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第1000站圓滿落滬 記F1賽車史上高光里程
4月15日消息,2019年F1第1000站分站喜力中國大獎賽昨天在上汽國際賽車場落下帷幕。來自10支隊伍的20名車手經過56圈激烈角逐,梅賽德斯車手漢密爾頓以1小時32分06秒350成績最終奪得冠軍。
在現場數萬名車迷的見證之下,漢密爾頓實現了在上海的第六冠,以一騎絕塵的方式加冕「千站之王」。
1950年,F1首次在英國銀石賽道拉響引擎,本賽季已在全球21個國家設置分站賽。而本次在中國上海,賽事前宣傳及賽場隨處可見的「1000」字樣,讓已在上海連續舉辦16年的F1中國大獎賽變得意義不凡。
從2004年進入中國,到2019年將第1000站大獎賽選在上海,中國大獎賽在F1版圖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加,F1這項發源於歐洲影響全世界的運動也越來越受到中國觀眾的關注。
1950年英國——「啟程」
上世紀前半葉,一系列歐洲賽車賽事的舉辦,為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誕生奠定基礎。1950年,在英國著名的銀石賽道,F1迎來了史上第一場分站賽。阿爾法·羅密歐車隊的義大利車手法里納在英國王室的注視下奪得冠軍,他擊敗的對手中就有此後五度加冕年度最佳車手的初代「車王」方吉奧。
那一年,F1共設七場分站賽,除了第三站位於美國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其餘賽事均設在歐洲。
1976年義大利——「回歸」
F1初期的發展不可避免地伴隨著一系列充斥著淚水與鮮血的慘烈歷史:1961年的義大利蒙扎賽道,沃爾夫·特利普斯的法拉利賽車在碰撞後飛向看台,斷送了德國車手與場邊十餘名車迷的生命;1974年,奧地利車手赫爾姆斯·科因尼格的賽車沖向場邊護欄,他被攔腰斬斷的軀體成了F1史上揮散不去的夢魘;1982年比利時大獎賽練習賽,老維綸紐夫的座駕在8歲兒子的注視下撞向維修站護欄,一代法拉利傳奇的人生就此終結……
但勇者卻從不因此退縮。1976年德國大獎賽,彷彿望不見盡頭的紐博格林賽道,尼基·勞達的法拉利賽車由於後懸掛故障撞向防護牆,燃起熊熊烈火,奧地利車手被困殘骸之中。嚴重的燒傷在勞達的臉上留下了無法抹去的疤痕,吸入的有毒氣體一度破壞了他的血液系統,身旁的牧師甚至已在為勞達做臨終祈禱。
然而僅僅六周之後,只接受了簡單外科手術的勞達出人意料地現身義大利大獎賽,以第四名的成績宣告了傳奇歸來。這一故事在2013年被《美麗心靈》的導演朗·霍華德搬上大熒幕,取名為《Rush(中譯:極速風流)》。
1994年聖馬利諾——「神殤」
老維綸紐夫過世12年後,F1運動遭遇了史上最黑暗的周末。1994年的聖馬利諾賽道,喬丹車隊的巴里切羅在練習賽中以逾200公里的時速撞向護欄,引發腦震蕩退賽,而這只是開始。
翌日的排位賽,奧地利車手拉岑伯格的賽車前定風翼脫落,撞向水泥護牆後不治身亡,出事的那個彎道叫做「維綸紐夫彎」。第三天的正賽,「車神」塞納的威廉姆斯賽車因機械故障失控沖向防護牆,巴西傳奇車手的頭盔被斷裂的賽車右前懸掛穿透,搶救無效後離世。
從加固防護牆到拓寬緩衝區,這起噩耗引發了國際汽聯此後的一系列安全系統改革,賽車造型也逐漸發展為如今人們所熟知的模樣,F1運動度過了相對安全的20年。
直至2014年日本大獎賽,法國車手比安奇駕駛的瑪魯西亞賽車撞上場邊吊車。經歷了九個月昏迷後,比安奇英年早逝。隨著安全性能的提升,賽車運動的危險會進一步下降,卻永遠不會消失。
但正如當年目睹父親身亡的小維綸紐夫仍毅然站上賽車場一樣,追逐極致速度的本能會一如既往地驅使著人類繼續這份事業。
2000年美國——「傳承」
塞納悲劇性地衝出賽道的那一刻,緊隨其後的正是視其為偶像的邁克爾·舒馬赫。德國人曾在效力貝納通車隊期間兩度成為年度車手總冠軍,但1996年轉投法拉利後的最初四年,他連續與個人冠軍失之交臂。
2000年成為了「舒馬赫時代」的轉折點。這一年的義大利大獎賽,舒馬赫捧起了職業生涯的第41座分站賽冠軍獎盃,追平了塞納所保持的紀錄。賽後,駕駛風格霸道冷酷的德國人淚灑新聞發布廳。緊接著的美國大獎賽,舒馬赫再度奪冠,正式超越前輩。
這一年是舒馬赫車手五連冠傳奇的開始,也被許多車迷視作「車神」與「車王」間權杖的交接。
