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個以「無知」、「偽愛國」為榮的年代,離我們並不遙遠
引言
一場火災,讓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到法國的巴黎聖母院。衝天的火光之中,我們看到的有倒塌的塔尖,有滿臉悲戚的巴黎市民,還有事發之後議論紛紛的眾生相。
關於巴黎聖母院火災一事已經不需要多說,整整兩天,從哀嘆人類世界的文化瑰寶遭重創,到扯出圓明園來幸災樂禍的。從經濟學角度講法國人救火效率低下的,到文學角度帶大家重溫雨果大作的。
還有分析「我們為什麼要哀悼巴黎聖母院」的以及「我們為什麼對此事件無感」的等等等等。這場火已經被全方位無死角討論了一遍,實在不需再多贅言。
O巴黎聖母院著火場景
所以今日想藉此事件與大家交流的,是火光中反映出來的眾生相背後,我們各階層思想觀念的巨大差異及互不理解。還有我們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這樣的一個社會現實。
一場爭吵背後
早上起床,看到一個書友群中幾百條未讀消息。點開一看,果然是關於巴黎聖母院火災哀悼者與幸災樂禍者的一場爭吵。
女生覺得扯上圓明園幸災樂禍是給國家丟臉,而男生覺得自己的「幸災樂禍」十分合理。(是的,他自己說自己「就是幸災樂禍」)近一個鐘的爭論中,其實內容一直跳不出扯上圓明園到底對不對這個話題。
女生一直重複觀點「英法聯軍和巴黎聖母院著火沒關係,火燒圓明園跟此事沒有可比性」,而男生則各種發問「你就說法國人有沒有參與燒圓明園」、「大英博物館還有多少搶我們的東西」及「你說聖母院燒了可惜你有份參與救援捐錢重修嗎」云云?
O被燒毀的巴黎聖母院內部
男方甚至伴隨有「假文青」、「不要裝文藝」、「聖母院住的就是你們這些聖母」等等人身攻擊。最終呢,以眾人和稀泥式勸和「每個人觀點不同,必須互相尊重」,女生退群,男生說「小妹妹心理素質有待提高」收尾,勝利姿勢漂亮。
陳述整個事件,其實是想說我們在面對不同觀點時的一個普遍現象:不懂交流。不管是正面的友善交流也好,激烈的思想碰撞也好,我們都太不懂交流了。
導致這種激烈而無實質內容,低效甚至無效交流的根本原因在於邏輯思維的缺乏。當遇到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情況時,想要舉例證明自己的觀點也行,想要從對方的語言中尋找不合理的漏洞也行,總之不可能是一直重複觀點,甚至惡語相向攻擊對方。
邏輯清晰的理性思考,是溝通交流的基礎。
幾句評論背後
不久前我們講了華人建築師貝聿銘的故事,作為現代建築界的超級巨星之一,他在中外建造了一系列知名地標性建築。而文章開頭我們選擇了中國的一些「低俗」建築作為反面例子,再講述他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將中國風發揮到極致。
評論區有人稱讚其有勇有謀,學識過人。也有一些覺得並不喜歡他某些作品的讀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O貝聿銘先生也是盧浮宮玻璃金字塔的設計者
但有一條評論特別刺耳,他是這麼說的:「說自己好沒必要捎帶上別人不好,中國的建築多了,精品怎麼不說?!歐美建築多了,垃圾怎麼不提?!」。在稍加交流之後,我們發現實在是無法溝通,無奈將此人拉黑。
你會發現很多人在與你談論某事的時候,他一直是顧左右而言他的,你邏輯再清晰也根本用不上。譬如你說你有某個基督教朋友人真好,他會說你胡扯你不知道十字軍東征的時候死了多少人……然後在你闡述這兩者之間為什麼沒有聯繫的時候,他會插話說「我是讀歷史的,我懂的會比你少嗎」。
