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江湖:關羽只能算是俠客,真正的大俠是趙雲
在歷史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被稱為蜀漢五虎將。而在這五虎將中,若論對蜀漢的勛功,關羽鎮守荊州、獨當一面,當屬第一;但若論深明大義,則趙雲當屬第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趙雲是常山真定人。真定,就是我們現在的河北正定,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北京、保定合稱「北方三雄鎮」。趙雲生於斯長於斯,其個人性格明顯受到了這種歷史文化積澱的熏陶——既有英勇善戰的一面,又有深明大義的一面。
關於趙雲的英勇善戰,歷來有不少文章,這裡不再多說。下面我們想要與諸位探討的是,在深明大義這個方面,趙云何以能在蜀漢五虎將中排第一?
1、義投公孫瓚
初平年間,袁紹佔據冀州,公孫瓚佔據幽州。袁紹名望大,故而常山郡許多人選擇投奔冀州,但趙雲卻率眾投奔幽州。對此,公孫瓚既高興又不解,問趙雲,聽說貴郡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麼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
趙雲回答說:「天下大亂,不知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人經過商議,想要追隨仁政之所在,並不是因為我們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
「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這話不僅說出了趙雲從軍的初衷,也體現了他的「大義」,即追求「仁政所在」。
2、義隨劉備
趙雲投奔公孫瓚時,劉備也在公孫瓚處。劉備見到趙雲,生出愛才之心,深加接納。後來趙雲因事辭別公孫瓚,劉備不知何時能再見趙雲,與趙雲握手話別,依依不捨。
見劉備如此,趙雲也十分感動,當即表示「終不背德也」。言下之意就是,他不會辜負劉備的賞識之心,將來一定會重新回來投奔劉備。
趙雲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建安五年,劉備被曹操打敗,落魄之際投奔袁紹。趙雲聽說後,率領數百士卒前去找劉備,以壯劉備聲威,並從此正式成為劉備手下的一員猛將。
赤壁之戰前,劉備又一次被曹操打敗。當陽長坂坡,劉備拋妻棄兒,只帶著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逃命。
在此關鍵時刻,趙雲突然離開劉備進入曹軍的包圍圈。當時有人誤以為,趙雲這是要去投降曹操了。劉備聞言大怒,用手戟投擲那個亂嚼舌根的人,說:「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
果然,不久之後,一身血污的趙雲護著之前被劉備拋棄的妻兒——甘夫人和劉禪,回到了劉備身邊。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趙雲對劉備都不離不棄,這是義。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趙雲單槍匹馬從曹軍中救出甘夫人和劉禪,不但是對劉備的有義,還使劉備不因拋妻棄子而失去「大義」。
3、義救同鄉
建安七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曹操派夏侯惇和于禁等領軍進攻劉備,雙方戰於博望坡。劉備自燒營壘假裝撤退,而以伏兵計擊曹軍。在戰鬥中,趙雲生擒曹軍將領夏侯蘭。
夏侯蘭是趙雲的同鄉,二人打小就認識。因此,趙雲求情劉備免夏侯蘭一死。劉備答應了。
夏侯蘭既是趙雲的同鄉,又是經由趙雲求情才被免死的。按理說,被免死之後的夏侯蘭應歸屬趙雲統領才是。但有意思的是,趙雲並沒有這麼做,而是根據夏侯蘭明於律法這個才能,將他推薦給劉備當軍正。
由此可見,趙雲救夏侯蘭,並非是為了一己之私,而是出於為劉備留住人才的公心和大義。
4、義拒美女
赤壁之戰後,劉備迅速平定荊州四郡,並任命趙云為偏將軍,兼任桂陽太守。
桂陽郡原太守叫趙范。趙范有一個守寡的嫂子,有國色,姿色貌美,趙范想把她改嫁給趙雲。趙雲推辭說:「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樣。」
有人勸趙雲接受這名美女,趙雲仍然不答應。他認為,趙范是被迫投降的,獻美女搞聯姻,居心叵測,何況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後,趙范果然藉機逃走,趙雲因為沒有接受美女而未受到牽連。
趙雲沒有被美色誘惑,拒絕趙范送來的美女嫂子,不僅是一種義,也是一種見識。
5、為民仗義執言
劉備平定益州後,軍中許多將領主張,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
