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建盞千萬別用它放太久,看完你就明白了!

建盞千萬別用它放太久,看完你就明白了!

我們平時買回來的建盞都是包裝十分仔細精美,不僅有內襯為錦質的錦盒外邊還有錦袋,為方便收納平時不用建盞的時候很多人將其放入錦盒之中,今天要說的是,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

錦盒只是用來包裝,暫時保護建盞安全。畢竟建盞屬於易碎物品,若長時間不使用不建議堅決不要將其放入錦盒收藏。

這種做法表面看非常安全,但錦盒裡邊不透氣,使用過的建盞多少會有茶垢,若是這個時候把建盞放入錦盒中,就有可能出現「生鏽」現象。

所謂的「生鏽」其實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生鏽」,只是給人的錯覺罷了。原因有二:

1、燒制之時溫度過高,盞之斑紋已經燒乾,也可以說無結晶無玻化的盞,會有鐵鏽之色,其實並非鐵鏽。亦或者本身就是燒制的褐色斑紋給人以鐵鏽之感。

2、油滴盞斑紋成分主要為鐵的氧化物,玻化不夠或者壓根沒有玻化的盞,如果長時間經過茶湯的浸泡而且也不注意清潔,在空氣中氧氣與水蒸氣的共同作用下可能會使得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三價鐵呈現出來紅褐色給人以生鏽之感。當然,也可能長時間不注意清潔,殘留有大量茶垢。注意茶盞出彩和茶垢不是一回事,茶垢是暗黃色,出彩先是金黃後是七彩色。

釉上析晶與釉下析晶也有關係

燒成的建盞,玻璃質層恰好完全覆蓋在析晶之上,令盞面摸起來手感如玻璃般光滑,那麼就屬於釉下析晶。反之析晶位於玻璃質層之上(或未形成良好玻璃質層),結晶斑紋凸出釉的表面,就屬於釉上析晶。析晶和玻化的過程比較複雜且不確定,也可能燒出介於兩者之間的過渡狀態(玻璃質層極薄,結晶差一點就在釉上露出)。

釉下析晶之盞斑紋之上有一層似玻璃的「保護層」保護,不會直接與茶湯和空氣接觸,自然也就不會因為氧化或者臟給人以鐵鏽之感。

建盞喝完茶要如何養護對建盞是最好的呢?

1:平時,每天喝完最後一盞茶,用開水沖洗,去除附著在釉面上的茶垢,然後將建盞自然放置,通風便可。也可用專門的茶布擦拭乾凈。時隔三兩日、也可四五日,就進行一次全面清潔(可用清潔布或牙膏清洗)。

2:切忌把茶水放盞中留夜,或者故意不清洗建盞,以便更快地養出效果。常見到這些盞的盞內壁有很多茶垢,雖在陽光下變換角度,可以看到類似於「七彩」的樣子,可殊不知,這是對建盞極大的傷害。像這樣養盞日積月累下來,會使得盞釉面愈發乾澀,灰暗,晶體也逐漸暗淡。

3:如果環境較為陰濕時,應把建盞清洗乾淨後,放在通風易干之處、或者用柔軟的茶布擦乾,等到完全乾燥後再妥善收存。

4:可以多準備一隻建盞交替使用,讓盞有休息的時間,是養好盞的一個重要環節。

建盞作為實用器不要束之高閣,但在生活中難免會有一段時間閑置不用,比如出差或是出國旅遊,這樣的情況下會有一段時間不能養盞,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對其進行保養呢?

首先我們要將長時間不使用的茶盞徹底清洗乾淨,然後讓它完全陰乾,不能讓茶盞內部有濕氣存在。然後將茶盞放到通風透氣,避免陽光直射的地方,同時也不要放在悶燥的地方,最好家中能有一個專門放置茶盞的置物架或者多寶閣。

當您再次使用時先用熱水將建盞的內外沖洗一兩次再用,很多人都認為不就是放個盞有必要搞的這麼麻煩嗎?

其實還是十分有必要的,倘若建盞沒有完全陰乾,同時又放到了陰暗潮濕的地方,盞內茶垢是非常容易發生霉變的,甚至還會「生鏽」,到時候這把盞恐怕很難補救了吧!所以玩盞不僅是慢功夫,養盞收藏也是一門大學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這個杯子喝茶居然有「山泉效應」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