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SATECHI 75W雙PD 四口充電器體驗:讓充電「一步到位」

SATECHI 75W雙PD 四口充電器體驗:讓充電「一步到位」

之前寫過幾款單口充電器,比如聯想的 thinkplus 口紅 65W PD 充電器和 Anker 的 30W 氮化鎵 PD 充電器,不過總有尾巴說單口充電器不好用,想要多口充電器,好了,這次我來替大家試試一款牛哄哄的多口充電器。

這款充電器是美國配件大牌 SATECHI 新推出的 75W 雙 PD 充電器。

在之前,SATECHI 有發布過另外一款 75W 的單 PD 充電器,設計了 4 個輸出介面,包括 1 個支持 PD / QC3.0 協議的 60W max 的 USB-C 介面,1 個支持 QC3.0 的 18W max 的 USB-A 介面,2 個 5V 2.4A(雙插口共用 12W max)的普通 USB-A 介面。而新款 75W 雙 PD 充電器,其實是將 18W 的 QC3.0 USB-A 介面替換成了既支持 PD 協議又支持 QC3.0 協議的 USB-C 介面,依然是 18W max 的標準。

所以,實際上,SATECHI 75W 雙 PD 充電器的 4 個介面配置為:

對於這款多口充電器,@林十兄的評價頗高:

去年七月底我入手了 SATECHI 這款多口充電器,這是我目前最推薦出差黨入手的多口充電器,沒有之一。和這次體驗文談到的新款有所不同的是,我入手的舊款僅有一個 USB-C 介面,於是我就買了一個 C-Force 的 QC to PD 轉接器,一方面可以轉換快充協議,另一方面還能將其中一個 USB-A 介面換成 USB-C 介面。

平時我只有出差時間超過兩天以上的時候才會帶上它,方便同時為 Apple Watch、iPhone、Android 和 iPad Pro 或 MacBook 提供充電,每次出差我固定會帶上至少四款設備,這款多口充電器所提供的充電體驗遠勝於我過去用過的所有產品,除了介面足夠多之外,它的 PD 介面最大可輸出 60W 的功率,方便我快速為大容量移動電源和 MacBook 充電。

畢竟出差在外,這款產品肯定就只會待在酒店,隨身攜帶的則是大容量的移動電源。

上述提到的這些特點便是我入手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些朋友會問,為什麼不買其它家的?這裡我想說的是,有 4 個介面的堅決不要縮水成 3 個,有 75W 的堅決不要 65W,只帶一個多口充電器就解決所有需求的情況下,我堅決不帶多一個電源適配器。

當然,如果你的需求只是三個介面,並且對輸出功率無所謂,那麼你的選擇就非常多了,百來塊錢的國產多口充電器很多,看著選就行了,沒必要費勁去美亞買 SATECHI 這款產品。

另外,短途出差我還是會建議大家用大容量移動電源解決,這個方式我特別推薦給大家。

林十兄使用的就是單 PD 版 SATECHI,而 SATECHI 推出雙 PD 版的背景是,由於 USB-C 介面的快速普及和 USB-IF 對 PD 協議的大力推廣,USB-C 介面和 PD 協議已然成為必然的趨勢,所以 SATECHI 將只支持 QC3.0 的 USB-A 介面替換成同時支持 QC3.0 和 PD 協議的 USB-C 介面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當然,現在依然有很多設備還在使用 USB-A to USB-C 的充電線,比如在手機這類風向標級別的硬體設備上,很多品牌比如小米、OV 都還在使用 USB-A 轉 USB-C 的充電線,所以,SATECHI 也很機智,雖然上架了這款雙 PD 款旅行充電器,他們還是保留了單 PD 款,所以如果在使用只支持 QC 協議 A 口充電線的手機或者其它設備,你依然可以在官網和 amazon 上買到單 PD 版本。

為什麼會是它?

