親子溝通,從說話的語氣、尊重的方式、事情的選擇等方面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
提醒:未成年人走失應第一時間報警
一般而言,發現孩子走失,家長會先發動親朋好友尋找,等到找不到後才會想到尋求警方幫助。民警提醒,家長如發現孩子失蹤,應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警方及時立案,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查找。
對於出走歸來的孩子,應該如何教育呢?有些家長會出現兩個極端,一個是更加嚴厲地管束,甚至打罵一頓;另一個是不敢管,怕再次激起衝突,這兩種方式都是不恰當的。過於嚴厲的批評可能會適得其反,在孩子回歸的那一刻,家長應該控制好情緒,用平和的心態歡迎孩子歸來。
不敢管的結果是縱容,這也要不得,在孩子情緒平穩後,父母必須和孩子好好談談,告訴他出走或其他過激行為的危險性,讓孩子樹立一種規則意識,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不會再次出走。
綜合自南湖晚報、泉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