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再進化
兩年多以前第一次聽到英特爾轉型數據公司時,外界常常是聽不懂的聲音。那時候的英特爾正處於轉型探索期,傳統的業務受到挑戰,而新業務模式還沒有建立。英特爾的形象,也隨之變得模糊起來。
「新的CEO上來,最大的變化就是我們的方向已經定了,必須要全速前進,不能再犯執行上的錯誤。」最近再次見到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感覺他與前幾年最大的不同就是眼神中的堅定,似乎在迷霧中已經找到了正確的方向,開始帶領英特爾中國加速快跑。
從定位之變到思維之變,從「我能做什麼」到「我能幫助客戶實現什麼」?
「英特爾從以晶體管為中心到以數據為中心,是要將數據的價值體現出來。」楊旭解釋到。
他表述的是英特爾轉型的定位之變,讓我們先看看這一定位背後的產業已經發生了什麼變化。
楊旭第一次談及「數據洪流」是在2017年初。當時,數據爆發給全球企業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已經開始顯現,但一切還都是處於初級階段。也正是在那個時期,業界對數據是未來世界一種新形態的「能源」已經形成共識,數據將成為一切智能化的動能。
數據洪流帶來的不僅是數量的爆發,數據形態也因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傳統的數據,有未來的AI數據;有來自於神經擬態計算的,還有未來的量子計算的……這些變化,需要從計算、存儲、傳輸等各方面進行創新與變革,以全新的方式處理「數據」這種未來能源,使得這種能源產生出社會價值。
英特爾將全新的方式總結歸納為6大支柱:製程與封裝、架構、內存與存儲、互連、安全、軟體——要處理未來能源,這六個方向上都需要創新。
「這些是很了不起的技術和創新,英特爾把內功練好了,核心實力練強了,才能為未來的數據增值、數據紅利貢獻我們的力量。」楊旭認為,在以數據為中心的公司這個定位上英特爾的優勢在於,「從雲端到終端,英特爾是唯一一個可以提供端到端的晶元連接、存儲、處理技術的半導體廠商,而且可以在每個點上優化,從數據的採集、傳輸、處理、存儲上全面優化,我們是幫助客戶讓數據增值的公司,這和很多其他公司都不一樣。」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摩爾定律。實際上在過去幾年裡,也就是英特爾轉型期間,外界一直質疑摩爾定律已經走到了盡頭。但是在轉型期不斷探索之後,英特爾再次向外界證明,摩爾定律的精髓和本質依然沒變,摩爾定律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又「回來了」。
「過去50年摩爾定律一直在推動這個產業,把晶元做得越來越小、性能越來越高、價格越來越便宜。它一直推動著兩個層面的發展,一個是將晶體管變小,單位面積晶元密度增加;另一個是在同樣價格上儘可能買到更多計算量,更大的存儲容量。」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解釋到。
「所以我們通過把不同的計算模塊放在一起,以二維方式集成或者三維方式集成,進一步提高處理密度。新處理架構,比如人工智慧演算法處理架構,也可以因此大幅度的提高處理性能。」宋繼強強調,如果這些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讓摩爾定律的經濟效益繼續存在,同樣的價錢仍然可以買到指數級上升的數據處理或者數據存儲能力。「因此同樣的價錢仍然可以買到指數級上升的數據處理,或者數據存儲能力。」
在一維空間里,算力的增長已經到達一個瓶頸,但是在多維作用下,算力仍有指數級增長的空間。在封裝這個支柱里,從一維到多維,摩爾定律獲得了新生。而6大支柱的每個支柱里,都將會有這樣的裂變。在應對數據多樣化、數據量爆髮式增長的同時,英特爾在六大支柱上同時發力,製程和封裝、架構、內存和存儲、互連、安全、軟體之間,是互相相關、緊密耦合的。「我們認為這六大技術支柱會給我們帶來指數級的創新,也是英特爾未來十年甚至未來五十年的主要驅動力。」宋繼強表示。6大支柱的創新與裂變,將是摩爾定律未來更強勁的動力所在。
在這次發布會上,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王銳講了這樣一句話:「從客戶出發,與客戶交融,這是英特爾重要的價值觀念之一。在這個過程中,英特爾變成了學生,同時英特爾也是老師。這樣的雙重職責就讓我們得以與客戶共同開發數字經濟未來的新機遇。」
