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這些中藥的冷知識,很多人都不知道!

這些中藥的冷知識,很多人都不知道!

導讀:他精通本草,熟知臨床,是我國第一批中醫藥碩士研究生導師,他就是川派中醫藥名家——凌一揆!

鴉膽子用量到底如何拿捏

基於歷代醫家對鴉膽子的性味存在的認識分歧,凌一揆先生引經據典討論並贊同其「苦寒」性味之說。有關鴉膽子的用量和服法,各家記述不盡相同,範圍在7~50粒。凌一揆先生依據自身用藥經驗,建議臨床使用鴉膽子的參考劑量是10~30粒。至於服用方法,有用龍眼肉包吞者,有用芭蕉子肉包吞者,亦有用白 糖水將鴉膽子囫圇吞下等,其目的是避免本品刺激胃引起嘔吐。凌先生認為「腸中濕熱方盛,不宜以補藥助邪」,擬改滋補的桂圓肉為豆腐皮,推崇此服用方法。又討論鴉膽子去油取霜用,雖能避免嘔吐,但這樣處理後無疑會影響其治療效果。

凌先生指出:復方中以鴉膽子為丸劑,確能防止嘔吐,可能因丸劑的溶解過 程較為緩慢,緩和了鴉膽子對胃的刺激作用。故為合理選擇鴉膽子安全有效的服用方法提供了參考。

小青龍湯妙用五味補虛固本

凌一揆先生對臨床論方辨葯有獨到見解和精闢論述,尤其對五味子臨床應用的解析,見解獨特。經弟子張廷模回憶,其偶然與先生論及小青龍湯用五味子, 先生稱:通常人們認為該葯是防全方辛散太過,不能自圓其說。中醫用藥治病, 以平為期,太過用藥就有問題。假如原方減少辛散葯的味數或用量,使其不要辛 散太過,方中的五味子也是不可缺少的。先生進一步闡釋,其實小青龍湯主治之 證為本虛標實,五味子補益肺腎之氣,能夠顧護素有里飲患者之本虛;因其又能 養心安神,可以兼顧老年患者睡眠不佳,又防麻黃興奮性質引起的「心煩」;同時還斂肺止咳以治標,體現了仲景組方之妙,選葯之精。可見,凌先生對五味子在組方中的使用意義非人云亦云,見解獨到。

天麻性平味辛說

《中藥學講義》天麻討論項中專門對天麻的性味予以闡述。凌一揆先生指出:《神農本草經》言其辛溫,能祛風勝濕、溫通行痹,近代且有人以天麻為興奮葯。若從實際療效而言,本品平肝息風,為鎮靜、鎮痙葯。觀察古方用天麻祛風勝 濕、溫通行痹時,必配有大量或多數祛風葯或助陽葯,天麻僅起相助作用。若以 療效測其性質,「辛溫」之說有待商榷。張景岳將其改為「辛平」,張璐改為「辛平,微溫」。凌先生贊同「辛平」之說,認為「似較正確」。

巧話青蒿發汗解表

《中藥學講義》青蒿項下討論中載,時逸人指出:「發汗之葯多能礙胃,惟本 品兼能和胃,是其特點。」又謂:「本品發汗,確實可靠,古人用以止盜汗,殊不 可靠。」凌一揆先生評價此為經驗所得。王秉衡《重慶堂隨筆》謂青蒿專門解濕 熱而氣芳香,故為濕溫疫癘要葯。吳鞠通論青蒿「芳香透絡,從少陽領邪外出,

雖較柴胡力軟而氣稟清芬,逐穢開絡之功,則較柴胡有獨勝」。凌先生認為這些 見解都合於實際臨床療效,發揮了青蒿的功用,並肯定地指出:正確認識青蒿對 溫熱病和瘧疾的解表、退熱作用,不再將它局限於「退虛熱」,並認為青蒿對發 熱汗多、感冒惡寒甚之證皆不相宜。

據凌一揆先生大兒子凌宗元老師回憶:曾有位乳腺癌術後發熱患者,用抗生素、退熱葯一周仍無效。凌先生辨證施治,以清熱解毒藥為基礎,其中重用青蒿,患者服藥後次日熱勢減輕,三日熱退身涼,當時住院主管西醫醫生亦為之嘆 服不已。

當歸不同部位藥效差別大

《中藥學講義》當歸討論項中對當歸頭、身、尾的藥效各異展開了討論,引 王好古謂當歸頭破血,身養血,尾行血,全用同人蔘、黃芪則補氣而生血。當今 皆如此分用,一般醫家亦多相信當歸身為可靠的補血藥。實際上這種作用並非本 品之長,補血的方劑中雖常用之,但補血之功不在當歸也。先生又引《韓氏醫 通》謂:「當歸主血分之病,川產力剛可攻,秦產力柔宜補。」凌先生推崇韓氏之 說,指出:「川當歸味苦、麻,秦當歸味較甘,形宜肥大,地域有別,品類不一, 效力自亦不無差異,韓氏之說亦可備一格。」他認為當歸的藥效差異與產地有關, 而以當歸頭、身、尾區分藥效的意義不大。

凌一揆(1925—1992),漢族,生於1925 年2月15日,重慶市(原四川)永川縣人。

是國內外享有極高威望的中醫藥學家,率先在全國奠定了《中藥學》教材編寫模式;倡導正確評價中藥「十八反」「十九畏」的安全合理用藥思想,主張中藥「性–效–用」關聯認知及方葯配合「性效取捨」等學術觀點,重視中藥材的「采、種、制、用」四要素;崇尚創新,開拓進取,治學嚴謹,學術開明,勇於爭鳴,具有中藥現代化的國際化視野。在教材、學科、學位點及實踐平台的建設,高層次人才培養,中藥現代化研究及學術傳承和交流等多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促進了中醫藥學的發展和國際交流,影響深遠。

版權聲明

本文「中醫出版」,編輯/山柰。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青年中醫 好文選讀

-商務聯繫-

-轉載原創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同城 的精彩文章:

這些中醫俗語,不可不知!
《黃帝內經》與《傷寒論》——理論與臨床的互證

TAG:中醫同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