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害怕人設崩塌?禪師的真性情才是實力圈粉

害怕人設崩塌?禪師的真性情才是實力圈粉

文丨聖玄法師

首發丨騰訊佛學

常常看到「賣人設」用力過猛的新聞,在網路上引起種種「瘋狂吐槽」。

讓我想起以前讀到許多語錄里,古德的真性情:「南泉斬貓,歸宗斷蛇,大用現前,不存軌則!或弄船江上,或鳴錫雲端,或弔影崖島,或混跡市廛,或拈棒行喝,或張弓舞叉,學女人而戲拜,擇肥肉而大嚼……」

有喜怒哀樂,有嬉笑怒罵,可愛而親切——

01

大用現前,不存軌則

1唐代有位智則禪師,落魄不羈,每天穿著破衣袍,褂子也僅僅垂到膝蓋上,房間里只有一張床而已,所以連門都不必關。

別人都揶揄他太狂放,他卻怡然自得:「舍俗出家,怎麼還會為衣食之事斤斤計較,遮障心性,種種聚集財務只會念念不安,難道這不是最顛狂的嗎?」

2唐代的惠主法師,有一次外出參學歸來,發現當時太宗皇帝的親信陵陽公將一百多隻驢騾安置在寺院的殿堂、僧房中圈養,弄得污穢雜亂,但僧人不敢與陵陽公的威勢相忤。

他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取出錫杖,大嘆一聲:「要死要活,就在今天了!」對著驢騾揮舞錫杖,一時間倒下一片。

惠主法師又將它們一個個扔出寺院,縣官大驚失色,可是陵陽公卻因此膺服惠主法師的膽識與直率,於他的座下受菩薩戒。

3梁朝的法雲法師,雋朗英秀,善於講經,隨他學習的人很多,生性篤孝的法雲法師,侍奉父母盡心儘力,而母親去世以後,他悲慟不已,多日不食,瘦得皮包骨頭,比世間的守喪之禮還要悲慟。

他的知交好友僧旻法師勸解道:「儒家都曾教導,哀毀不可傷及性命。更可況佛有至言:要報答父母深恩,近則孝養侍奉,使之歡樂,遠則教化覺悟,導其神識。」

法雲法師聽了,這才慢慢開始吃東西。

4南宋將領張九成在父親去世時,前往徑山營齋修福,延請師僧超度父親。那天大慧宗杲禪師升座說法,並說偈曰:

神臂弓一發,透過千重甲。

子細拈來看,當甚臭皮襪。

將英勇抗敵的張九成比作「神臂弓」,卻以「臭皮襪」來戲謔秦檜等懦弱之流,不僅體現出禪師的家國情懷,亦流露出一份對奸佞當道的無奈。

祖師的真性情,單純而樸實,智則之「狂」、惠主之「直」、法雲之「哀」、大慧之「憂」,和想像中禪師的神秘高渺大相徑庭。

在這些有趣的言談中,也多有出奇制勝,導人悟入的機緣——

5馬祖道一禪師有一次剛坐上禪座之上,鼻涕唾沫便一齊出來,令侍者驚駭地問:「和尚適來因什摩洟唾?」

師云:「老僧在這裡坐,山河大地,森羅萬像,總在這裡,所以嫌他,摩鼻涕唾沫。」

侍者不解,馬祖又開導他,這是菩薩人的境界,來遣除他對外相的執著。

6唐肅宗見到一位印度而來的大耳三藏,聽聞他有神通,能知人心。便請南陽慧忠國師在朝堂上試驗一番。

南陽國師當即問他:「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麼處?」

大耳三藏道:「和尚是一國之師,怎麼卻去西川看競渡?」

過了一會兒,南陽國師又問,大耳三藏答:「和尚是一國之師,怎麼卻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

朝堂上的眾人驚詫不已,原來南陽國師在禪定中能夠觀見千里之外,然賽龍舟、看耍猴之事令人捧腹。

又過了一會兒,南陽國師又入定,大耳三藏默而不能言,國師大喝:「這野狐精,他心通在甚麼處!」將神通斥為「野狐」,以顯示禪門以悟為宗旨。

如太虛大師所說:「放觀其一顰、一笑、一動、一止、一進、一退、一語、一默、一問、一答、一投、一接、一棒、一喝、一回、一互、一钁、一鋤、一扭、一掌、一茶、一飯、一花、一草、一吹毛、一豎指、一垂足、一擎拳之間,無不有收放殺活之勢用,跌蕩飛動之興趣。」

有時令人瞠目結舌,有時又忍俊不禁,更把我對修行的想像從縹緲的雲端拉回到真實活潑的生活中。

02

一心敬慎,是諸功德初門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則說:「佛、辟支佛、阿羅漢一切諸賢聖,皆一心敬慎。」、「以人心多散,如狂如醉;一心敬慎,則是諸功德初門。」

