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心量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觀心誦經法札記(五)為什麼說心量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圖文:皆仁法師
自己躬行此法,則稱之為實,因為對己而言,奉持誦念經典是終生不易(更改之義)之事;而將這個修法傳授給他人,則稱之為權,這是因為修持的法門不僅僅有這一種,每個人的根器不同,所學法門也有所不同。
如果有修行者此生此世,盡此一身,成就這一誦經功德,那就在無始以來的心中種下了成佛的正因種子。有心觀想,則稱之為了因,身居高座為四眾說法講授經義,則稱之為因緣。以此正因種子、了因、因緣,三因都一一具足了。
雖然起先修時,觀想未必可以明晰,但是這是本性中所具足的功德所在。如果一直堅持修學,日久功深,就能與觀心相應,以此成就修德。在菩薩階位之中,有四十二位都名為性修,也就是從自性功德起修,直到佛果位上才名為種智、名為大涅槃、名為到彼岸、名為第一義空平等大慧,這才是念經的正觀,也就是念經的要義所在。
就算是三世諸佛,也無不從此而生,如果對此法門深信不疑者,自應為他解說這個法門,但是如果對方沒有問起,那就無問則不要主動宣說。因為無緣而說法,眾生根機不成熟則無法如實信受。
這裡說的是,如果一個人修學沒有到一定的程度,是提不出相應程度的問題的。如果他超越自己的境界提出了問題,那一定是別人讓他問,或者是代別人問的。那這份機緣其實是不成熟的。就算為之說法,那他也無法得到佛法的真正利益。因為他境界還沒有到,是聽不懂的。所以禪宗也常說,「不是個中人,不知個中事」,這也是以前一直在文章中反覆強調的「功夫不到全是迷」,如果功夫到了,一切都會徹然貫通,沒有絲毫的滯礙。
這一段之所以寫出來,是希望大家可以種下正因的種子,誰知道那天機緣成熟就發芽了呢?
對於修行者來說,如果僅僅只是調服自心而自度,那還不能說是具足慈心;如果見受苦者不救,那還不能說是具足悲心。如果已經修得正觀現前的話,那更應該莊嚴法界。
在念經結束,從觀想中出來後,應該以此觀想念經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願眾生中已經入菩薩位者,能夠悉登上地,而尚未入菩薩位者,則要運起慈悲二法,發願在未來世成就正等正覺。這才是念經的奧義所在。
佛法修學之中,發心是很重要的,可以說是心量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所以,我們學習這篇觀心誦經法時,不僅要注意學習觀法,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學習智者大師的發心方法,這會為我們的修學打開一條坦途。
微信公眾號:念念隨筆
id:nnsuibi
※觀心誦經法札記(二)天龍八部表何法?
※實用技能:如何在手繪時進行禪修?
TAG:念念觀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