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視佛如醫,葯不能停!

視佛如醫,葯不能停!

文丨聖玄法師

首發丨騰訊佛學

《妙法蓮華經》中講到一位醫生的故事,他醫術高明,智慧聰達,有著一群可愛的兒女。

有一次,他到外地辦事,他的孩子們懵懂無知,不小心誤食了毒藥,悶亂昏厥,正在這時候,醫生恰好趕回家中,憑藉著高明的醫術,配置良藥,趕緊喂孩子們吃下。

而他的孩子們,有的精神尚佳,趕緊吃下這服藥,漸漸痊癒;還有的卻不願吃藥,漸漸地病情加重。

這位醫生看到孩子們心性顛倒,不肯吃藥,便無奈地留下遺囑,告誡孩子們,父親年邁將死,只能留下這服藥,孩子們以後沒法依靠父親的愛護了,只得自己照顧好自己。他再度離開家,並託人告訴孩子們:「你們的父親已經客死他鄉。」

孩子們聽說了以後,悲傷不已,知道再也不能在父親的懷裡撒嬌,再也不會有人一再地催促自己吃藥,清醒過來後,他們這才乖乖地吃藥,解除身體的毒素。

父親聽說孩子們的病都痊癒了,這才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

佛就像是一位醫生,正是因為眾生不懂得珍惜佛法,佛陀才會示現滅度。

在佛陀的一生中,最先度化阿若憍陳如五比丘,最後度化須跋陀羅,將佛法的甘露良藥遍灑所有的有緣的眾生。

而他也有著像醫生之子那樣的弟子。譬如阿難尊者,自以為有佛陀的寵愛,還幻想過佛陀將證悟送給他,直到佛陀滅度以後,才在迦葉尊者的逼拶之下,證得阿羅漢聖果。

隨佛陀夜半逾城出家的車夫闡陀,憑藉自己的「資歷」,傲慢猛惡,被僧團默擯,佛陀滅度之後才悔改,依止比自己小三十歲的阿難尊者為師,最終證得阿羅漢道。

「視師如佛」,更應當「視佛如醫」。

一個真正意識到自己「病入膏肓」的人,絕不會說等到老了再吃藥,也不會等到以後再修行。

福德微薄的人,總是會錯過良醫良師,也會錯過自己轉瞬即逝的人生和學法的機遇。

一位長輩曾經說:「年輕之時,因為有能力享受五欲,不易通達苦諦,難以激發出離之心;生命鼎盛的時候,常誤以為自己會永遠活下去,不易通達無常,難以激發精進之心;心高氣盛的年紀,又不易通達無我,難以去除我慢。這是年輕人修道三難。但是在荷爾蒙的推動下,不管多麼嚇人的聖道聖果,他都不生畏難之心,這是年輕的好處。」

《新續高僧傳卷二十五》記載,天慧實徹禪師應召入京,面見雍正皇帝,簾前論道,對御訣玄,應機無滯,但雍正皇帝卻以為他禪悟尚淺,於是天慧禪師在拈花寺閉關參究,重加策發,大徹大悟。

關於這段公案,禪門有一個傳說:

雍正皇帝見到天慧禪師,便問:「你是玉琳國師嫡嗣,還識玉琳國師宗旨否?」

天慧禪師回答道:「我有瘌痢頭在。」

雍正皇帝手持尚方寶劍,逼拶追問:「割卻你瘌痢頭又如何?」

天慧禪師一聽,無言以對,雍正皇帝知道他的悟境尚淺,便正色道:「君無戲言,限你七天為期,發答不出此語,必割卻瘌痢頭。」

天慧禪師在禪堂里靜心參究,可是門口護關的人一直催促他,離皇帝前來砍頭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他越發著急,在禪堂里跑步參究,因為生死心切,他無比精進勇猛,一下子撞在柱子上,豁然大悟。

雍正皇帝大喜,對他推崇備至。天慧禪師回到江東舉唱宗風,將香板改為寶劍的形狀,在禪堂里以跑參接引學人,便是借鑒他在京城參禪之時,「念死」的功夫。

我們每一個人,都必然面臨著死亡,但死亡常常是不期而至的,俗話說,「莫到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舉世盡從忙中老,誰人肯向死前修」。

如果我們面對佛法良藥,還難以生起珍視之心,總是想著「放棄治療」,不妨多想想臨終之時,自己能有多少把握?

印度的寂天菩薩也曾感嘆道:「臨終彌留際,眾親雖圍繞,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

有人說,想要檢測一個人的信仰,就和他聊一聊死亡。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過,才能真正珍惜每一天,那時候我們就會真正意識到,哪些是忽悠自己「假藥」,哪些是真正的修行。

正如《華嚴經》所說的那樣:「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

一位馬來西亞的法師,有一次去監獄裡與囚犯進行開導時,見到一位老熟人,原來這是一位從死刑減到無期徒刑的囚犯,法師很開心地祝賀他,誰知他卻很不滿意的說:還是死囚牢比較好!

因為自從他轉換過來當普通囚犯後,平時打坐的功課也退步了。沒有當初在死囚牢里如救頭燃的生死心切那樣用功。整個人也鬆懈下來,臉也發福了。

這位囚犯還說,要求減刑的信還是監獄官要求他寫的,他心不甘、情不願地隨便寫一封交差,結果就讓他減刑了。

法師說:「他這回答讓我心裡不得不對他的修行感慨不已,過去當他和我分享他打坐的心得時,我了解到他對死亡的恐懼已經放下了,在修行上非常用功。也許就是他這樣的修行讓他逃過這一個死門關,給他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

但是那位囚犯還不願意出獄,因為他說在監獄裡好修行。反而我們這些在外自由自在的人還沒有這點福報呢!

藕益大師說:「常想病時則塵心漸滅,常想死時則道念自生。

面對生死之苦,我們將自己作病人想,將佛法作醫藥想,便可成就披沙揀金,珍惜這難得的修行機會,趕快吃藥不能停。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電影《娑婆訶》:一部反向認知佛教的佳作
佛首密碼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