遇到各種觀點不同又蠻不講理的人時,我們要清楚一個事情:單方面講道理是沒意義的。古人有一句話十分精彩地概括了這種交流情況,那就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吶。
另外還是一種是十分固執己見的人,也可以說他的信念十分的堅定,根本不存在被改變的可能性。我們要明白,每個人所受的教育、生活的環境不同,看同一個事件的著眼點(也稱眼界)自然不同。
O巴黎聖母院火災現場附近民眾
有一些根本上的認知問題是沒辦法通過一時半會的交流溝通來改變的,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及時剎停。古人也有另一句話作為這種情況的指導方針,叫「君子和而不同」。這是一句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比登天還難的話。
但不固執於「求和」倒是可以簡單做到。及時中止無效交流,是溝通的智慧。
我們是要往上走還是往下走
今天梁文道先生關於巴黎聖母院火災事件的文章中講到,他對於此事中幸災樂禍者感到憤怒,到不解,到恐懼,最終歸於悲哀。他在文章中講對於世界文明的尊重,講人類共通的正常共情能力,講中法,還有巴黎聖母院及圓明園的歷史。
他講了很多,條條是道剖析得十分透徹。而當我轉發到另一個群聊中之後,過不多時有人截取了一條評論區的留言並說:「其實這個人說的才是通俗易懂,簡單明了。」
O被截取的評論區留言
其實我們能理解為什麼大眾會有很多顯得無知的情況,如上一節所說,限於學識、困於人生閱歷,是一個眼界的問題。但我不敢苟同的是,為什麼明明知道自己「庸俗」,卻甘於一直保持這個狀況。
我不能贊同的是,為什麼現在高舉著「我就是庸俗的小市民」旗號然後傳播一些既不利於國家和社會,也不利於自身的言論的行為竟成了被輿論保護的對象。一旦你抨擊「庸俗」,就成了站在知識的制高點瞧不起人民群眾的人。
O90年代初,木心先生在家中給諸多「無知」的中國留學生講學
筆者曾經在一個涉及傳統服飾的圈子看到關於服飾背後歷史文化的討論,其眾夾雜著一些從歷史角度來講不甚正確的觀點。而當我試圖友善地提醒及科普勘誤時,聽到的卻是「我們只覺得它好看,什麼文化歷史的我們不感興趣」,以及「那些一直揪著歷史和形制的人太裝*了」之類的答覆。
群里的一個小哥一直寬慰及教育我:「社會精英只代表社會的一個階層,各階層的不同聲音才是社會全部」、「你還小,要對這個世界有信心,聆聽更多階層你才能有成熟的想法。」
O將自己下半生貢獻給中國歷代服飾研究的沈從文先生
各方面的聲音意見都要了解聽取,這個道理我明白。但是我始終堅信,以「社會精英」的觀點為借鑒學習,再傳播到其他階層中,才是使這個世界慢慢變好的做法。
而假使耳邊一直都是對他人災難幸災樂禍的笑聲,或者糾結於陳年仇恨卻不思進取的人,乃至於覺得文化歷史對他們無用的朋友。我想一個人思想再怎麼開放再怎麼開明,自以為能接受各階層思想觀點,也終難逃一起陷於不求知泥沼的命運。
關於對待文化知識、新鮮觀點的態度,可怕的永遠不是「不知」,而是「不願知」。
後記
從祭侄文稿到巴黎聖母院事件,回憶一下網路上討論的聲音,不客氣地講是愚壞者居上而良善者失聲。善者不懂辯,智者不願講,而大眾多不想學。
再深入想一下,其實比「不願知」更可怕的,是「以無知為榮」。畢竟,上一個社會精英不被重視,知識分子墜入深淵,而大眾皆以「我是庸俗的小市民」為榮的至暗時代,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遊戲《只狼》火爆全網,背後是這樣一位匠心製作人
※酷帥大叔30歲才開始學畫,用撿來的垃圾設計俄羅斯硬核密室
TAG:手望Sowa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