他還講了一個故事,在佛陀示現涅槃一百年後,僧團的領導者是優波毱尊者,他是一位證得六神通的阿羅漢聖者,禪宗奉為西天第四代祖,因為其度化的人非常多,被尊稱為「無相好佛」。

那時候,他聽說有一位一百二十歲的長老比丘尼,年幼時曾見過釋迦牟尼佛,便打算拜訪,聆聽她講述佛陀的容儀。

長老尼知道了以後,便事先用鉢盛滿麻油,放下戶扇之下,戶扇大概是一種釘在牆上懸空的門,靠近地面的地方沒有遮擋。等到優波毱尊者前來,輕輕地推開戶扇,一不當心將放在戶扇下的油撒漏了幾滴。

優波毱尊者坐定以後,問長老尼:「您見過佛嗎?他的容儀如何?可以給我說一說嗎!」

長老尼娓娓道來:「我年幼之時,見佛來入村落里,就隨眾人出去見佛,一看到佛的相好光明便低頭作禮。這時候,頭上金釵不一小心掉在了地上,在幽暗的樹林里,佛的身光照耀無餘,我一下子就找到了金釵,歡喜不已,對佛的信仰充滿,自此以後,就出家做了比丘尼。」

優波毱尊者又問:「佛在世時,比丘們威儀禮法怎樣呢?」

長老尼說:「佛在時,最調皮的就數六群比丘了,他們無羞無恥,最是弊惡;但他們卻比今天的出家人還要有威儀法則。我是怎麼知道的呢?我見過以前他們六個人嬉笑地走進房間時,戶扇下放著滿滿一缽油,那時候這缽油一滴都沒有被碰灑。現在您雖是六神通阿羅漢,但行、住、坐、卧,比丘儀法,還不如他們呀!」

優波毱聽了這番話,大自慚愧!

所以說:「一心敬慎,善人相也。」佛滅後一百年見,僧團的威儀已遠不如從前,何況今日,令人自慚形穢。

03

真實沒虛矯,斷除煩惱根

誠然,面對種種自己的脾性、習氣,如果不加約束地放飛自我確實有失威儀,但只想著掩蓋自己的缺陷,則難免落入虛偽的窠臼。

如果將修行過於形式化,而不在心性上用功,不免會錯執方便為究竟,使得性格更加偏執。

乃至是許多教理學得好、戒律持得嚴謹、見識廣博的同修,常常心生驕慢,瞧不起其他的人,乃至是學律、學禪、學教的同修間互相攻訐。

學習本是為了降伏我慢,能夠學習佛法是難得的因緣,卻沒能夠用在降伏自心上,而是指點江山,乍現威儀,更招致他人對法門的誤解和誹謗,令人嘆息。

1在古代西藏有一位奔公甲格西,原先是個大強盜,但皈依三寶以後修行非常精進。

有一天一天聽說有位施主要來,就趕緊將供桌整理得乾乾淨淨,但是他立即檢點自己的意樂,發現自己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博得施主的讚歎。

他自責道:「比丘不應該做假啊。」隨手拿起一把灰,撒在桌子上。

當時一位大善知識聽說了這件事,大為讚歎:「全西藏最好的供養,就是奔公甲的那把灰。」

當然,也有許多人並沒有面對真實的勇氣,整天琢磨著在社交軟體上拍小視頻,說一些比世間的「心靈雞湯」還要沒營養的段子求曝光率,「修行」成了「貪嗔痴」的幌子。

諸佛祖師所說的對治法門,則是鼓勵我們面對真實的自我,生起慚愧心來對治種種煩惱。

星雲長老曾說:「『慚愧與苦惱』這一句話,也成為我的座右銘。不但印光大師、煮雲法師一個稱『慚愧』,一個稱『苦惱』,歷代以來,幾乎所有的高僧大德都經常自謙『慚愧』與『苦惱』,今日的青少年學道不易成功,就是因為少了知『慚愧』、知『苦惱』的性格。」

2《世說新語》記述了一位名叫支道林的高僧,有一次友人送他兩隻鶴,他愛好鶴的風采,見到雙鶴慢慢長大,羽翼漸豐,就剪去了它們的翅膀,想要挽留這兩隻鶴,留在自己身邊。

但他見到雙鶴心情沮喪,常常低頭凝視自己不能展開的翅膀,十分慚愧地自言自語:「既有凌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

他悉心照料雙鶴,等到的翅膀再一次長出來,便任它們自由飛去。

祖師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能夠將自身虛矯的甲胄揭開,直下剿滅煩惱,慚愧心可開眾善之門。

記得師父說,威儀的訓練就是靠裝,裝一輩子也就是真的。

但這種訓練並不是「人設」的廉價販賣,既在於「慎獨」的修養,更關乎「治心」的法門。

「裝」出一身道氣,只在人前裝模作樣是不夠的,能夠在獨處的時候、在私下的場合,也時時提起正念,一心敬慎,和自己的習氣廝捱,則是修道人的可愛。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我一直念經,你聽得煩不?
智敏上師:祖師留下的十秘財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