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代皇帝叫「帝」,宋朝皇帝叫「宗」?兩者有何差別
在古時候,如果哪裡有一個地位顯赫或者是人人皆知的尊貴的人去世了,周圍的人就會在他蓋上棺材的那時候對他這個人進行論定,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蓋棺定論」。從周朝開始就有了這樣的習俗,在商朝被他們攻打慘敗之後,很多人就對周朝的兩位先皇進行追憶,稱其一個是「文」,另一個稱其為「武」,他們就是後來被大家所熟知的周文王和周武王,像周文王周武王這樣的稱號我們稱它為「謚號」,所以大家也就知道了類似這樣的活動,我們叫做「謚」。
「謚」同時也是蓋棺論定的一種,也是對他們這些皇帝一生的總結。可是大家有沒有發現,雖然從周朝開始就有了這項活動和習俗,但對先帝的謚號講起來卻有很多的不同之處,也許大家會好奇,漢朝有很多「某某帝」像漢武帝、漢文帝這些,但是唐代宋代就有很多叫「某某宗」比如唐玄宗,宋徽宗等,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區別呢?
因為在魏晉南北朝之後,謚號就開始變味了,成為了阿諛奉承的利器,並且當時的謚號字數也是越來越多,從早年的三個字變成七八個字,甚至是十幾個字,就拿明朝的皇帝朱棣來說吧,他是謚號為:「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乖乖,這十幾個字誰能記得住啊。所以宋朝以後的皇帝都是被叫「宗」,這樣既可以讓人記得住,而且還「祖有功而宗有德」
。
直到漢景帝那個朝代,先有漢文帝提倡對徭役進行減弱,把人們需要上交的賦稅也降低下來,提倡民眾休養生息,朝堂上下對漢文帝的評價一度很高,值得後代學習,所以又特意為漢文帝設立太宗廟,皇帝中有功的就稱之為「祖」,有德的廟號就該為「德」如果說劉邦對國家有莫大的「功」的話,漢文帝就對整個國家有的大德之說,值得後面的祖祖輩輩祭祀他們。
※我國歷史上突然消失的一男一女,至今下落不明,他們去哪了?
※戈壁發現大量乾屍,證實《山海經》的記載,上古曾爆發世界大戰
TAG:穎然講玩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