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我們的漢字差一點變成這樣!今天竟還有人在寫!
翻看1978年1月到4月出版的報紙雜誌,你會發現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字。
下面圖片中的字,都能認識的人,我敢斷定都是在40歲以上了。
來,先讀一下1978年4月7日的《人民日報》:
放大了看看其中的細節:
再送你一本「小人書」,你知道其中講了個「什麼大王」的故事嗎?
再送你一幅電影海報,你能讀準的話,讀寫菌就穿越時空陪你去電影院:
還有一張「電影展覽」,估計這個你能順著讀下來:
再來看,「四川峨眉」變成什麼樣了?據說「眉」字的這種寫法,和上面「電影展覽」中「展」字的寫法,備受詬病,成了這種「字體」推出後迅速消失的原因之一。
再讀一讀下面的「公益廣告」:
呵呵,有趣吧?
上面這些奇形怪狀的字,就是所謂的「二簡字」,也就是《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公布的簡化字。
該方案於1977年12月20日正式公布,第二天就開始在《人民日報》等大報大刊「試用」。
下面的表格,右邊就是二簡字:
1978年入學的「小朋友」(如今要奔五了),使用的教材,就用了二簡字。下面是當年的小學語文教材:
下面是初中語文教材:
下面是初中地理教材:
二簡字確實簡化得有點過頭,給交流造成不便。比如:
「副局長」簡化後寫作「付局長」,很容易被誤解為姓「付」的局長;
「量」簡化成「刄」,「翻」與「番」統一簡化成「反」,結果「產量翻幾番」就寫成了「產刄反幾反」;
「蛋」被簡化成「旦」,「圓」字簡寫成「元」,「元旦」便有了兩個含義,一是陽曆新年,二是「圓圓的雞蛋」……
由於這次簡化的幅度過大,視覺效果極差,給很多人造成不適感,頒布後遭到批評,很快就「壽歸正寢」:
1978年4月,教育部撤回在教科書上試用二簡字的決定。
1978年7月,《人民日報》停止試用二簡字。
1978年9月,全國所有報紙雜誌停止試用二簡字。
從試用到停止使用,一年時間都不到。
二簡字雖然在正規報刊中出現的時間很短,但其流毒仍在,我們在公共場所,還會發現它們的影子:
注意:上面的字,如今可屬於錯別字嘍!
※趙孟頫48歲行書《吳興賦》,嘆為天作!可比肩《蘭亭序》!
※啟功:每天練字時間不宜過長,要邊寫邊思考!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