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編寫《大義覺迷錄》否定篡位,是心虛嗎?深層用意影響百年

雍正編寫《大義覺迷錄》否定篡位,是心虛嗎?深層用意影響百年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作為「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雍正皇帝的繼位之謎一直是史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至今沒有定論。其實早在雍正登基之初,關於他「陰謀篡位」的說法就已經廣泛流傳於朝野內外。

清朝雍正年間,湖南永興縣有一個名叫曾靜的人,他自幼習讀詩書,但屢次科考不中,只能以教書為業。曾靜如此一個無名小輩,卻因為一項「壯舉」驚動了雍正皇帝,甚至影響了整個清朝的歷史。

晚明遺民呂留良曾作「反書」,其中有「夷夏之防」等觀點,也就是推崇華夏正統,鄙夷外族入侵。曾靜受其影響也帶有明顯的「反清復明」思想。後來正值康熙駕崩,雍正繼位,民間盛傳「陰謀篡位」說,曾靜便藉此列舉了雍正的「十大罪狀」,并力勸川陝總督岳鍾琪起兵反清。

曾靜所列舉的雍正「十大罪狀」總結起來就是: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誅忠、任佞。而他之所以選中嶽鍾琪「共謀大事」,除了因為他手握重兵而不受朝廷信任,更重要的則是他乃岳飛後人,根正苗紅的民族英雄子孫。

但是,令曾靜萬萬沒想到的是,岳鍾琪非但不為所動,還直接將此事密告給了朝廷。雍正聞訊勃然大怒,但初登大寶的他卻充滿智慧,雍正沒有直接將曾靜處死,而是與他對坐辯論,辯論的主題主要有兩個:其一是「十大罪狀」,即雍正有沒有陰謀篡位;其二是「夷夏之防」,即清朝有沒有資格入主中原。

而後,雍正皇帝乾脆把兩人的對話和爭辯內容編纂成了一本書,名曰《大義覺迷錄》,其中附有曾靜的悔罪書《歸仁說》,但最精彩的部分還不在於此,而在於雍正皇帝如何一條一條反駁「十大罪狀」,否認「陰謀篡位」,以及他改「夷夏之防」為「華夷一家」的絕妙論述。

對於「陰謀篡位」說,雍正是極力否認的,並給出了諸多人證物證,雍正是個很較真的皇帝,他容不得天下百姓質疑他皇位的正統性。與此同時,雍正還在《大義覺迷錄》中重點闡述了兩個核心觀點,用以佐證滿清政權的正統性:

其一,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即無論是華是夷,唯有德者堪為天下君。

其二,滿清的天下,並非篡奪,乃是得之於李自成,而非得之於明朝。

這才是雍正編纂《大義覺迷錄》最真實的用意所在,其深遠影響延伸百年。

《大義覺迷錄》編纂完成後,雍正帝命令天下官員百姓必須人人通讀,還派出以曾靜為代表的諸多宣講官全國巡迴宣講。所以當時天下之人,無論識字不識字,全都知曉《大義覺迷錄》的內容。

有人說雍正此舉是畫蛇添足,也有人說他是做賊心虛,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但筆者認為,這正是他英明偉大的地方,因為通過《大義覺迷錄》的編纂和傳播,雍正不僅洗白了自己的篡位嫌疑,還將「夷夏之防」扭轉為「華夷一家」,證明了滿清政權的正統性,減弱了漢人的「反清復明」思想,為穩固清朝百年統治打下了基礎。

可惜的是,《大義覺迷錄》並沒有盛行很久,雍正皇帝駕崩後,乾隆皇帝剛一登基就將其列為禁書,不再傳播。原因很簡單,乾隆皇帝認為,此書涉及了太多皇家隱私,其中不乏手足相殘之事,正所謂「家醜不可外揚」,乾隆皇帝不希望愛新覺羅皇族的家事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談資,這實在有礙於皇家威嚴。

參考資料:《大義覺迷錄》、《清史稿》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歷史界為何認為「明實亡於萬曆」?萬曆年間發生了哪些歷史巨變?
「楷書四大家」中,趙孟頫對後世的影響最大,為何知名度卻最低?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