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辛棄疾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不是指征程,它的真正意思是烤牛肉

辛棄疾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不是指征程,它的真正意思是烤牛肉

沐浴在唐風宋雨之下,既稱得上騷客又配得上俠客的詩人寥寥無幾,「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李白算一個,另一個就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稼軒了。一生郁於沙場的辛棄疾,與征戰、與抗敵始終難解難分,雖然偶爾的「一夜魚龍舞」也能令世人傾醉,但讀者最熟悉他的面孔還是那滿臉的堅韌與剛毅。

辛棄疾的詩詞脫胎於沙場,服務於家國,重生在萬裡邊疆。詞人、將軍、戰場記者,他的身份不停轉換,每一句高歌都宛若一幕幕慷慨激昂的廝殺片段,無不讓人熱血沸騰。當然,最能體現辛棄疾英雄悲情色彩的詞作,當屬這一首《破陣子》。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披肝瀝膽,上陣殺敵,壯志未酬,英雄遲暮。這些爆炸式的情感全部濃縮在這首詞中,稼軒兄的豪放與痴狂盡顯,讀來酣暢淋漓,十分過癮。其中上片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一句尤為動人。

讀這一句時,腦海里不禁就會浮現出千軍萬馬前行數百里的壯闊場面,熱血男兒們趕赴沙場的情景,以此來讚美大宋軍士不畏險阻、敢於爭先的精神。然而其實這句詞的意思全然不是這樣,它的真正含義或許沒有那麼激動人心。

「八百里分麾下炙」,絲毫不關乎征途,它的意思是:將烤熟的牛肉分給部下吃。「八百里」也不是指路程,它指的是一頭牛,名字叫做八百里。當然,這種叫法不是平白無故瞎編的,其背後有一個著名的典故。

晉武帝的舅舅王愷是個侍權跋扈的人,特意從西域進口一匹雜色的牛,跑得特別快,因此起名為「八百里駁」。牛角、牛鼻、牛蹄子上全部裝飾著珍貴的飾品,閑著沒事就拿來出顯擺,王愷的這頭牛簡直成了身份的象徵。

同時期的王濟看不過去了,因此與王愷打賭:比試射箭,如果王濟輸,則賠付一千萬兩;如果王愷輸,這頭牛就劃歸王濟所有。王愷一聽這買賣很划算!贏了有一千萬,輸了也無所謂,大不了再花錢把牛買回來就是了。

可誰知,王濟贏了牛之後沒留活口,直接將牛宰了吃了肉!王愷的囂張氣焰因此得到重挫。此後,世人便用「八百里」的故事,來形容當朝統治者腐敗奢靡、暴殄天物。那麼當辛棄疾將「八百里」牽出來,又會產生什麼新意呢?

很明顯,辛棄疾的槍頭對準的正是宋廷的權貴們。他們不顧國家興衰,只顧一己私利,浪費了那麼多資源,還不如拿去馳援前線,為抗敵事業做點貢獻。辛棄疾直接將他們的寵物牛當做午餐分給將士吃掉了,其意昭然若顯。

可見,這簡單的一個「八百里」,實際上蘊含的山高水遠卻遠遠不止八百里,或許這就是辛棄疾的成功之處,在高處撫慰低處,在細微處見真章,如此絕佳的手筆,怎能不成為千古名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悟空每次使用毫毛前,為何必須先嚼碎,用完後為何又要收回來?
莊子為何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人生本該平凡嗎?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