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剎車卡鉗下移優點多,原廠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把後卡鉗改到下方的卡鉗下移,究竟有什麼好處?
降低重心
增加剎車時後輪向下的效應,提高穩定性
從1981年開始的YAMAHA GP500廠車,就在後卡鉗增加一支牽力臂。越野車利用後剎造成搖臂上揚的效應來空中改變姿態。
2018 MotoGP賽後測試中,DUCATI在Jerez為GP廠車增加了連接後剎車的牽力桿來測試,用以改善制動時後輪的穩定性,當時參與測試的車手Jack Miller表示有正面與負面的回饋,但是需要更多測試來確定是有效的。雖然官方沒說明該設計的用途,只確定是針對車手對於DUCATI賽車在剎車時後輪的跳動的改善有關,實際上也可能與以往的牽力桿設計有所不同。但從結果論來看,今年的DUCATI廠車並未採用這樣的設計,而是與其他車廠單純的固定在搖臂下方的設計,可見考慮整體來說,這樣牽力桿的方式仍是弊大於利。
YAMAHA在1988年使用的YZR500廠車,就沒有了牽力臂設計,但後卡鉗依然安置在下方。
現代車款剎車時後輪上移的情況,通過搖臂、車架、懸掛的設計能改善相當多,因此早年的牽力臂設計也從場上消失。但GP廠車上仍然看到卡鉗下移的配置,是因為即便產生的效應相當輕微,但在剎車時一樣會產生向下的力,同時卡鉗下移也能將重心進一步放低,而對於車廠來說,卡鉗位置從上面換到下面的成本影響極小,自然是從善如流。
現在的GP廠車依然將後卡鉗下移。為什麼許多市售車不搭配卡鉗下移?
易臟
離地近容易因意外受損
增加剎車時後輪向下效應的效果有限,公路使用的必要性低
雖然後卡鉗下移能提高(一點點)剎車時,後輪向下接地的力量,也有降低重心的幫助,但市售化的車款就不得不正視下移的缺點。缺點包括粉塵不易排出、臟污累積快速、離地近容易因意外受損等等,如果卡鉗油道沒有特別設計的話,排空氣時也會比較麻煩。加上通過搖臂、車架以及懸掛設計,早已改善了相當程度剎車時後輪跳動情形,反而考慮到一般騎士所使用的環境之下,後卡鉗下移的缺點比起優點更多,目前看來,大概只有充滿熱情,樂於把賽道設計下放到市售車的義大利車廠如:DUCATI、APRILIA、MV AGUSTA、BIMOTA…等等會採用後卡鉗下移的設計外,多數車廠仍是選擇將後卡鉗安放在搖臂上方。
不只日本車,連最新的BMW S1000RR,也是採用後卡鉗安置在搖臂上方的設計。
現在市售車直接將後卡鉗安放在搖臂下的,就只有充滿熱情的義大利車吧!(圖為DUCATI V4R)
那我應該改後卡鉗下移嗎?
撇開個人喜好這種主觀的認定,基本上在公路騎乘用車是沒必要,但無論如何都想改的話,先做好心理準備卡鉗本體可能容易撞傷受損外,使用一般卡鉗改成下移時,因為內部油道並非針對下移設計,在放空氣時會比較不容易,需要把卡鉗拆下來放空氣,以及需要常常清潔卡鉗等等,都確定自己可以接受再來改裝卡鉗下移吧。
有些卡鉗本來就是設計安放在搖臂下方的,泄油螺絲位置會不同,可以在下移的情況下直接排空氣。
※邁向未來的安全輔助系統,川崎雷達警示專利曝光
※特斯拉首款露營車下周亮相,大床、廁所通通都有
TAG:MO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