其實在 SATECHI 之前,我一直用的是 thinkplus 65W 單口 PD 充電器,我選擇它的原因很簡單:

PD 協議設備支持友好

65W 功率覆蓋設備廣

精緻小巧方便隨身攜帶

由於我的充電線基本上都已經 USB-C 化了,所以再預備上一個 USB-A to USB-C 的轉換器,一個 thinkplus 充電器就足夠給我的所有設備充電,所以我甚至連 MacBook 的原裝 65W 充電器也都可以束之高閣。

不過在拿到 SATECHI 75W 充電器之後,我還是不自覺地替換掉了 thinkplus 充電器。除了外形尺寸更大,SATECHI 75W 的總輸出功率和同時支持 PD / QC 快充協議相比 thinkplus 都有優勢,不過細思為什麼 SATECHI 擠掉 thinkplus 的位置,我覺得還是因為我沒辦法捨棄它 4 個插口同時充電的便利。

雙 USB-C 加 雙 USB-A 總計 4 個介面,意味著即便不用 hub,SATECHI 也足夠同時為至少 4 部設備充電。這種同時為多設備充電的優勢,在有多設備同時充電的需求的場景下,會非常明顯。比如,我的桌面幾乎一直都塞滿了筆電、手機、無線充電板、AirPods、移動電源、藍牙滑鼠 / 鍵盤、妙控板,再加上插線板也是稀缺資源,所以 SATECHI 遠比單口的 thinkplus 更實用。

我把 SATECHI 用作桌面的充電 Hub 也不是否定了它用作出差或者旅行充電器的可能,雖然它的尺寸相比於 thinkplus 這種高功率小尺寸的充電器更大,而且用了更複雜的線 / 充分離式的設計,便攜性比不上 thinkplus 這種小尺寸的單口充電器,不過即便是在我這種雙肩包跑天下的出差黨看來,SATECHI 還算是小巧便攜,除了線纜有點難收納之外,揣包里頂多就當多帶了個 10000mAh 的移動電源了。

SATECHI 的最大輸出功率是 75W,也就意味著,它的理論輸出功率是無法滿足雙 USB-C 雙 USB-A 總計 4 個介面 60W 18W 12W = 90W 的理論最大輸出功率的,如果你要用到滿速的 60W C 口的話,其它介面有和 60W max 的 C 口爭搶輸出功率的可能。

也就是說,如果用 60W max 的 USB-C 插口給 MacBook Pro 充電並且達到 60W 的滿速,搭配用另外一個 18W max 的 USB-C 插口給 iPhone Xs 充電時後者的理論最大充電功率只能是 15W。

辣么,SATECHI 的充電效果怎麼樣?

不過,75W 只是 SATECHI 標註的最大功率,實際上同時給 18 款 MacBook Pro 充電時,當 MBP 進入 50W 以上的穩定充電階段的同時,用 18W max 的 USB-C 插口為支持 45W PD 快充的紫米 10 號充電(實際充電功率達到了 18W)、用 12W max 的 USB-A 插口為 9.7 英寸 2017 款 iPad 充電時(充電功率達到了 12W)?,連接 MBP 的 60W max USB-C 插口的輸出功率似乎沒有受到影響,依然能穩定在 50W 以上的充電功率——這就意味著,SATECHI 的實際輸出功率其實是高於 75W 的。

? 由於測試儀器數量限制,同一時間只能單獨監測 18W USB-C 插口和 12W USB-A 插口中的一個,所以理論上也存在充電器動態調整沒有被監測到另外一個插口的輸出功率的可能,不過即便是另外一個介面的輸出功率被充電器調整為 0,監測到的峰值功率也確實是超出了 75W(60W max 的 USB-C 插口的峰值功率達到 58W 時,18W max 的 USB-C 插口錄得了 18W 的輸出功率)。

當然,即便是 SATECHI 的實際充電功率真的就是標稱的 75W,其實也並不會對實際使用造成太大的影響。要知道,即便是筆電,能維持在充電功率峰值的時間往往只有充電全程時間的 50%,而手機甚至更短,理論充電功率有 18W 的 iPhone Xs Max,實際維持在 18W 峰值功率的時間甚至不到一刻鐘。所以,除非是在你支持 60W PD 快充的筆電和其它幾部設備同時沒電這種小概率情況下,否則你真的遇到設備之間「搶電」的機會並不會太高。

所以,你不必要擔心 75W 標稱充電功率不夠 4 個插口輸出,其實你更應該擔心的是全功率滿速充電時 SATECHI 的發熱。

因為充電功率非常高,而且尺寸壓縮得比較嚴重,SATECHI 充電時的發熱量非常大,它的噴漆塑膠外殼的外表溫度測到過可以達到 59℃ 的溫度。59℃ 可就不是一般手機充電器「暖手」那種發熱了,而是已經誇張到「燙手」了。所以,如果經常同時為多設備充電、長時間跑滿功率,SATECHI 的散熱會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我們再來單獨看看 SATECHI 各個介面的充電功率。

首先是 60W max 的 C 口,測試的供電設備是最高支持 61W PD 快充的 18 款 MacBook Pro:

