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時丈夫死後,妻子如何度過餘生?老婦守寡80年,死前道出真相

古時丈夫死後,妻子如何度過餘生?老婦守寡80年,死前道出真相

歷史圈裡很多人都不喜歡朱熹,因為朱熹寫的《四書集注》並沒有很好的解讀孔子的思想,還間接地造成了之後八股取士對國人思想的折磨。道德倫理上朱熹就更招人厭煩,畢竟隋唐的時候,還多的是夫妻和離各自生活。

著名的《放妻書》寫的「一別兩寬,各生歡喜」至今還被津津念道;朱熹這夥人搞了宋明理學之後,女性的地位大大下降,就有很多人礙於宗族制度,守寡耗費一生時間與光景。

所以歷史界很多人不喜歡宋朝,認為宋政府不僅軟弱無能到自己皇帝被別人擄走兩回不能解決,並且還凈做一些阻礙生產力發展,禁錮人民思想的事情。

女性在宋代之後的衣服多為高領寬大袖子,纏足的惡習也由此開始,大大不利於女性從事勞作和生產力的發展。明代之後,統治階級對於人民群眾的控制力更加提高。

明代的統治者一方面拼盡全力做一些中央集權的事情,另一方面就是努力做「愚民政策」,以老百姓的無知無能來提高政府的管制力量。朱元璋除了鼓吹朱熹的作品之後,更有後世鼓吹《烈女傳》,鼓吹女性在丈夫死後不再改嫁,孤獨終老。女性地位被壓抑到極低,甚至有些姑娘15歲結婚就開始守寡,到了九十幾歲去世,守寡80年。

很難想像這在生產力如此落後的古代推行的意義是什麼,統治者們的腦子如同塞滿了雜草。很多男性覺得這樣的制度很爽,如果自己生在古代就好了,其實不然。因為大部分的男性將自己代入的角色都不是古代平民,至少是中產階級以上。古代男子可以娶很多人才充實自己後院這是大家都認準的事情,但這是富人。

很多窮人是根本娶不上老婆的,富人佔領了優勢的女性擇偶權,窮人獲得配偶很難,多得是鰥夫勞作一輩子最後一個人老死,加上政府鼓吹女子為死去丈夫守寡,這就意味著有更多的窮苦甚至普通人家的男子更難擁有配偶。要知道18世紀之前的中國,人口並不多,加上天災人禍和戰爭,很多地方對於官員的考察就是當地的常住人口。

稀少的人口和寡婦們孤獨寂寞而被時代壓抑人性做出了強烈對比。沒有手機電腦,精神生活十分貧乏的古代,有的寡婦就是每日把銅錢扔滿整個屋子在一一撿回來。這樣勞累和辛苦就會讓他們很快就躺在床上睡著了。可以說明清統治者這樣進行思想改造是十分壓抑人性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糖說史 的精彩文章:

1937年,為何南京會升起納粹旗?若無它,將多出25萬殉難者
清朝時期,男人的髮辮如何清洗?猶如大猩猩般,解開辮子抓虱子吃

TAG:糖糖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