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廖紅:土壤「保健醫」 根生態守護者

廖紅:土壤「保健醫」 根生態守護者

科技日報記者 謝開飛

4月的武夷山燕子窠生態茶園示範基地,呈現一派「熱鬧」景象:金黃的油菜花連綿成海,茶樹上瓢蟲蜘蛛常常「光顧」,花叢間蝴蝶飛舞蜜蜂「忙碌」。記者眼前的這一切,得益於「土壤保健醫」、黨的十九大代表、福建農林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廖紅教授的到來。

愛穿裙子、知性端莊,這是學生們對廖紅生活中的印象。但一到田裡,扛鋤頭、挖溝、撒肥料、播大豆,「女神」變成了「女漢子」。廖紅說, 每次下田就像郊遊,比坐辦公室有趣得多。

上世紀90年代,廖紅被推薦到美國賓州大學根系研究中心學習。到美國後,她才知道自己進入了世界首個專門進行植物根系研究的Lynch教授團隊。「植物90%以上的養分依靠根系吸收。一年學習讓我深深感受到『根深葉茂』的內涵,也愛上了植物這個深埋土中、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器官』。」廖紅說。

「那個時候,這類研究在美國已成為前沿方向,但在國內仍處於空白。」1998年回國後,在導師嚴小龍教授的帶領下,她和團隊率先開闢了國內根系生物學的研究方向,「希望藉助科學手段,改良根系,提高養分效率,實現農作物高產優質,和環境『友好相處』。」

中國是茶的發源地,也是世界第一產茶大國,福建茶葉產量更連續多年位居全國之首。但是我國茶園普遍存在養分效率低、土壤酸化、肥力下降及水土流失嚴重等問題。「茶樹汲取養分,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了破壞,根系天天為了生計『憂思愁苦』」。

為解決這些問題,廖紅想到在茶園間套作豆科作物,利用大豆生物固氮的效果作為「綠肥」,讓大豆根系和茶葉根系成為「好朋友」,同時保護生態環境。但跑遍大半個福建後,她卻犯了難:福建地區大部分是酸鹼度低於4.5的土壤,國際上普遍認為大豆無法在這種土壤環境下正常生長。

「我就不相信酸性土壤種不好大豆。」對酸性土壤和大豆有充分了解的廖紅,堅信能解決這一難題。利用團隊前期培育的大豆品種資源等,她和團隊經過兩年多的嘗試與探索,篩選出適宜酸性土壤的高效大豆品種及高效固氮根瘤菌,同時總結出一套優質高效生態茶園栽培技術,成功地在茶園種植出讓國內外其他團隊都「眼紅」的綠肥大豆——即使在酸鹼度為4時也能長出高效固氮的根瘤菌,更能給土地返補營養。

這一突破,離廖紅的心愿又近了一步,「大豆根系『攻下』了土壤,同時接種高效固氮根瘤菌,使得大豆根系周圍的土壤環境得到了改良,茶樹根系便開始試探著與大豆根系『交朋友』,還熱衷於到朋友家裡『做客』,並且帶著越來越多的同伴前往……」說起根系,廖紅就像在介紹自己的一位「摯友」。

如今,在福建省武夷山、福安、安溪等地,廖紅建立了多個優質高效生態茶園示範點,從2016年至今,生態茶園示範面積累積超過6000畝,輻射面積超過10萬畝。廖紅也成了根生態守護者、土壤的「保健醫」,一傳十、十傳百,各地的農民紛紛找上廖紅。

「本世紀初,我國很少有專門進行根系研究的專家。現在,幾乎每種作物,甚至果樹和林木都有專門進行根系研究的團隊,根系改良已成為作物育種的重要目標。」說起自己心愛的事業,廖紅眉飛色舞。

不久前,福建農林大學聯合武夷山市共同成立福建首個茶產業研究院——武夷山茶產業研究院,聘請廖紅擔任研究院院長。

「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我更想讓先進的研究成果惠及更多農民,在不減少產量、提升質量的前提下,留住祖國的綠水青山。」記者眼前的廖紅神情嚴肅、目光堅定。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陳小柒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我姓柳,我和我的小夥伴要向大家道歉……
銅陵:高效率成果轉化贏得高質量產業發展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