對此,趙雲明確表示反對,他說:「霍去病曾說過,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在國賊不只像西漢初年只有一個匈奴,所以還遠未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須等到天下平定之後,再使眾人返回家鄉去耕耘田地,這才是最好的決定。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禍,現在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才可以使他們服兵役、納戶稅,這樣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
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這無疑是提振軍心士氣的好辦法。故而在軍中將領提出這個主張時,就連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也未曾表示反對,然而,趙雲卻明確表示反對。
作為劉備軍中主要將領之一,如果分田產分房舍,必定也有他趙雲的一份,所以,趙雲可說是既得利益者。在此情況下,趙雲不以既得利益者自居,不惜得罪軍中其他將領,從長遠考慮,替益州老百姓仗義執言,更加難能可貴。
6、義救部將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聽從法正等人的建議進攻漢中,漢中守將夏侯淵被黃忠斬殺。三月,曹操親率領大軍來爭奪漢中,並運送大量軍糧到北山下。
黃忠建議出奇兵奪取曹軍軍糧,趙雲於是讓黃忠出兵北山,但到約定時間,黃忠仍未歸來。
趙雲放心不下,便親自帶著數十騎出營出查看黃忠等人的情況,途中恰巧遇到曹操的大軍。
趙雲兵少,只能且戰且退,好不容易殺出重圍,退入漢軍營寨,卻發現部將張著因為受傷而又被曹軍包圍。趙雲於是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救出張著,將他帶回營寨內。
此時,曹軍已追至漢軍的營寨前,負責防守的沔陽長張翼見曹操大軍殺到,大驚失色,想要閉門拒守。趙雲卻下令大開營門,然後令漢軍偃旗息鼓。
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去。趙雲趁曹軍撤退之機,下令鳴擊戰鼓,又令軍士以弩箭射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踐踏、墜入漢水中淹死者不計其數。
後來,劉備得知趙雲擊退曹軍,稱讚說:「子龍一身是膽也!」
劉備對趙雲的這個稱讚,輕描淡寫,讓人有故意避重就輕的感覺,很不準確。因為在此事件中,趙雲救部將張著是義,以「空城計」退曹軍是智,何止只有膽量?
7、義諫劉備
關羽被害後,劉備大怒,置諸葛亮提出的「聯吳抗曹」的既定戰略於不顧,準備大舉興兵進攻東吳。
劉備這種執意為關羽報仇的行為,表面上看似乎是義,但實際上是不顧大局的小義。蜀漢文武群臣中,有許多人看得明白,卻少有人對劉備提出勸諫,因為大家都不想去觸霉頭。
唯有趙雲勸諫道說:「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滅了曹魏,孫權自會臣服。如今曹操雖已去世,但其子曹丕篡位,引起公憤。我們應利用此民憤,攻佔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地區,以號令天下討伐逆賊。如此,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著曹魏不打,反而先去打東吳。而且,與東吳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並非上策。」
趙雲從大局出發,不惜得罪大老闆劉備,義勸劉備暫時放過東吳,利用民憤攻打曹魏,是十分有見識的。但憤怒的劉備聽不進趙雲的諫言,執意東征,結果導致了夷陵大敗,趙雲也只能徒呼奈何。
總之,正因為有上述「七義」,所以我認為,如果論深明大義,在蜀漢五虎將中,趙雲當屬第一。
有人認為,關羽捨棄曹操開出的優厚條件,「千里走單騎」,重新投奔劉備,才是義薄雲天,才是義的化身。不可否認,關羽的確是一位十分講「義」的人。但關羽「千里走單騎」所體現出來的「義」,實際上只是他對劉備的個人義氣,是「小義」,而非為國為民的「大義」。
已故小說家金庸先生曾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借用這句話,我們可以說,在三國江湖上,關羽可算是一位快意恩仇的俠客,卻算不上大俠。而在趙雲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其對劉備、對部下、對同鄉的俠義心腸,更看到了其為國為民的大義,是真正的大俠。
※孫權此話,暴露出他在識人上比曹操差一大截
※曹操殺楊修,公開理由欲蓋彌彰,其背後另有隱情
TAG:至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