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研究說,「懷舊」本質上可能還是一種「不快樂」

研究說,「懷舊」本質上可能還是一種「不快樂」

研究說,「懷舊」本質上可能還是一種「不快樂」

懷舊是一種複雜的情感,它跟鄉愁近似,但範圍似乎又比鄉愁要寬一些(在英語里,它們可以用同一個單詞「nostalgia」表示)。好奇心研究所之前也曾經介紹過這種「對特定地點、文化乃至的情感依戀」從何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懷舊會越來越像一種習慣,有科學研究甚至說,它是人類的 27 種主要情緒之一。

跟悲傷、焦慮比起來,懷舊並沒有顯得特別負面,有時甚至能給人帶來溫暖親切的感受。但是有心理學者認為,它的本質依然是一種「不快樂」。

研究說,「懷舊」本質上可能還是一種「不快樂」

這個觀點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的在讀博士 David Newman。他和他的團隊發現,之前關於懷舊的研究,大多通過「讓參加者回憶一段過去」來喚起懷舊情緒,這種方式能得到的回憶一般比較正面,並不能完全解釋懷舊之情的成因。所以,他所在的研究小組選取了另一個角度,對兩百多名在校學生進行為期 14 天的連續跟蹤,記錄他們每天的人際交往、學習情況以及其他任何可能引發懷舊的事件。

研究的結果是,用這種方法得到的「懷舊」,不論是誘發因素還是情緒本身,都比之前的調查要消極:人們在遇到負面經歷的時候,更容易產生懷舊之情,而它又反過來讓人更加沮喪和孤獨。換言之,現狀不如意會讓人懷舊,但懷舊之後你也許會更加不快樂。這個結論跟 2016 年的一項醫學實驗有點相似:有悲傷傾向的人,懷舊的感覺會更強烈。

當然了,懷舊並不是沒有一點正面作用。南加州大學的調查同時說,除了「不順利的現狀」之外,人們在「幫助他人、回憶起老朋友/老歌、使用社交媒體」的時候,也會比較容易感受到它。2018 年的德國科隆大學的學者們還發現,懷舊其實還帶有一點「防禦」性質,它能幫助人們「屏蔽」掉一部分內疚或羞恥之情。總體而言,它的形成機制和效用都不是單一的,儘管它在生活中大多以比較美好的「情懷」一面出現。

研究說,「懷舊」本質上可能還是一種「不快樂」

除此之外,懷舊對人類行為的影響也得到過科學研究的證實:2014 年發表在《消費者研究雜誌》的一篇論文就說,人們在聯想到跟懷舊有關的回憶時,相對來說會不那麼在乎錢,當然也包括在購物中花錢。所以說,你在廣告或商場中隔三岔五看到的「back to old days」式的宣傳,其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營銷策略。

「藉助人類的情緒(大多是負面情緒),讓大家更願意從口袋裡掏錢」,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之前我們也介紹過一些類似的賣貨套路,比如 Facebook、eBay 和 Spotify 都玩過的「情緒營銷」、電子遊戲和玩具廠家的「復刻遊戲」和復古玩具,連廣告業的標杆活動超級碗在今年的流行主題都是「懷舊」。商家們都意識到了它在廣告中的價值,並爭相藉助這種「愉快而舒適的回憶形式」,試圖在情感上跟消費者建立更深的聯繫。

除此之外,對懷舊情緒的應用其實還有不少文章可做。神經科學界的研究說,懷舊並非年長者的專利,其實人類從 7 歲開始,就已經懂得「回憶」開心的往事了:這大概可以解釋,為啥現在的年輕人對懷舊營銷都挺買賬。Business Insider 也宣稱,Z 時代(95 後)和千禧一代很吃八九十年代「懷舊風」那一套(雖然他們在八九十年代可能還沒出生),跟 Mark DiMassimo(廣告公司 DiMassimo Goldstein 的 CEO)的觀點不謀而合:「懷舊總是在 20 年後出現,創作作品的人回憶了曾影響他們文化形成的(素材)。」這對想做年輕人生意的賣家們來講,絕對是個好消息。

研究說,「懷舊」本質上可能還是一種「不快樂」

至於消費者們對此的想法呢?當然談不上非常抵觸,但態度倒也很微妙:這點只要在社交媒體上看看那麼多關於「情懷消費」和「情懷稅」的爭議就能知道。把懷舊當成銷售手段確實討巧,但如果表現過了頭也很容易出岔子。說到底,廣告雖然都挺戳人,但一想到它背後的目的依然是「惦記我的錢」,總歸是有點讓人不放心的。畢竟,懷舊之所以看上去很美,正是因為它是一件「完全私人」的事。

題圖來自:Giphy?? Here Studi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在蘇富比拍賣行幫助下,數百本在二戰期間丟失的書籍重回德國
專業和業餘之間,法學學者王人博眼中的憲制、國家和個人 | 訪談錄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