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軍武評:三次鎖定本拉登而放棄擊殺,美國當時的戰略出了啥問題?

軍武評:三次鎖定本拉登而放棄擊殺,美國當時的戰略出了啥問題?

作者:丁尹 出品:旋翼飛行器

弁言

本文標題所述的問題,實際上就是美國空軍在1993-2001年期間所執行的「機載高價值目標瞄準打擊」(簡稱HVT,下文同)戰略,本·拉登「很幸運」地成為了這一戰略系統的「高價值目標」。致黑鷹墜落,本可避免911,美軍這一戰略出了啥問題?

什麼是「機載高價值目標瞄準打擊」?

高價值目標瞄準打擊HVT其內涵就是採用某種先進的目標偵察、鎖定和打擊武器裝備,針對敵方的「高價值目標」(一般是首領、智囊核心或關鍵人物等)進行獵殺的作戰行動。

HVT作戰一直對美國的決策層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我覺得對全球任何一國的決策者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吧,只不過要做到可不容易),在他們看來,HVT能夠達到戰略性成果。

美國領導人普遍認為HVT可以縮短戰爭時間,改變對手的政策或行為,削弱其作戰能力,形成強力的威懾效果,因為它威脅的是敵方關鍵人物的個人安全和權力。

但是一直以來,HVT作戰的發展受到了三個作戰問題的嚴重製約:

平民傷亡的可能性

美軍兵員的損失

對高價值目標快速鎖定、即時打擊的能力

平民傷亡:在和平時期,平民傷亡的可能性一直都是HVT的重要掣肘因素。例如,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最後一天,美國空軍規劃員得到可靠情報,基本確定了薩達姆的具體位置,但是由於擔心攻擊會造成大規模平民傷亡,因此沒有採取任何措施。

黑鷹墜落:而在1993年,聯合國部隊鎖定索馬利亞軍閥默罕默德之後試圖對其進行攻擊,結果本該是默罕默德所在的房間里只有一批正在討論和平談判的人士,他們被全數擊殺。此舉激發了索馬利亞人民的怒火,導致美軍特種部隊在那年下半年試圖逮捕默罕默德之時,遭受了平民的攻擊,導致了聞名於世的「黑鷹墜落」事件。

美軍部隊的作戰風險:在黑鷹墜落事件中,2架黑鷹被擊落,18名美國人被殺,73人受傷,一名美國人的屍體在索馬利亞大街上被拖曳的圖像反覆出現在美國媒體上。這一事件對美國人造成了巨大的「震撼」,也極大影響了美軍的策略。1998年下半年,美軍就曾計劃派遣特種作戰部隊進入阿富汗,實施高風險襲擊,獵殺本·拉登或其他基地組織的關鍵人物。但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謝爾頓將軍極力反對地面攻擊,理由就是會對美國軍隊帶來很高的風險,且當時的情報支撐也不充分。

缺乏對高價值目標快速鎖定、即時打擊的能力:高價值目標瞄準打擊作戰對象一般都會受到敵方的重點保護,並且都是善於躲避追蹤的精明領導人。因此,儘管有直升機等裝備的全程監控,美軍往往也無法鎖定敵方關鍵目標的位置,即便一時鎖定了,如果缺乏即時打擊能力,目標很快就會隱蔽轉移,使鎖定失效。

獵殺本·拉登

重點針對本·拉登,卻毫無進展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本·拉登就成為了HVT打擊作戰的重點目標。1997年,美國中情局甚至專門設立了一個本·拉登處,即阿萊克站,對本·拉登進行跟蹤。

1998年,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爆炸事件發生後,白宮很快就確定本·拉登需要為此負責,由此在後兩年內製定了一系列對本·拉登及其黨羽進行獵殺的計劃,這一系列計劃在1999年進入了高峰,因為本·拉登計劃要對美國國內外目標真正動手了。

可惜,這些計劃的實際進展幾乎停滯不前。1998年,大使館爆炸發生後,美軍利用戰斧式對地攻擊導彈對阿富汗和蘇丹進行了報復打擊,殺死了數十名暴力分子,但是本·拉登在導彈發射前就逃走了。

美國中情局試圖用阿富汗當地力量來抓捕本·拉登,但是又怕帶來平民傷亡,再次引發」黑鷹墜落「這類事件。而對美軍士兵傷亡的擔心也再次迫使美國停止了對本·拉登使用地面特種作戰突襲的計劃。

遙控飛行器到底好不好?

2001年阿富汗空戰的第一天,美軍動用了一架武裝遙控飛行器——MQ-1捕食者。這是一個解決困擾HVT作戰問題的大好思路。遙控飛行器可以降低平民傷亡,並且可以通過長時間的飛行,收集到更多有價值的情報,以便選取對無關者造成傷亡最小的地點。此外,遙控飛行器還能降低對地面部隊的需求,從而降低了美軍士兵傷亡風險,可謂一舉數得。

所以到了「後911」時代,遙控飛行器成為了美軍打擊恐怖組織的重要利器。

但是,在這之前,美國業界對遙控飛行器的使用也引發過廣泛的討論,論點主要集中在:

遙控飛行器在他國不停飛來飛去,是否會導致他國平民對美國產生更大敵意?

遙控飛行器的使用是否會降低暴力門檻?反倒催生更多的平民傷亡?