注意:這是 MacBook Pro 關機狀態下的充電功率,所以充電功率較低,開機使用時,SATECHI 邊用邊充時的輸出功率會穩定在 50W 以上。

13 英寸的 MacBook Pro 的原裝充電器的最大輸出功率是 61W,在開機狀態下,SATECHI 為 MBP 充電的最高充電功率可以穩定在 55W 左右,而在關機狀態下,SATECHI 的最高充電功率穩定在 45W 上下。

從少量的數據樣本來看,SATECHI 為關機狀態下的 MacBook Pro 充電時 45W 的最高輸出功率相比於其他高功率充電器比如 MBP 的 61W 原裝充電器和 thinkplus 的 65W 充電器稍微低了一些,這些充電器的實際最高輸出功率可以穩定在 50W 上下,不過由於緩充階段 SATECHI 的輸出功率相對高一些,所以實際上 MBP 18 款從低電量自動休眠狀態到充滿 100% 電量的耗時反倒要短十多分鐘。

然後是 18W max 的 C 口,測試的供電設備是支持 18W PD 快充的 iPhone Xs Max:

和 60W 的 USB-C 介面相比,SATECHI 的 18W PD 插口的充電速度比較讓人失望。雖然 SATECHI 官方在宣傳這款雙 PD 插口的新產品時強調了對 iPhone 18W PD 快充的支持,不過實際上它為 iPhone Xs Max 充電時的功率不是很穩定,充電耗時也比較長。

開機靜置充電狀態下,SATECHI 給 iPhone Xs Max 從空電關機狀態充電到 100% 時,峰值功率確實可以到 18W,不過穩定的最高輸出功率其實只有 15W 上下;而在正常來說應該是功率緩降到 10W 這一檔時,SATECHI 的充電功率直接掉到了 1W 以下,在 1W 徘徊了接近 8 分鐘之後又直接升到了 6W;在 5W 以下的最後一段緩充階段,SATECHI 的充電功率也相當不穩定,曲線圖因為取樣頻率是 1 分鐘 / 次所以這種不穩定的情況反映得不是很明顯,實際上它的抖動頻率和幅度都更大。

SATECHI 給 iPhone Xs Max 從空電關機狀態下到充滿 100% 電量的耗時為 149 分鐘,比其它充電器慢了至少 10 分鐘。而且更關鍵的是,由於前期的充電功率比較低,SATECHI 的這個 18W max 的 USB-C 口給手機充電時可能在前期的高功率快充階段累積電量可能也會比較慢,而在前期快速累積電量正是快充的意義所在。

最後是兩個 5V 2.4A 12W max 的 A 口,測試了多種設備:

兩個 USB-C 插口覆蓋筆電和手機,而 SATECHI 剩下的兩個 USB-A 插口則可以給一些不支持快充的設備充電,比如不支持快充的 iPad、低功率的無線充電器或者各種爛七八糟的藍牙鍵鼠、AirPods 等等。

這是用幾款常見的設備來測試,SATECHI 的兩個 12W max 的 USB-A 插口的實際充電功率。值得注意的是,單獨給小米 9 和 iPhone Xs Max 這兩款手機充電時,SATECHI 這兩個 USB-A 插口的輸出功率都只有 5V 1.5A 7.5W 功率,都跑不滿 12W 的最高功率,其中,iPhone Xs Max 本身還是支持 5V 2.4A 的充電標準的。

所以,SATECHI 給手機充電的最合適的插口還是 60W max 和 18W max 的兩個 USB-C 插口,而不是這兩個 USB-A 插口。

雙 PD 版 SATECHI 值不值得買?

如果可以直接在國內上市,SATECHI 可能是目前最一勞永逸的多口充電解決方案。雙 USB-C 雙 USB-A 覆蓋兩種主流介面、同時支持 PD 和 QC 兩種快充協議、最高支持 60W PD 快充功率,如果你的主力充電線已經升級到了 USB-C 介面並且可以忍受它一些小毛病的話,雙 PD 版本 SATECHI 旅充可能是最值得買的一款多口充電器。

不過可惜的是,SATECHI 目前還沒有在國內上市,中國亞馬遜海外購直郵目前也沒有將這款雙 PD 版本的旅充納入在內,所以如果要購買,拋開 70 美元的價格不說(約合人民幣 470 元),轉運和代購回國的時間成本也很高。所以,如果不是有特彆強烈的一步到位的需求的話,你也可以考慮用小米和其它國內品牌的產品替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關於小米筆記本 Pro 一些測評里沒有告訴你的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