從這句話里,可以我們看到英特爾展現出的深層次進化。英特爾表層的進化是定位之變,從晶體管為中心轉向以數據為中心,這也是英特爾自身能力的轉變。而深層次的進化是思維之變,主導英特爾向前走的是客戶需求的變化,而不再是冷冰冰的一個定律。摩爾定律被賦予新的生命的同時,也被賦予了溫度。
以前,英特爾主要向客戶提供的是計算能力,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摩爾定律主導下的晶元,其在客戶端體現的價值,就是越來越快的計算速度以及越來越低的成本,主要的應用場景是PC和伺服器。而現在以數據為中心,體現出來的客戶價值則是通過數據實現的智能化增值。這就是楊旭所說的數據紅利:「英特爾以數據為中心,推動全面計算創新,不斷發展智能互聯技術和解決方案。在『智能 』時代,深挖數據紅利能夠為產業創造更多增值空間,進而加速數字經濟落地。」
從楊旭和王銳的話中,都可以感受到英特爾思維方式的進化,以前英特爾是晶體管公司時,說的是「我能做什麼」的問題,很多年來英特爾都是沿著「我是誰、我能做什麼、我能引領什麼」這個思路去發展的。這當然不是英特爾特有的,幾乎所有企業都是這樣先定位、再定戰略。
而今天我們看到的數據公司定位,是從「能幫助客戶實現什麼價值」出發,數據紅利就是價值的體現。也就是說,今天英特爾思考問題的方式是「客戶遇到什麼挑戰?我怎麼幫助客戶去實現新的價值?在幫助客戶過程中,我還欠缺什麼?」
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將英特爾帶出了已有瓶頸,走到了全新的世界裡。大約在時代轉型期徘徊、探索了五年,英特爾似乎完成了又一次進化。
在英特爾歷史上這不是英持爾第一次轉型,所以懂懂更願意將這一次稱為英特爾的再進化,而進化的原動力就是數據時代客戶需求的變化。這個進化可以總結為三個方面:
定位的進化:從一家以晶體管為中心到以數據為中心的公司;
思維的進化:從「我是誰、我能做什麼、我能引領什麼」,到「客戶遇到什麼挑戰?我怎麼幫助客戶去實現新的價值?在幫助客戶過程中,我還欠缺什麼?」;
能力的進化:從單項冠軍向全能冠軍。
從探索到執行,英特爾無人區大冒險
「現在我覺得重點是不能老在這兒惶恐,不能老在這兒做計劃、做策略,而不去執行。不把結果拿出來,人家不會相信你的策略是對的。」在楊旭看來,經過幾年轉型期,英特爾的答卷也越來越成熟。
首先是2018年的財報發生了變化。2016年英特爾全年銷售額為594億美元,2017年是628億美元,2018年達到708億美元,這幾年都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最關鍵的是,2018年公司基本實現了以PC為中心到以數據為中心的收入結構變化,數據中心的業務佔48%,接近一半。「按照這個速度發展,很快數據中心業務會超過PC。」楊旭對此非常樂觀。
不可否認,進化並不容易。從PC市場低迷開始,英特爾也進入了幾年的迷茫期。在2015年之前幾次與楊旭交流,他的關注焦點還是在PC的創新上,即使外界都認為PC的創新到了瓶頸期,但英特爾還是將更多的精力都放在推動PC產業的創新上。
英特爾的迷茫,很多傳統巨頭都遇到過,比如與英特爾一同在PC時代輝煌過的微軟。在從PC向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過度期,微軟固守傳統優勢業務,錯失很多機會,一度陷入低迷。直至現任CEO四年前上任,帶領微軟走出PC困境。這兩年,我們看到微軟在雲計算、AI等方面全面領先,重新回到了產業的潮頭。
英特爾也在移動業務上出現過失誤。先是做手機晶元,後來賣掉這塊業務。過了兩年又重新做回手機晶元,還是沒有成功。移動業務上的兩進兩出,錯失了移動業務。當然,所有的教訓也都成為後來的經驗。
2016年的一次發布會上,楊旭在談及產業發生的變化時說了一句話:「這一切都是數據惹的禍。」顯然,那個時候英特爾已經意識到數據給這個世界帶來的變化,數據是核心,也是驅動力,將開啟一個新時代。但是那個時候,英特爾跟絕大多數企業一樣,雖然預感到巨變將發生,但對如何應對這種變化並不清晰。
到2017年,英特爾正式提出「數據公司」的定位,但那個時候外界不懂什麼是數據公司,連英特爾內部很多人也解釋不清「我是誰」。
「五年前我們可能惶恐,產業發生這麼大變化,大家都在談未來。開始我們以為只是我們產業的事,但是隨後所有的產業都在面臨同樣的問題。大家都在尋找未來的路。所以這是一個跨行業的無界的巨化,這種情況下大家都在找方向。」楊旭回憶到。
