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被人誤解逃避服役?他對士兵的貢獻,後來才為人所知
查理·卓別林,一位享譽世界的電影大師。縱使時間過去了40多年,他依舊受人尊敬。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這位電影大師也曾因「未自願參加一戰」而遭到嘲笑。然而知道他已經逝去後,人們才知道他通過電影為戰場上的士兵做出過哪些貢獻。
卓別林一生拍過的電影很多,其中最令人難忘的非《流浪漢》莫屬。電影於1914年上映,沒過多久就風靡全球,他也成為眾人心目中的偶像。無論是在廣告上、歌曲中、漫畫里卓別林在《流浪漢》中的經典形象(滑稽的動作)無處不在。
由於他「滑稽」的動作廣受歡迎,卓別林在25歲時就已經成名,是頗為受人喜愛的公眾人物。而他的電影也不僅播放給大眾觀看,同樣也播放給前線士兵觀看,對於他們來說這是治療創傷的妙藥。
有時,放映機會直接將電影投放到醫院的天花板上,讓卧床不起的受傷士兵無需做起就能夠欣賞到卓別林的電影。一旦觀眾們進入狀態,聚精會神的看卓別林在電影中「滑稽」表演,他們往往能夠忘記傷痛。
笑聲有助於減輕傷病們的痛苦,正如卓別林所說的「笑聲可以彌補缺失、緩解痛苦」。而且卓別林的電影還跨過了語言障礙,向所有人都表現著同樣的效果。
卓別林粉絲們模仿他,並向他致敬
卓別林的電影一開始並沒引發什麼樣的問題,但人怕出名。由於卓別林的成名是與一戰幾乎同時「興起」的,所以他的舉動被受關注。戰爭期間卓別林因未加入英國或美國軍隊服役(他是英國人、成名於美國),而被主流媒體稱之為「逃兵」(逃避服役)或「懶鬼」。
當1917年美國參戰徵兵壓力劇增時,數千人給卓別林寫信發泄他們的質疑與憤怒,讓卓別林因自己未能入伍而感到蒙羞。事實上,針對誹謗卓別林未能入伍的活動,是由英國媒體大亨、「 每日郵報」的創始人——諾斯克利夫勛爵(Lord Northcliffe)牽頭的。他經常在自己旗下的報紙期刊中批評卓別林,要求卓別林立即返回英國。
「 每日郵報」的創始人——諾斯克利夫勛爵
例如《每日郵報》在1916年3月嚴厲抨擊卓別林:他與一家名為「Mutual」的製片公司簽訂的合同中有一項與戰爭有關的條款。戰爭風險條款指出,卓別林在戰爭期間不得回到他的祖國。
1917年6月,諾斯克利夫又在社論中譴責卓別林:「卓別林雖然身材矮小,但他的腳步非常堅定,他的銀幕雜技證明了這一點。......無論如何,卓別林都有義務入伍,因為作為數百萬人的偶像,他必須做出榜樣」。總之就是一邊貶低卓別林,說有他沒他都一樣;一邊又要求卓別林回英國參軍。
隨著時間的推移,諾斯克利夫的「欺凌」愈演愈烈,迫於無奈的卓別林值得在美國遞交了登記申請,同時還向美國和英國提供了25萬美元的捐款。
由於卓別林是英國人,所以卓別林還需等待英國大使館的許可。而使館則力挺卓別林,說道:「我們不認為卓別林是個逃兵,除非我們接到強制徵兵的指示。」同樣的,前線士兵們也不認為卓別林是個「逃兵」,這一論調不過是有些人自說自話。
最終,卓別林等來了結果:他因身材矮小、體重過輕而被拒絕入伍,也就是說軍隊主動拒絕了他的服役申請。但不明真相的人們依舊在發泄這著他們莫名的憤怒。
電影《從軍記》劇照
後來卓別林意識到,想要儘快的結束戰爭,他能做的並不是扛著槍去戰場上與人拚命,而依舊是要靠電影。於是在1918年5月,卓別林的反戰喜劇《從軍記》上映了,他將《流浪漢》中的滑稽動作展現到了軍營中,講述了一個新手在運營中的尷尬,對戰爭進行了不失有趣的諷刺。
除了反戰情緒,卓別林還反對軍國主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獨裁者》。但這也為他後來被迫害埋下了伏筆。1940年,電影《大獨裁者》被人解讀為「替蘇聯宣傳」。理由則更是滑稽,「他嘲諷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唯獨沒有針對斯大林。」果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電影《大獨裁者》劇照
後來,卓別林還為自己辯解過。但隨著二戰結束、冷戰來臨,強加在卓別林頭上的罪名立刻讓他變的罪大惡極,至1952年他被迫離開美國遷居瑞士。
後來在1977年卓別林去世後,人們才真正認識到卓別林電影的價值——他的電影為受傷士兵帶去的慰藉,遠比他自己上戰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