遙控飛行器的攻擊絕大部分是致命性的,幾乎斷絕了「活捉」的可能性,因此會導致大量的法律問題,另外也斷絕了對恐怖分子嫌疑人審訊探求情報的可能性。

但是無論存在多少爭議,奧巴馬最終認可了遙控飛行器在高價值目標打擊中的作用,他給出的解釋很短,但很有說服力:

它有效。

因此,自從奧巴馬上台之後,遙控飛行器得到了大量應用,至少消滅了數千名基地組織的好戰分子。

阿富汗之眼——鎖定本·拉登

# 捕食者武器化之爭

1999年春季美軍引入激光定位儀的時候,捕食者無人機能夠提供長時間監視、降低平民和美軍士兵傷亡、提供快速目標鎖定的優勢已經非常清晰了。但是引入激光定位儀預示著可以對捕食者的武器化,進一步解決目標鎖定和打擊的問題。

但是美國空軍和中情局發生了意見分歧,中情局和白宮都非常希望通過引入HVT的MQ-1來消滅本·拉登,空軍作戰司令部堅持反對安裝激光定位儀(理由是加裝這些設備會大幅增加非計劃性成本),這就導致了「捕食者」武器化的步伐大大放緩。

# 阿富汗之眼

2000年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高級官員理查德·克拉克提出了「阿富汗之眼」的想法,在阿富汗部署由美國中情局領導的「捕食者」來追蹤本·拉登。專門負責本·拉登敏感情報的跨部門小組最終同意部署一架非武裝的捕食者無人機用作「阿富汗之眼」。

但是該部署在政治上和技術上都存在挑戰:政治方面,儘管烏茲別克官方已經同意接受「捕食者」行動,但是民間勢力反對的呼聲卻不少,因此也無法明目張胆地接受美軍的無人機;而在技術方面,儘管「捕食者」已經經歷過實戰考驗,但是穩定性依然是個重要問題,尤其是在惡劣天氣情況下,技術問題也是美國空軍多個部門反對部署「捕食者」的重要理由。

儘管存在爭議,美國空軍高層在反覆研究之後,最終還是找到了美國駐歐洲空軍總部情報主任埃德·博伊爾上校,任命他組建團隊,評估捕食者部署的可行性。博伊爾團隊最後利用一種「分解行動」的方案(其本質是在不同的飛行高度階段使用不同的通信方式,實現超視距通信來降低捕食者在烏茲別克的出現痕迹)實現了捕食者的部署。

# 鎖定本·拉登,然而... ...

2000年9月到11月中旬,美軍第32遠征空中情報中隊在阿富汗上空大約實施了10次「捕食者」任務。克拉克和中情局的官員則聚集在中情局弗吉尼亞蘭利總部觀看其在本·拉登老巢附近盤旋而傳回來的實時視頻。

事後報告表明,在「捕食者」部署期間,美軍至少有3此鎖定了本·拉登,而按照原先計劃,一旦鎖定本·拉登,美國海軍水面戰艦或者潛艇就會立刻對其進行打擊。可是,事實上,每次鎖定最後都沒有採取任何打擊行動,為什麼呢?

原來,白宮反恐顧問克拉克提倡使用巡航導彈對鎖定的目標進行打擊。但是他的副手,羅傑·克雷斯則向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提交了一份備忘錄,他認為有必要召開緊急會議來決定捕食者鎖定本·拉登之後是否應該採取行動。

因為巡航導彈的攻擊是需要時間的,如果沒有目標的動向的數據,單憑一個鎖定地點,巡航導彈抵達該處的時候,本·拉登很可能已經不在了。如果只是沒打中本·拉登那還好,一旦打中平民或者和平分子,那麼,打擊行動又將演變成嚴重的國際政治事件。

問題所在?

如果當時「捕食者」已經實現了武器化,具備快速目標打擊能力,那麼,就沒有後來這麼多事情了。可惜,在捕食者武器化的道路上,美軍沒有一個恰當的統籌體系,所以搞出了很多麻煩。

當時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

美國空軍2000秋季已經開始計劃給捕食者加裝地獄火導彈了,但是美國國國會並沒有即時給其辦法武器化許可,這導致了捕食者武器化工作的延期;

1987年的中程核力量條約《中導條約》禁止開發新的地基巡航導彈及其他系統。所以美國大狩獵旅行項目辦公室命令停止捕食者武器花工作,直到2000年年底,一個跨部門小組評估認定(找到借口)捕食者不構成違反《中導條約》;

中情局和五角大樓都不願意授權實施「捕食者」的火力打擊。中情局主要擔心會違反美國1976年禁止實施暗殺的禁令;而五角大樓擔心的則是對作戰區域外實施HVT打擊的資金問題。這些問題一直都沒得到解決, 所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原則代表會決定在解決問題之前,先擱置對本·拉登使用武器化「捕食者」打擊的計劃,這也是三次鎖定本·拉登而放棄的最直接原因

綜合以上種種,美國當時就是缺乏解決國家戰略性問題的緊迫感,所以導致「捕食者」遲遲未能武器化。如果美國空軍能夠從國家戰略層面表述和安排「捕食者」無人機的武器化,並以此作為HVT的解決方案,那麼可能在2001年的9.11之前,「捕食者」的武器化就已經完成了。

可惜,歷史無有如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旋翼飛行器 的精彩文章:

防務快訊:續命B-52,美軍為其更換新型核裝備,乙方仍是波音

TAG:旋翼飛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