確實,這不是單一產業的變化。今年兩會期間,總理首次提出「智能 」,智能將與各行各業發生化學反應,數據驅動的創新將帶來的是所有產業的巨變。從PC、手機到所有的硬體可能都是不再是過去的樣子,硬體的價值也將通過豐富的AI場景去實現,這將打破舊所有的邊界。
在這種變化中,英特爾當然也不能再延著自己原有的方向低頭跑下去,「我們覺得過去幾年通過我們的嘗試,把方向定在一個以數據為未來的增值空間,以這種端到端能力的投入和建設,來做整體的戰略策略和規劃,我覺得已經非常清楚。」
從2017年正式提出數據公司的定位,英特爾在端到端能力的投入和建設上,也開始提速。
一方面是技術研發,「要捕捉到這些發展機會還要練內功。」楊旭說道,英特爾去年一年研發投入135億美元,生產製造投入152億美元。這些投入很大,最關鍵的還有對未來的新技術投入,包括人工智慧、自動駕駛、5G、GPU、FPGA、計算機視覺技術。「英特爾的研發投入佔到銷售收入的20%,佔全半導體行業研發投入的三分之一,在半導體行業研發投入是行業第一。」
另一方面是通過投資和收購兩條線來補充自己的能力。毫無疑問,英特爾是過去幾年科技行業里投資、收購最為積極的企業之一,這些投資和收購多數集中在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可穿戴、物聯網等領域,逐漸完善了英特爾端到端的數據解決方案。「這也是上一任CEO的貢獻。英特爾跨出PC,在一些新的領域大膽出手,收購和補充這個能力。」楊旭表示。
比如英特爾2017年以153億美元巨資收購的全球最大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供應商——以色列公司Mobileye,這不僅創下了以色列科技公司被收購的最高價,也創下了自動駕駛領域最大規模的交易,使得英特爾一舉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一個重要玩家。再比如,剛剛結束的英特爾投資全球峰會上,英特爾又向14家科技創業公司新投資總計1.17億美元,這些公司涉及通過創新的方式,研究、分析構成世界的材料和人體科學;使用更高效、更環保的製造技術;以及採用顛覆性的晶元設計新方法。
第三方面就是全新的合作生態。在PC時代,產業鏈相對簡單,經過多年的發展早已固定了行業格局。而AI時代將是什麼樣的生態,誰也不知道。英特爾做了全新的定位,其他公司也一樣都是面對這種未知。楊旭強調:「Industry,產業才是未來發展最為重要的。我們要做強企業,同時要做強產業,包括所有的合作夥伴,這極其重要。」
比如計算領域,英特爾在CPU上有著絕對的優勢,同時也有自己的XPU。但客戶的需求可能並不是所有的晶元都使用英特爾的,英特爾以一種很開放的態度將自己最強的CPU與其它企業的「XPU」融合。「CPU是所有XPU平台的中央神經系統,這就有點像中國人的主食米飯,別的XPU都是菜,不同地方的人喜歡不同的菜,但他們都需要和大米來搭配。」在楊旭看來,所有的合作都是為了將最好的結果帶給客戶。
過去幾年,我們看到英特爾在研發、投資、生態各個方面發力,到今天已經形成一個可以提供端到端的晶元連接、存儲、處理等方方面面技術的半導體廠商,而且可以在每個點上進行優化,從數據採集、數據傳輸、數據處理、數據存儲上的全面優化,成為一家能夠讓數據增值的公司。
這是今天我們看到的英特爾,可以說是為未來「能源」而生的一個能源加工廠,就像傳統能源行業中的煉油廠或是火電廠,煉油廠是把原油變成各種可用的原料產生價值,火電廠是通過燒煤發電,讓電成為社會的動能。
【結束語】
說實話,到今天英特爾所說的「數據公司」和「6大支柱」,外界能理解的人也不多。這是產業迭代時期的一個常態。產業迭代的時候,前面就是無人區,該向哪走,怎麼走,這些都沒有指示牌,只能靠走在前面的企業去探索。當然,無人區探索就意味著冒險。
如同微軟錯失了互聯網時代一樣,英特爾作為晶元巨頭也錯失了移動時代。如今微軟已經重返潮頭,成為智能 時代的一個新巨頭。今天的英特爾也看清了客戶的新挑戰與新需求。
「任何一個企業,既然轉型了這麼多年,該犯的錯也犯了,你也看到機會越來越明確了,大環境的變化也已經看得很清楚了。」再與楊旭交流,看到的都是堅定。現在,無論對內還是對外,他都不需要過多再去解釋戰略,而將重點放到了執行上,「新的CEO上來,最大的變化就是我們的方向已經定了,而且必須全速前進,不能再犯執行上的錯誤。」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OPPO自我迭代,用什麼去拼下一個十年
※AI時代手機「移民」終究干不過原住民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