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艦載預警機最新進展:已完成全機落震試驗 雷達型號公開

中國艦載預警機最新進展:已完成全機落震試驗 雷達型號公開

眾所周知,設計艦載機很難,設計預警機也很難,艦載和預警加在一起就難上加難了。截止到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國成功研製裝備了艦載預警機。中國已經擁有了殲-15艦載機和空警500之類的岸基預警機,但要發展航母事業,就必須填補艦載預警機這塊空白。

國產艦載預警機設想圖

近日航空工業一飛院傳來好消息,2018年12月13日,國內第一個全機落震試驗順利通過驗收,這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該技術方法的國家。外界普遍分析認為,進行該試驗的正是國產艦載預警機項目。

研製艦載預警機首先要突破的是機體平台技術,主要有總體和氣動、結構強度、動力系統三大難關。首先在總體和氣動方面,中國數年前已經研製了「艦載預-01(JZY-01)」技術驗證機,在全機總體布局和機載設備布置方面進行了摸索,進行了大量風洞測試。

JZY-01

左邊是美國E-2C,右邊是中國某艦載預研究方案,都是4面垂尾設計

中國還製造了艦機匹配模型,安放在武漢電磁兼容研究平台(也就是所謂的「水泥航母」)上進行測試。動力系統方面,中國也擁有5300馬力的「渦槳-6C」發動機,與美國E-2D上T-56A-427渦槳發動機馬力相當。目前中國還在研製更為緊湊的7000馬力級渦槳發動機,未來也可以用於艦載預和艦載運平台。

武漢「水泥航母」電磁兼容和調度測試平台,艦載預的試驗模型(圖片來源見水印)

但在結構強度方面,艦載預警機面臨了更多挑戰。艦載機著艦沒有拉飄的過程,著艦瞬間下降率高達7米/每秒,是岸基飛機的2-3倍,衝擊載荷非常大,被稱為是「墜毀式降落」。艦載預警機的機體平台類似中輕型運輸機,承力框架結構、受力傳遞路徑、載荷分配等方面跟殲-15戰鬥機完全不一樣。也就是說,艦載預警機結構設計面臨一個「沒有經驗、沒有參照、沒有基礎」的「三無」情況,必須從零開始。

【動圖】美國F-35C艦載戰鬥機全機落震試驗

重重砸在地上,機體彈跳起來。瞬間記錄下各種受力參數

不過這難不倒中國科研人員。技術團隊改變過去依靠經驗公式的設計模式,而是大膽摸索出一套以模擬分析為主的全新設計手段,經過無數遍的探索,終於掌握了新飛機載荷模擬的方法,為設計提供了數據參考。

但光靠模擬分析數據還是不夠說服力的,必須依靠試驗來證明。也就是說,要把飛機結構完全製造出來,並整體「摔」到地上,測試受力和變形情況,這就是全機落震試驗,這個試驗也一樣只有美國做過。中國科研人員再次發揮聰明才智,由2015年開始設計試驗方案,並最終於2018年12月完成艦載預警機平台的全機落震試驗,驗證了機體結構和起落架設計。最寶貴的是,這套試驗技術今後還可以用於研發新型隱身艦載戰鬥機、艦載教練機、艦載無人攻擊機,加快艦載機的發展進程。

在雷達和航電部分,中國也已經為艦載預警機準備妥當。2018年珠海航展上,中國公布了KLC-7型機載預警雷達。KLC-7採用雙面有源相控陣天線、背對背布置,輔助以機械旋轉支架,形成「電掃 機掃」組合方式,實現360度全向覆蓋。必要時,該雷達也可以停止旋轉固定指向,實時精確凝視某個高威脅方向,為艦載機提供更精確的引導信息。考慮到KLC-7是出口版本,可以推測國產艦載預警機的雷達會更加先進,已經達到美國最新E-2D艦載預警機所採用的AN/APY-9雷達的整體性能水平。

KLC-7機載相控陣預警雷達

綜合已公開信息可以推測,國產艦載預警機已經進入了最後的詳細設計階段,全力攻關各項關鍵技術,製造第一架試飛用原型機指日可待。等到安裝彈射器的國產下一代航母服役時,艦載預也很可能同步服役,給中國航母編隊戰鬥力帶來飛躍性的提高。(文/妹子楊)

網友製作的CG圖,注意60001的編號。鳴謝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烽火君 的精彩文章:

王牌部隊殲-16整齊列隊!保障設施完善 水上滑行道是亮點
駐歐美軍終於不怕自己裝甲車火力差 斯特瑞克部隊全面換30炮塔

TAG:烽火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