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家校合作中的責任轉嫁
在家校合作的具體實踐中,部分學校將本應由學校承擔的責任假借「志願服務」的名義,堂而皇之轉嫁給家長,引發家長抱怨、非議。甚至令原本滿懷熱心的家長望而卻步、「繞道前行」,讓共育走調變味,違背了家校合作的美好初衷。
學校教育是在學校實施的教育,這一本質屬性決定了學校在家校合作、共建共育中天然地居於主導、主體地位。對於哪些工作需要家長合作、需要家長怎樣合作,哪些工作需要家校共建、需要家長怎樣參與共建,哪些領域需要家校共育、需要家長怎樣參與共育等,學校有主導義務和責任。
學校教育的本質屬性同時也決定了家長、家庭在家校合作、共建共育中自始至終居於平等的輔助地位,地位上相互平等,作用上不可或缺,但只能發揮輔助作用,不可能也不應該部分或全部替代學校,承擔本該由學校擔負的義務、責任,完成本該由學校完成的工作。
學校不尊重甚至無視家長、無視家庭育人力量的地位和作用,以外人看得見的表面化事務安排替代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監督、指導等外人看不見但卻更具實際意義的事務參與。
這種做法,以形式上的「有」掩蓋內容上的「無」,將家長、家庭乃至社會關注、參與學校教育管理,對課堂教學等常規管理進行旁觀、旁聽或監督的焦點,轉移到了衛生打掃、執勤站崗等無足輕重的具體安排上,實質上是用「打太極」的方式,將家長、社會對學校的注意力、精力進行了轉移,表面上積極熱情的回應,實際上消極冷淡的應付,無情地揮霍著家長的熱情和熱心。
要真正落實家校合作、共建共育,需要學校重新審視家校關係,重新謀劃管理策略,重新建構管理模式;需要開放校園,開放課堂,開放重大事務決斷過程,而這一切都需要觀念認知和實踐行動上的充分準備,需要付出切實的努力,不是在說話之間就能夠輕易做得好的。正因如此,一些學校寧願閉門搞教育、關門搞教學,樂得在自家「責任田」里看園種田,也不希望家長真正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不歡迎家長進校園、進課堂,排斥來自校園外的家長、社會對學校工作善意的指導和幫助,任憑外面風大浪高,我自巋然不動。這是一種典型的主觀上的懶政、客觀上的怠政,必須堅決反對。
學校要與時俱進轉變觀念,積極回應家長需求,以開放的姿態歡迎家長進入校園、進入課堂,要拿出尊重、合作的誠意,允許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管理,主動聽取家長意見建議,真誠歡迎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監督、指導和幫助,切實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爭取學校教育更大更多的進步。
一切為了學生,這是當下家庭、學校乃至全社會的共識,家校合作、共建共育已成為鞏固和擴大學校育人成果,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學校作為合作共育的主體,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主動擔當起自己的責任,與家長坦誠合作、凝心聚力、共育英才。
(作者單位系甘肅省武威第十二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04月17日第3版
※搭建教師職稱評審立交橋
※接力社舉行「尤斯伯恩看裡面」系列新書發布會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