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辛棄疾感情最為隱晦的一首詞,藝術手法極高,歷來有著不同的解釋

辛棄疾感情最為隱晦的一首詞,藝術手法極高,歷來有著不同的解釋

古人寫詩作詞,往往曲折隱晦,讀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可以解讀出多種不同的心境和感情。比如辛棄疾下面這一首《感皇恩》詞,歷來有著不同的解釋。

辛棄疾在這首詞的小注中寫道:讀《莊子》,聞朱晦庵即世。看似好像是悼念朱熹的一首詞,但是粗讀下來,會發現似乎和悼念沒有什麼關聯。所以便有人說,這首詞其實只是為了抒寫讀《莊子》後的感受,並沒有作者所說的悼念朱熹的意思,後面的幾個字,是後人增上的。

辛棄疾感情最為隱晦的一首詞,藝術手法極高,歷來有著不同的解釋

但是,鄧廣銘先生卻不贊同這種說法,他認為這首詞的上片雖然都是讀《莊子》的感悟,但是下片,卻是在聽聞了故人的噩耗之後,對故人的悼念之情。鄧廣銘先生的意思是說,這首詞應該一分為二的理解,前面是讀書感悟,後面是悼念之語。

而我的認為,辛棄疾的這首詞,一方面看確實是讀書的感悟,但是,恰好作者所感悟到的東西,可以作為朱熹不朽的註腳,所以才會在小注中特地強調一下,以表示對於古人的哀思之情。


感皇恩·讀《莊子》,聞朱晦庵即世

辛棄疾

案上數編書,非庄即老。會說忘言始知道。萬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霽,青天好。

一壑一丘,輕衫短帽。白髮多時故人少。子云何在,應有玄經遺草。江河流日夜,何時了。

辛棄疾感情最為隱晦的一首詞,藝術手法極高,歷來有著不同的解釋

上片開頭五句,是說作者熟讀老莊的學問,在口頭上也能說出一套套玄理,也會說出「忘言始知道」,但是作者又說,「萬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表面上看來似乎是作者的自嘲,但實際上,卻是對於老莊的否定態度。作者讀這方面的書只是因為有所寄託,並不是真的相信老莊那一套哲學,是作者對於老莊的一種批判。到了末兩句,字面上是說雨過天晴,但實際上是因為作者對所讀之書有了全新的體會,再也不會受到老莊的迷惑,彷彿雨過天晴一般。如此不著痕迹的隱喻,正是辛棄疾的一種豁然開朗之情。

辛棄疾感情最為隱晦的一首詞,藝術手法極高,歷來有著不同的解釋

下片頭三句寫自己在山林中的隱退生活,雖然語言平淡,但是情感卻極深,看似曠達的背後實則是無盡的哀傷之情,一句「白髮多時故人少」,寥寥幾字,卻感情真摯而又深邃,嗟嘆歲月蹉跎、壯志消磨的同時,也自然而然的過渡到對於古人的懷念之情,這便和朱熹的離世聯繫上了。而「子云何在」四字,是作者將朱熹與繼承了儒家哲學的楊雄相比,如此和之後的幾句聯繫起來,便暗示了朱熹的文章也一定能夠流傳後世而不朽,這是對於故人的稱讚,也是對於故人的懷念。

辛棄疾感情最為隱晦的一首詞,藝術手法極高,歷來有著不同的解釋

這首詞,看似貌離,實則神合,雖然曲折但仍有跡可循。表面上看,雖然題目中有哀悼之意,但是詞中卻沒有正面哀悼的句子,可無論正說、反說,其落腳點都歸結在「立言不朽」四字上,從而表現出了作者對於故人的讚賞和懷念之情,既富有哲理又意味深長,在藝術手法上,是相當成功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雨巷詩社 的精彩文章:

詩詞竟然隱藏了20多種修辭手法
雨巷詩社同題原創作品:散文 麥香

TAG:雨巷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