2004年中國——「擴軍」
從最初僅設七站分站賽,到如今每年分站賽穩定在20站以上,F1的影響力早已遍及世界。截至目前,已有逾40場分站賽曾亮相F1舞台,其中既有義大利大獎賽這樣從未缺席過的傳統賽事,也有分站賽如摩洛哥大獎賽那樣只辦了1958年一屆就隨即告別。
2004賽季,中國與巴林首度被納入F1版圖,這是F1在進入新世紀後的首度擴軍。該年9月,首屆中國大獎賽在「上賽道」舉行,一級方程式運動與龐大的東方市場,自此開始了甜蜜的合作。
2006年中國——「巔峰」
2004賽季的五連冠後,舒馬赫成就了史無前例的車手「七冠王」。2006年在從未征服過的「上賽道」,已宣布將於賽季結束後退役的「車王」雨戰奪冠,在車手積分榜上暫時超越阿隆索,升至第一。
這是舒馬赫職業生涯的第91個分站賽冠軍,也是最後一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一數字似乎都不太有被打破的可能。儘管最終未能以年度車手總冠軍的身份告別賽場,卻絲毫無礙「車王」成為大多數車迷心目中的史上最佳。
2013年巴西——「絕唱」
F1賽車的變遷如同汽車工業史發展的縮影。從最初4.5升自然吸氣發動機與1.5升渦輪增壓發動機並存的年代,到如今廣泛使用混合動力渦輪增壓引擎,賽車的動力單元經歷了一系列變革。
上世紀60年代初,在渦輪增壓引擎被禁止使用的情況下,本田車隊在1964年率先將一台排量為1.5升的V12自然吸氣引擎塞入了賽車,第一次將渾厚的引擎聲浪注入F1的靈魂。
此後,國際汽聯對賽車的動力單元進行了多輪改革,發動機也經歷了從V10、V12共存到V8唱主角的變化。直至2014賽季開始前,為了順應環保生態的理念,F1推出了1.6升V6混合動力機械增壓引擎。這意味著,此前一個賽季的收官戰巴西大獎賽已成為V8引擎的絕唱。時至如今,仍有不少老派車迷還在懷念8缸,甚至10缸、12缸引擎的迷人聲浪,但在更環保也更高效的混合動力引擎面前,情懷註定會隨著時代的發展遠去。
2019年中國——「第1000站」
在與一級方程式運動牽手的第16年,2019年中國大獎賽成為F1歷史上第1000站分站賽。在這片福地,賓士車手漢密爾頓第六次奪冠,成就「千站之王」。這個職業生涯已五度加冕年度車手總冠軍的英國人,還在為追趕「車王」舒馬赫而不懈努力,而F1運動的輝煌歷史也在一位又一位傳奇車手的手中不斷延續。
對於第1000站在中國上海的落地,據上海久事體育產業發展(集團)副總經理楊亦斌透露,從見證史上F1首戰的英國銀石賽道,到五年前才被納入版圖的俄羅斯大獎賽,多場分站賽都曾提出過承接F1第1000站的意向,而在中國大獎賽組委會提出申請後,「上賽道」成了最終選擇。
「這裡有專業的賽道、濃厚的氛圍。過去15年,F1中國大獎賽一屆比一屆更出色。」在F1世界錦標賽集團執行總裁切斯·凱里看來,中國已成為F1世界版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絕佳選擇,「將第1000站留在中國,這證明了我們的態度,也關係到F1運動的未來。」
同時,楊亦斌還表示挖掘龐大而富有潛力的中國市場,對於F1運動的發展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於上海這座城市而言,F1中國大獎賽的舉辦則不僅僅局限於推動賽車市場和培育受眾。「F1運動有著獨特的影響力,我們不會太過糾結於項目本身是否盈利,」。推動城市發展、拉動相關產業提升、展示城市形象,才是舉辦F1中國大獎賽的意義,而未來的發展目標之一是「更國際化」。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易體網的內容,其版權均屬上海億體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易體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來源:易體網」。
[關於易體網:體育產業先鋒媒體,體育創新創業報道,在這裡易起解碼體育創新。


※Parks調研報告:15%美國寬頻家庭試過VR,28%遊戲機用戶熟悉VR頭顯
※連馬雲都持股的安恆信息衝擊科創板了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