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能延續150年,全靠這場戰役,四個時辰斬殺六萬,改寫歷史!
唐朝中後期,李隆基當政,也就是公元755年12月,節度使安祿山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舉兵造反,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安史之亂」。當時的唐朝地方節度使的軍事力量強大,中央對其的控制減少了,很多人生出反叛之心,叛軍一起駛入破竹,皇城內兵力不足,不堪一擊,洛陽、長安很快就被叛軍所佔領。公元756年,安祿山在洛陽登基稱帝,國號大燕。此時的唐玄宗李隆基已經被迫逃到蜀地,大唐王朝建立了137年,這一次可謂是它最危急的時刻!山河破碎在即,為了挽救大唐的江山社稷已經是刻不容緩。最終「安史之亂」失敗多虧了一場關鍵的戰役,扭轉了歷史局面!
「安史之亂」發生後唐玄宗逃亡到馬嵬坡下,不久便退位了,太子李亨於756年7月在靈武即為,是為唐肅宗。雖是即位了,山河破碎,風雨飄搖的景象,不足以穩定大唐根基。於是唐肅宗決定奪回長安來扭轉局面,守住民心、樹立威信。唐肅宗為了贏得這場戰爭也是做足準備,任命廣平王李俶為主帥,但是實際上的主帥還是郭子儀,並且唐肅宗還聽取了郭子儀的聯繫,向回紇借兵,回紇派其子葉護率領四千精騎助陣。可謂是下了血本啦!
但是安祿山這邊的實力也是不可小覷。擁兵十萬,還有不少的騎兵,留守的將領叫張通儒,手底下還有兩個將領分別有李歸仁、安守忠,可謂是氣焰囂張。早在同年的五月,郭子儀就和判軍在長安附近的清渠幹上一仗了,結果被對方的騎兵給擊敗了,所以唐肅宗的壓力還是很大的。經過一番精心的準備,唐軍以「李嗣業為前軍,郭子儀為中軍,王思禮為後軍」的布置於9月27日在香積寺的北邊、灃水的東邊這片區域里地區以15萬的兵力擺開陣勢。在叛軍得到消息後就在唐軍的北側布下了兵力,就這樣,這場決定唐朝命運的戰役正式開戰!最初叛將李歸仁挑戰,唐軍一起驅逐他,將其逼到城門下。
不料,唐軍退卻被叛軍趁虛而入唐軍緊張慌亂。導致戰爭剛開始唐軍就處於一種不利的境況之下,這時,唐軍主將李嗣業拿著長刀赤裸著上身站在城前身先士卒連殺叛軍十幾人,鼓舞了士氣,穩住了局面。接著李嗣業率領「前軍各執長刀,如牆而進,身先士卒,所向摧靡」。
回紇騎兵可是比叛軍的騎兵要厲害的多,叛軍騎兵被擊敗後。消息傳回去後,叛軍軍心大亂,正好趕上帶領前軍和回紇騎兵繞後與郭子儀前後夾擊,在香積寺被唐軍擊潰。此戰役持續四個時辰,一共斬殺六萬左右,相當慘烈!
這一戰讓唐軍順利收復長安,喚回民心,挽救了大唐。這就是安史之亂的一個轉折點,這場的浴血奮戰為唐朝延續了150年,捷報傳回時,唐肅宗聽後也是喜極而泣。設想一下,這場戰役如果兵敗,歷史就要改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