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巴黎聖母院失火。

這個新聞已經燒了一整天,全世界都在為巴黎聖母院哀悼。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為什麼巴黎聖母院在我們的心目中,佔據著如此重要的坐標?

哪怕你沒有去參觀過,哪怕你不了解她的歷史,她也早已經和你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沒錯,建築是凝固不動。

但有的建築,會乘著文字和光影,走遍全世界,來到你身邊。

比如,雨果的《巴黎聖母院》。

比如,一部部電影的朝聖。

《愛在日落黃昏時》

傑西與賽琳娜曾在維也納度過浪漫的一晚。

多年後,兩人在巴黎重逢,但他們只有一下午的時光可以共度。

於是開始在巴黎街頭壓馬路,天南海北地聊到了塞納河旁。

他們登船,以遊客的心態,與岸上的巴黎聖母院遙遙相望。

兩人聊到了當年軍人沒有炸掉巴黎聖母院的故事。

德國人佔領巴黎時,後來他們不得不撤退,他們就想炸掉巴黎聖母院,但必須留下一個人,點燃導火線。而這個人,這個士兵,他怎麼也辦不到,他就坐在那裡,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等盟軍部隊進城時,他們發現滿地的炸藥,都沒點燃。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最後一個撤離的士兵,如果點燃炸藥,會完成任務,但人類藝術的瑰寶便會徹底消失。

巴黎聖母院在《愛在》中,是游移在遺憾與代價中間的具象化標誌。

傑西最後選擇留下來,他知道如果沒有把握住眼前人,便是永遠的錯過。

夕陽中的巴黎聖母院道出——

美好和永恆,終究是一對死敵。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縱橫四海》

黃金盜賊聯盟最初的一對情侶,阿海與紅豆。

一個遊戲人間,一個痴心絕對。

於是,當他們在塞納河邊共進早餐,紅豆對阿海說:

你這人老是弔兒郎當的

法國這個地方最合你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對話間兩人的身後,便是巴黎聖母院。

弔兒郎當的人,繼續不正經;專情的則繼續訴衷腸。

- 你知道那兒是什麼地方嗎?

- 知道,大眾媽媽院嘛。

- 那是巴黎聖母院,真希望可以在那舉行婚禮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越說聲音越小,到最後成了說給自己聽。

後來發生變故,阿海受傷。

他們最接近「婚禮」的一次裝扮,是多年後跳的那段輪椅舞。

阿海西裝配領結,紅豆戴手套穿白紗。

卻早已是物是人非。

巴黎聖母院是兩人感情最濃時的見證者,它封存遺憾。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天使愛美麗》

這部電影拍出了最明媚的巴黎。

精美的構圖,飽滿的色調,以及濃重的法國情調,被後世奉為當代童話。

但。

現實殘酷最明顯的一次展現,就與巴黎聖母院有關。

在這裡,小艾米莉和媽媽祈禱弟弟的降生。

結果沒等來弟弟,一出門,卻迎來了從天而降的遊客。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母親當場死亡。

父親被愛妻亡故所打擊,自此陷入自閉。

不幸的童年,並未給她純真的心靈帶來陰霾。

有不幸者用天使般的笑容感染眾人,也有絕望者在教堂死去。

在影片詼諧風格下,這種反差感不像響亮的巴掌,倒更像一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了。

巴黎聖母院好像已經洞察了世事的無常

法國人常說的那句諺語:這就是生活。(C"est la vie)

從容中又有多少無奈和蒼涼。

《午夜巴黎》

男主吉爾坐車,穿越到了他夢寐以求的1920年。

在那個時代里,他結識了菲茨傑拉德,受到海明威的賞識,與畢加索的情人阿德里亞娜相戀。

每天晚上穿到上世紀二十年代,白天再回到現實生活。

他在地攤上買了一本阿德里亞娜的書,因不懂法語需要人幫忙翻譯。

於是,便有了這個場景:

路人女孩幫他翻譯文集,兩人坐在同一個椅子上,背後是巴黎聖母院。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在當代,人們熱烈交談,相互吹捧,賣弄學識,卻少了點思想上的碰撞。

1920年,是吉爾眼中的黃金年代,可到頭來才發現,自己也不過是活在別人的黃金年代裡。

那些無法應對當下的人,總歸是懷有些浪漫主義缺陷的。

可那又怎樣?

他會在浪漫里,找到自己最嚮往的那條路。

巴黎聖母院存在於午夜的巴黎,也存在於清晨的巴黎、正午的巴黎。

《鐘樓怪人》

在巴黎聖母院的鐘樓內,住著一位鐘樓怪人,加西莫多。

由於天生醜陋畸形,他被主人常年囚禁於此。

他渴望著外面的世界,卻不敢伸出觸碰的手,直到他邂逅並愛上美麗的吉普賽姑娘愛絲美拉達……

這部迪士尼動畫,改編自名著《巴黎聖母院》。

將原著的悲愴故事,融入了輕鬆愉快的元素。

比如,加西莫多被人戲稱為「巴黎版蜘蛛俠」。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他利用繩索從高處一躍而下,當時身後的建築,就是巴黎聖母院。

這個故事發生在這裡,關於聖母院的鏡頭自然不少。

其中最震撼的,便是刑場救人那一段,一個大俯拍,整個鐘樓沐浴在一片猩紅的火光里。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而在今天,需要被拯救的那個她,卻變成了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

當然,繞不開這部1956年的翻拍之作。

古典主義風格下,色彩堪稱驚艷。

還能看到諸多這座建築的細節。

從大門上的花紋到內廷的神像,包括鏤空的花窗。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這個故事裡的聖母院,是美與丑的見證人。

它見證美的捍衛者,也見證惡的踐行者。

其最大的悲劇性,來自於慾望高牆下,美的隕落。

回到這次起火事件,值得慶幸的是,教堂內部沒有大的損傷。

最大的損傷來自教堂的木質屋頂。

這是一種被稱為「森林」的中世紀教堂結構。 因為要造這樣複雜結構的大型房頂,需要砍掉「一個森林」的樹....

這次被燒毀的木質外層屋頂,修建於公元1220年左右,而建巴黎聖母院那麼大的一個屋頂,預計需要13000棵樹齡300-400年的橡樹。也就是說,這些樹其實是從公元800~900年左右(也就是唐朝末年這樣)就已經開始生長了......

那些為它哀痛的人,在痛什麼?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那不僅是一座教堂的倒塌,更是藝術的消逝,是人類文明史一角的死亡。

《巴黎聖母院》中有一句台詞:大教堂是避難之處,人類司法止步於其門檻

同樣的,流言和狹隘也本應止步於教堂之外。

在一片惋惜中,有種聲音格外震耳——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沒去過巴黎聖母院,我該惋惜什麼

這樣的聲音,Sir早已經不再感到意外。

憤怒嗎?

憤怒久了,就不再能憤怒起來。

在他們詭異的邏輯中,燒圓明園法國人有份,巴黎聖母院是法國的,所以不值得惋惜。

但。

法國人發明的電影,可以成為流行世界的藝術。

法國人寫的《巴黎聖母院》,可以是世界名著。

那為什麼巴黎聖母院就只是「法國的」,而不是全世界的文化遺產?

當一個人。

把自己排斥於這個「世界」之外。

拒絕承認自己也是這份遺產的繼承者之一。

認為自己的生命與普世的藝術與美絕緣。

你還恨他嗎?

Sir同情他。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r電影 的精彩文章:

今年最難買的首映票我免費送
還沒播,但我敢賭第一集就9.9

TAG:Sir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