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皇帝稱千古一帝,卻沒有關於他妃子的任何記載,大部分都殉葬了
在過去,世間如雲的佳麗都藏於皇帝的後宮之中。有一個皇帝卻似乎是個例外,那就是秦始皇。翻閱各種史料,絲毫沒有關於他的後宮妃嬪們的記載。在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呢?
關於皇帝的後宮,總是會或多或少地在史料中被提及,尤其是關於皇后的記載,那就有著更重的筆墨了。不過,秦始皇卻是個例外,因為沒有人知道他的皇后是誰,史料中也是無跡可尋。
關於這個秦始皇皇后的問題,也是縈繞在歷代史學家心中的一個困惑。即使是到了今天,對於秦始皇的後宮的秘密,也依然是不得而知的。
按照古代的安葬制度,皇帝與皇后是要合葬在一起的,秦始皇的父親與祖父也是遵循這一古老的制度的。即使不是制度的原因,夫妻兩個人合葬在一起也是應該的。
不過,到了秦始皇這一輩,皇后的身份卻成為了一個謎。在整個秦始皇陵中根本就找不到皇后的墓的蹤跡,因此,也就是皇陵中只有秦始皇孤身一人葬在該地。而隨著人們不斷加深對秦始皇的後宮進行探查,也就有越來越多的猜測從中誕生了。
其中有人猜測:當時由於他的後宮令人「亂花漸欲迷人眼」,因而實在是無法從中選出最為適合成為皇后的人,因此也就沒有皇后。乍一看,這個理由似乎還是有它的合理性的,不過我們仔細推敲一下就會發現,在當時,由於制度的原因,皇后的設立與後宮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新皇帝親政以後,選皇后就是必須的流程。
也就是說,皇后的存在只是一種權威和象徵,和皇帝的個人喜好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我們知道,秦始皇由於受到方士的蠱惑,投身於了長生不老的事業中。所以也有人推測:秦始皇覺得自己的壽命會很久很久,所以對於立後的事情也並不著急,始終往後推遲。不過這種說法其實也並不靠譜,因為秦始皇親政時只有二十多歲,但是他受蠱惑則要到晚年時期,之間相隔數十年。
當然還有其他的說法,還有人推測:秦始皇是受到了他母親非常大的影響。因為他母親的私生活十分混亂,不但淫亂宮闈、豢養男寵,甚至還生了兩個私生子。這些事情他都是看在眼裡,心裡著實是受到了不小的傷害,也是留下了很深的陰影的。也正是因為他母親的種種行為,而使得他對女人的認知和看法早就已經發生了極大的扭曲,所以才對女人產生了不信任和排斥。
而且他還將自己的母親趕了出去。不過最後在大臣勸告下,為了政權穩定,他還是將母親接了回來。為了大局,他都可以接受自己的母親,由此看出他實際上是個有著博大胸懷、長遠眼光的人。按道理,立後也是一件有助於治國安政的事情,但是他為什麼遲遲不肯立後呢?始終還是很奇怪的。
不過,他為了治國穩權都將母親接了回來,他不立後的事情,應該是與他母親無關的。
以現代的眼光來看,他不立後恐怕也是與後宮妃嬪從史冊上全部消失有著脫不開的關係的。除了剛剛所述的三種猜測以外,其實還有著不少的猜測。
有人認為,秦始皇自覺功高蓋世,因此他縱觀這個世界的女人,覺得沒有一個人能夠配得上他。儘管這種說法看起來有些可笑,但是仔細推敲,其實反而有著一定的可取之處。
首先就從他自稱「皇帝」來看,這是他自己獨創的,從中也可以看出他對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必然是感到非常滿意的,也從側面暴露出了他自傲的性格。因此也有可能正是源於這種自傲,而使得他始終未立後。
由於關於他的後宮的記載實在是寥若晨星,因此線索比較多的《史記》成為了入手尋找的主要渠道。全書中有關記載僅有一條,也就是:「九月,葬始皇驪山。… ?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這條唯一的線索也顯得非常重要,並沒有直接寫出秦始皇去世后妃嬪們的去向,而是通過二世之口得知,這些數量不少的妃子中,沒有子女的都不能放出宮去。
因此,這些妃子最後的結局大多就是殉葬而死了,數量還不少。
除了沒有子嗣的妃嬪都殉葬了,其實宮中還是有著不少擁有子嗣的妃嬪逃過一劫的。但是她們的具體情況卻也不得而知了,因為沒有留下任何的史料對她們有所記載。《史記》中也就提供了這麼一條線索,也就留下了這麼多的信息。唯一的線索斷了,我們也只好從她們的子嗣著手。
他這一生有二十多位子女,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公子扶蘇以及幼子胡亥了。在秦始皇親政以後,他在華陽夫人的牽線下曾娶過一位楚國女。關於這位楚女是毫無信息記載的,不過根據時間線推斷,這位楚女很有可能是扶蘇的生母。
雖然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不過對於六國依然心裡是設有防備的,就連他的兒子也是有著別國的血脈的,這就使他不得不想出應對之策。據說在秦始皇母親被接回來以後,是從趙國給兒子安排幾位姑娘的,而秦始皇也是非常有可能接受了一位趙女的。
胡亥的生母應該就是一位趙女。這種推斷也還是有根據的,因為秦始皇特意安排了身為趙國人的趙高給胡亥做老師,因此胡亥的生母極有可能是一位趙女。
但關於秦後宮的記載始終是不多,這既有可能是由於出現了意外事故而失傳了,也許是在當年項羽燒咸陽宮的時候將他們都燒掉了吧。
※小官修墓,見石碑上12個大字,竟是千年前諸葛亮預言,句句應驗
※現在人說慈禧長得丑,為何當時的人都認為她很漂亮?有一致命原因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