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岡波巴:四種見解的錯處(一)——道德真源

岡波巴:四種見解的錯處(一)——道德真源

來源:道德真源《聖賢法語》欄目746篇

摘自:《岡波巴大師全集·珍珠之鬘》

製作:東方陽熹

岡波巴:四種見解的錯處(一)——道德真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就算我們未曾誤入這三種誤區(「三種誤區」,即在實修過程中容易誤入三種體驗的誤區,詳見《聖賢法語集》中《岡波巴:實修中「喜樂的體驗」誤區》、《岡波巴:實修中「明朗的體驗」誤區》、《岡波巴:實修中「無念的體驗」誤區》),在空性方面,我們也容易犯下四種「見解的錯處」:

1.所謂「空性流於『所知萬物的本性』」,這是指某些人只是空口泛稱(沒有真修實證,只是口頭禪、知識見解)

「一切[主客二元對立的]『能所二取』的事物,它們本來就是清凈的、本來就是開解著的,它們從本初、本源、本始上本來就是佛陀的覺悟、本來就是渾然天成的,因而,『修,不會使它變好;不修,也不會使它變壞』。另外,也沒有『善與不善』[的差別],善,不會給它帶來利益;不善,也不會給它送去損害——要知道,[善與不善之間]就像是把手伸入『黑色的牛角』與伸入『黑色的小袋』一樣,二者並沒什麼區別。」

這種夸夸其談的「空性清談者」(口頭禪。嘴上說自性本來清凈,心裡卻充滿了執著和糾結;口稱無修無證、無相無為,卻做著貪嗔痴的事情),就是「空性流於所知萬物的本性」了。

岡波巴:四種見解的錯處(一)——道德真源

東方陽熹釋義:

真正的清凈是通過證悟和去除習性稟性得以達到的,而不是僅從知識見解上知道自心本來清凈,就能夠獲得清凈的,因為:

一、雖說自性本來清凈,但是人們一落於人我、是非、生死、善惡等二元分別,就已經遺失本體,產生障蔽了;

二、雖說自性無修無證、無相無為,但是人們不放下執著妄想和貪嗔痴,猶如說食不飽,仍不能歸根復性,獲得清凈。

也就是說,修行者要想獲得真正的清凈,不僅需要真正的空性見(真正的證悟空性,而不是將「空」變成另一種知識見解,成為口頭禪、所知障),而且要放下一切的分別妄想,去除貪嗔痴等惡行。

概括而論,一個人若是陷溺在人我、是非、善惡等二元分別的糾結之中,干著貪嗔痴、殺盜淫的事情,卻聲稱萬物本來無善無惡,自性本來清凈、本來無染,此即屬本文所說的「空性清談者」、「空性流於所知萬物的本性」的錯誤見解!

註:圓括弧部分為東方陽熹的注釋。

岡波巴:四種見解的錯處(一)——道德真源

道德真源

願您福慧具足,吉祥如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陽熹 的精彩文章:

孔漢思:和平與正義的基礎(圖)—道德真源
資源是大家的(圖)—道德真源

TAG:東方陽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