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趙長平之戰:趙括死於何處?
長平之戰,趙軍被秦軍坑殺40萬,趙國由此衰落,秦國統一天下之勢遂不可阻擋。但造成這一結果的趙軍統帥趙括到底死於何處,一直是歷史之謎。現在,這個謎有望揭開———
【背景介紹】 公元前262年,秦趙長平之戰爆發,至公元前260年結束。這即使是在世界古代歷史上也是數得著的大戰役,雙方共動員了上百萬的兵力參戰,幾乎出盡兩國國中精銳。這次戰役最終以秦國坑殺趙國降卒40萬而結束,一直被稱為軍事強國的趙國從此元氣大傷,民心沮喪,無力再阻秦兵西來,而秦國也加快了統一天下的步伐,不到40年,六國全被平定。
這次戰役的關鍵人物當然是秦趙雙方的統帥,武安君白起和馬服君趙括。白起後來雖然死於政治鬥爭,作為一個軍人可能會有遺憾,但僅憑長平之戰的輝煌勝利便足可以彪炳千秋。而趙括,他一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指揮戰爭便葬送了數十萬軍人的性命和趙國的氣運,於他自己,不過成為一個「紙上談兵」的千古笑柄,到現在,除了被「秦兵射殺」寥寥幾字外,連他到底死於何處都成了歷史謎團。
1951年4月20日,在高平縣釜山鄉老背坡村發現了一具胸部有兩處箭傷的男性骨骼和一把隨身佩劍。經過54年披沙揀金、探賾索隱的研究,一批民間學者認為此地便是趙括的葬身之所。
史料和傳說中的趙括死地高平民間有一個傳說,趙括死於高平縣釜山鄉老背坡村。傳說雖然不等於歷史,但也不完全是臆說,其中有真有假,有虛有實,等待人們探究考辨。高平許多地名都是長平之戰的產物,如箭頭村、參軍村、圍城村、哭頭村等,老背坡就是其中之一。「老背坡」的意思是「老兵背著趙括來到此坡」,而筆者也認為此地名符合史書記述的條件,趙括死在老背坡的說法應當成立。
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
《澤州府志》、《山西通志》記載:趙括乘勝追至秦壁,即今省冤谷也(古稱殺谷,長平之戰戰場),其谷四周皆山,唯前有一路可容車馬、形如布袋,趙兵既入,戰不利,築壘堅守……後括自出搏戰為秦射殺之。
《東周列國志》和《澤州府志》記載相同:「趙括追造秦壁,西北十餘里」。當時長賓士所在今王報村,從此計算「西北十餘里」,正是今釜山地奪掌村一帶。按照《高平縣誌》中趙括追秦兵的記載:「其谷四周皆山,唯前有一路可容車馬,形如布袋」,根據地形分析,只有釜山鄉地奪掌村符合其條件,它形如布袋,能容下數十萬兵馬作戰。上世紀60年代,在距地奪掌村15里的寺庄鎮楊家莊村西南出土一件戰國青銅「聚將鍾」,據考證為趙國軍隊使用,此器物是兩軍交戰「鳴金擊鼓」所用,可以作為「自搏戰」就發生於地奪掌的佐證。
地奪掌意思是「地段之爭奪」,距其5里的回溝的意思是「趙軍迴轉於溝中」,老背坡距「地奪掌」3里,距黑山白起指揮所(白家坡)5里,充分說明兩軍交戰接近程度和戰段的重要性。趙括在地奪掌自搏戰鬥中被箭射傷(或已陣亡),被部屬背負從回溝村突圍至老背坡,因部隊還要作戰,倉促之間埋在老背坡,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老背坡發現屍骨和佩劍1951年4月20日春夏之交,高平釜山老背坡發生牛氣腫疽死的疫情,當時身為高平縣獸醫總站站長的李玉振老人和獸醫王海順、王樂義在對死牛進行深埋時,發現一具男性骨骼。李玉振對任何事都願搞個水落石出。他發現胸膛內有二枚扁型三菱青銅箭頭,從箭頭方向看,是從背部射入體內。從牙齒磨滅面分析,死者年齡在30歲左右,骨骼加肉體分析,身高在1.75左右。腰間右側有一把佩劍。劍長52厘米,格衛寬5厘米,重610克,青灰色長鍔,無綠銹斑,堅韌鋒利,格衛兩面為「虎頭紋」和「獸形紋」;鑄工考究,紋刻深明清晰,富有神韻,劍刃有撞擊痕迹。李玉振走訪當地老人,傳說當年趙括指揮戰爭,在釜山地奪掌戰役中負傷救治途中死在這裡,老背坡故此得名。
既有地名的傳說為證,又發現了做工精緻、高等級的佩劍和秦箭頭,人們大膽猜測,這具屍骸便是葬送了趙國的趙括。
※「貞觀之治」有多少是真的?
※量子科技鑒定《蘭亭序》「真跡」 驚天發現還是鬧著玩?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